摘 要: 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jīng)濟的全球化,對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英語教學的重心雖然已轉移到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上,但聽說能力同步發(fā)展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視的。目前,高中英語聽力教學的效率不高,很多老師對聽力教學不夠重視,忽視了聽力在單元整體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導致聽力環(huán)節(jié)與說、寫各個環(huán)節(jié)割裂,造成學生英語能力發(fā)展不平衡。本文主要闡述了聽力教學的重要性,列舉了影響學生聽力的一些重要因素,并提出了一些提高學生聽力的對策。
關鍵詞: 高中英語 聽力教學 存在問題 影響因素 解決辦法
一、聽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的訓練和培養(yǎng)是缺一不可的,它們不僅是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而且是英語教學的重要手段。在教學中,加強聽力訓練,有助于學生獲得全面的語言應用能力,所以在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中加強聽力訓練已得到大家的認同,這是無可置疑的。但聽力訓練一直是教學弱點,學生對聽力考試望而生畏。如何提高中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是擺在廣大中學英語教師面前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但目前,多數(shù)老師采用的對學生聽力培養(yǎng)的做法存在一定的問題。
(一)教師利用現(xiàn)行課本實施教學時,存在著材料使用時教學目標錯位的現(xiàn)象。
運用非聽力訓練材料來培養(yǎng)聽力理解能力,由于材料的內(nèi)容、難度以及設計目的不適宜,我們只能把它們作為輔助性的手段;若過多地在教學中把目標指向于聽力能力的培養(yǎng)發(fā)展的話,顯然不能有效地提高聽力能力,還會妨礙讀、寫和說的能力的培養(yǎng);
(二)在以測試代替訓練的做法中,以應試指導思想為主導。
測試題可能提供了豐富的語料,但這種形式不宜過多,以免讓學生的情緒受到波動和挫折,扼殺了他們的天性和創(chuàng)造性;
(三)教師在專門的聽力課教學中,存在著方法不科學、過程處理簡單化的現(xiàn)象。
很多教師的做法局限于“放音、做題、對答案”;他們只是對生詞和難句進行解釋,忽視了聽力技能、策略和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二、學生的聽力理解受到什么因素的影響
(一)語言知識儲備不夠。
語言知識對于正確理解語義和彌補漏聽的語音不足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是聽力理解的基礎,學生在語音、語法、詞匯方面的不足,將會嚴重影響學生對所聽語言材料的正確判斷。
1.對語音方面的特點、規(guī)律掌握不好。
在英語連貫的發(fā)音過程中,往往由于弱讀、同化、連讀、音素省略和爆破音的關系,會發(fā)生音變,從而使學生在聽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士講話或錄音時感到困難。
2.語法方面存在不足。
學生由于語法知識欠缺或運用不熟練,在聽力測試中經(jīng)常出錯,往往抓不住所聽材料的中心,不能分辨內(nèi)容的主次,抓不住關鍵詞,因而錯誤理解句意。
3.詞匯量不足,對習慣用語和固定用法掌握不牢。
一個學生的聽、說、讀、寫要達到一定的水平,必須擁有相應數(shù)量的必備詞匯,反之就會導致他們無法進行信息處理,無法達到聽力理解的目的。
(二)聽力的理解能力較弱。
聽力理解有兩個層次,第一層次表層理解能力是理解直接提供的信息,包括對語音的辨識能力,對時間、日期、價格、號碼的短時記憶能力及對簡單句子的理解力和快速反應能力,第二層次的理解是對所聽材料進行簡單的推理,如推理對話時間、地點、場合及講話人的身份、關系等,還要了解對方的情感和言外之意。有些同學在聽的過程中,習慣于逐詞逐句地聽,不善于捕捉主要信息,不注意語境意義,大都會把所聽到的信息直接反映在卷面上,而不會對信息進行再加工或據(jù)此做一些推理。雖然聽懂了詞的認知意義,卻仍不理解話語交流的內(nèi)容,或死記孤立的句子而忽視語句的語境意義即交流含義,這是許多同學存在的通病。
(三)聽力背景知識缺乏。
背景知識指聽力材料中人物場景、主題的文化背景、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的認識和對主題的熟悉度,其主要作用在于為聽者提供判斷、推理、猜測等認知圖式依據(jù)。在聽力過程中,要激活學生的知識圖式,也就是已儲存的知識結構,使新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吸收。可見相關背景知識會影響聽力理解中的預測和推斷。如果學生對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缺乏了解,就會給聽力理解造成障礙。
三、提高學生聽力理解的對策
(一)推行聽、說、讀、寫并進,聽說領先。
聽、說、讀、寫既是英語教學目的,又是英語教學的手段。作為教學手段,四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從認知角度講,由于語言是有聲的,聽是第一位的,是基礎。聽說領先是語言學習的基本規(guī)律。在日常教學和訓練中,既要聽、說、讀、寫并進,互相滲透,互相補充,又要聽力先行,培養(yǎng)學生聽取整個詞組、句子、語段即要獲取信息的能力。實驗證明,聽說領先的教學方法對兒童和青少年更行之有效。
(二)豐富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
高中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掌握語法知識有助于組成正確的語句結構,而熟悉有關文化知識,則有助于理解和表情達意。學生對說話者意圖理解的程度,既取決于他們語言水平的高低,更取決于對所涉及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有少數(shù)學生在聽的過程中,盡管每個單詞都聽清楚了,但連貫起來卻不知所云,這主要是因為對背景知識不了解。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結合教材內(nèi)容,適時地把課本所學的知識與社會生活進行聯(lián)系,盡可能多地讓學生了解英美等國家的社會風俗習慣,提高他們對學習和生活的認識,擴大其知識面。特別是要始終關注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為學生的聽力理解提供知識經(jīng)驗的準備。比如在進行farm這個詞的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它在英語中是指一定規(guī)模的農(nóng)、牧、漁、養(yǎng)殖業(yè)的生產(chǎn)場地,而不能簡單地教了個“農(nóng)場”這個意義,引起誤解,教師更進一步可以把中西方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活動的差異介紹給學生;又如漢語中有個習語“錯過這班車,錯失良機”,而英語中用的是miss the boat等。
(三)重視學生聽力技能的訓練。
1.培養(yǎng)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由于英語語音中存在弱讀、失去爆破、連讀等現(xiàn)象,學生在聽時會產(chǎn)生一些困難。如果學生要將轉瞬即逝的語流轉換成中文理解,將影響聽力的正常進行,更不利于聽力的提高。因此,老師要盡量地用英語解釋,輔以圖片、體態(tài)語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習慣,擺脫母語的干擾。
2.培養(yǎng)捕捉信息的能力。
在聽力教學中我們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注重技能和策略的培養(yǎng),讓學生掌握對信息的篩選、記憶、聯(lián)想、推測、歸納和概括等能力。聽力訓練的特點是時空的限定性、信息接收的被動性和材料內(nèi)容的保密性。通過訓練,幫助學生捕捉聽力材料中的關鍵詞,邊聽邊記,并對所聽信息進行適當?shù)木幋a,培養(yǎng)學生聽信息的習慣。要抓住主要信息,舍棄一些次要信息,以免影響對整篇的主要情節(jié)和中心思想的理解。
如下面這段聽力內(nèi)容:
M:Can I see your license,please?
W: Ahh...yes,yes...of course officer. Here it is...hummm...is there a problem?
M:Yes,madam.It seems you were travelling 25 kilometres over the speed limit.The limit is 40 kilometres per hour, but you were driving 65 kilometres...
Q:How fast was the woman travelling?
A.25 kilometres per hour
B.40 kilometres per hour
C.65 kilometres per hour
這段話里面三個數(shù)字都提到了,如果學生沒有聽清楚各自代表的意義,并且輔以筆記,就有可能選不出正確答案C。
3.培養(yǎng)預測判斷的能力。
重視聽力技巧的訓練是提高學生聽力理解能力的有效措施,培養(yǎng)學生對所聽內(nèi)容的檢索、預測和判斷能力,引導學生根據(jù)不同的語言材料和已知的信息線索預測和判斷所聽材料的內(nèi)涵意義。預測和判斷時可根據(jù)標題或題后練習進行,這樣在聽時就會有未聽先知的感覺,聽的欲望強烈,同時也感覺聽得容易。抓住主題句、關鍵詞非常重要,因為主題句、關鍵詞往往能揭示整個語篇的主要內(nèi)容,有利于對語篇的理解。
如下面的這段對話:
W:What did you think of yesterday’s film?
M: Well, I left when the film was only half way through.
…
Q: What was the film like according to the man?
A.Interesting B. Disappointing C. Relaxing
本題主要考查獲取主要信息和理解隱含意思的能力,根據(jù)答句中電影演到一半時中途退場即能判斷出電影很乏味,令人失望,答案為B。
(四)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
教師可以充分運用現(xiàn)代媒體優(yōu)勢,豐富教學手段,行之有效地運用網(wǎng)絡、電影、電視節(jié)目中的音畫,有效地把視與聽結合起來,給學生提供聽的實踐。視頻能幫助促進學生的理解,畫面與聲音的結合給學生提供了全新的感受,使學生體驗到聽的樂趣,增強成就感。
另外,充分利用學生喜愛英文歌曲的現(xiàn)象,將英文歌曲用于聽力教學。在教高二時,我曾將一些內(nèi)容難度不大的英文歌曲引入聽力課堂,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滿足學生聽歌的愿望,同時讓他們自然學習語言,提高聽力。還可以通過歌曲內(nèi)容復習已學知識,為學習新的語言材料作鋪墊,可謂一舉多得。
(五)擴大學生的知識儲備量。
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各種題材的文章,積累豐富的詞匯量,熟悉掌握語法結構。只有基礎牢固了,才能提高聽力水平。像《英語周報》《21世紀英文報·中學生版》《學生雙語報》《英語輔導報》這些都是非常好的材料來源。在平時聽力教學和其他教學中,讓學生多做聽寫的練習,由詞到句,由句到篇,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積累大量的詞匯,這對學生有百利而無一害。
總之,英語聽力理解能力不是單項能力,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語言基礎,輔以聽力技巧、技能及豐富的背景知識,再依賴判斷理解過程才能有效地完成聽力理解的過程。所以教師在思想上要重視聽力教學,積極改革傳統(tǒng)做法,培養(yǎng)學生的信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在教法上要進行探索創(chuàng)新,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這樣學生的聽力水平就一定會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莊育新.高中英語聽力教學策略.中學外語教與學.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2008(1)G381.
[2]王瑞.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理論與實踐.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9-06出版).
[3]賀夢依.英語聽力策略論:理論與實踐.西南師大(2007-07出版).
[4]葉蔚萍.聽力教學的理論構建與實踐模式.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01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