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我國經濟發(fā)展以及與周邊地區(qū)經貿關系的日益緊密,近年來個人人民幣的跨境使用也得到了較快發(fā)展。個人跨境人民幣業(yè)務作為人民幣跨境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其開放的必要性和技術條件。本文闡述了當前個人跨境人民幣業(yè)務的現狀,論述了放開個人跨境人民幣匯劃交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對其發(fā)展路徑、政策設計及管理框架進行了探討,以期為推進個人跨境人民幣業(yè)務發(fā)展及實施有效管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個人跨境人民幣業(yè)務;路徑;管理框架
Abstract: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ts increasingly close trade relationship with the surrounding areas,personal use of cross-border RMB has developed fast in recent year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RMB,it’s necessary to open personal cross-border RMB business. And the technical conditions have already been mature. This paper expounds on the status quo of personal cross-border RMB business and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opening it according to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s and realistic conditions. It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path,policy design as well as the management framework,aim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promotion of personal cross-border RMB business and its effective management.
Key Words:personal cross-border RMB business,path,management framework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2265(2013)03-0030-04
一、個人跨境人民幣業(yè)務的政策實踐及特點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以及與周邊地區(qū)經貿關系的日益緊密,近年來個人人民幣的跨境使用得到了較快發(fā)展,除日漸擴大的邊貿地區(qū)人民幣現鈔的流通使用外,我國香港和澳門地區(qū)是個人跨境人民幣結算使用的主要地區(qū)。根據當前的政策框架,一是允許內地銀行接受經港澳地區(qū)清算行辦理的以賬戶持有人為收款人的對內地的人民幣匯款(即同名匯款)。每人每天匯款最高限額為香港地區(qū)8萬元,澳門地區(qū)5萬元,非同名匯款或超過限額的不予辦理并退回。二是內地銀行可以為我國香港或澳門地區(qū)匯款人開立人民幣儲蓄存款賬戶和結算賬戶。其中儲蓄賬戶只可以辦理現金存取和轉為定期存款;結算賬戶既可辦理現金存取,也可以辦理轉賬支付,但對于來自本人的匯款不能直接入賬。三是內地銀行可以向我國港澳地區(qū)匯款人解付人民幣現鈔和辦理未提用人民幣匯回,并允許他人代理,對一次性提取現鈔超過5萬元的,應辦理登記。四是內地銀行在為我國港澳地區(qū)匯款人辦理賬戶開戶、現鈔解付、未提用人民幣匯回時,應審核匯款人身份證、銀行存款等證明;涉及代理的,須提供代理人身份證、授權書等合法有效證件。
當前個人跨境人民幣政策主要呈現以下特點:一是地域狹窄,僅限于我國香港和澳門地區(qū)。二是業(yè)務種類單一,僅限于經常項下的部分服務項目交易。三是資金流向寬進嚴出,涉及的境內個人主體單一。境內居民自然人不可開辦人民幣跨境匯出入業(yè)務,只允許我國港澳非居民自然人人民幣資金的匯入,匯出上也僅限于匯款人匯入資金未提用的余額部分。四是管理較為嚴格,實施限額、賬戶分立管理,收款人必須為匯款人本人,不能辦理交叉匯劃等??梢?,個人跨境人民幣業(yè)務的發(fā)展僅僅處于起步階段。
二、發(fā)展個人跨境人民幣業(yè)務的客觀要求及現實條件
(一)個人具有發(fā)展涉外人民幣結算交易的現實需求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及融入世界經濟步伐的加快,個人對外經濟交往日益頻繁。以萊蕪市為例,2008—2012年,個人外匯收支占經常項目(貨物貿易除外)收支的比重分別為16.24%、14.54%、21.08%、29.62%、31.73%,呈現逐步遞增趨勢。一方面,作為社會的主體單元之一,個人主體同樣具有規(guī)避匯率風險、減少操作成本的需求。另一方面,在我國利率水平相對較低、資本市場低迷的現實條件下,近年來個人通過境外實現投資理財的愿望不斷上升。
(二)人民幣走出去需要個人跨境人民幣業(yè)務的驅動
人民幣國際化需要社會主體的多維驅動。目前企業(yè)主體跨境人民幣業(yè)務政策框架已基本確立,但個人跨境人民幣業(yè)務還未明確開展,影響了人民幣的第三方流轉使用。發(fā)展個人跨境人民幣結算業(yè)務,有助于進一步打通境內外人民幣的進出渠道,為境內外人民幣資金使用提供更多的選擇,也可增加境外人民幣的供應,將離岸人民幣“資金池”做大,從基礎上擴大人民幣的影響力。目前,境外人民幣供應依然有限,即使主要離岸市場中國香港的存量也遠遠不夠人民幣發(fā)展的需要。根據國際經驗,主要離岸市場的人民幣存款至少應達到近3萬億規(guī)模,人民幣資產才能具有相對充裕的流動性。截至2012年11月末,香港的人民幣存款總額為5710億元,距離離岸市場發(fā)展的基本經驗值還有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發(fā)展個人跨境人民幣業(yè)務也可有效避免主要依靠企業(yè)貿易結算向外輸出人民幣而形成的“特里芬困境”。
(三)當前已具備發(fā)展個人跨境人民幣業(yè)務的市場和技術條件
個人業(yè)務放行的最大擔憂在于省卻兌換環(huán)節(jié)的跨境資金難以掌控,從而影響我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事實上,人民幣資金并不具備大進大出的基礎。從流入看,目前人民幣境外幾千億的資金保有量與我國的GDP相比無異于杯水車薪,理論上不會存在全部資金一次流入的可能;同時目前股市低迷,境內又缺乏針對個人人民幣的遠期產品,不具備人民幣大幅流入進行投機的市場環(huán)境。即使針對利差進行套利,也應認為是一種合理的市場行為,其實早前港澳地區(qū)居民紛紛將人民幣存入深圳等地獲取利差已成常態(tài)。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的改革與推進,這種套利機會將逐步減少。從流出看,當前全球經濟放緩,我國經常、資本項目順差回落,人民幣升值預期減弱且雙向波幅增大,基于升值因素的人民幣境外需求程度降低,加之境外針對個人的人民幣產品不多,資金以人民幣形式大量流出并不具備動因。此外,人民幣跨境結算管理的實踐以及日臻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統(tǒng)、機構建設等都為開展個人跨境人民幣業(yè)務提供了可能。
三、個人跨境人民幣業(yè)務的途徑選擇
個人人民幣業(yè)務按交易主體,可分為境內與境外個人人民幣業(yè)務;按交易性質,可分為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個人人民幣業(yè)務;按經營性質,可分為經營性和非經營性個人人民幣業(yè)務;按資金流向,可分為匯入和匯出個人人民幣業(yè)務??紤]到人民幣的本幣屬性、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以及防范風險的需要,開放個人人民幣業(yè)務宜遵循以下原則和路徑:
(一)按照先實后虛、先易后難的順序
以萊蕪市為例,據統(tǒng)計,2012年個人購匯中自費出境學習、境外旅游占比分別為74.66%、15.14%;個人結匯中職工報酬和贍家款、投資收益占比分別為54.53%、38.82%。個人結售匯中97%左右的業(yè)務主要集中在收益與經常轉移和服務貿易項下,這既與現實需求有關,同時也與資本項目受限的現行外匯政策有關。作為本幣使用,未來個人人民幣業(yè)務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均會逐步加大開放力度。考慮到實際需求及風險防控難易程度,應先行放開經常項目個人人民幣業(yè)務,然后漸次放開個人人民幣資本項下交易。首先,經常項下應先放行具有貿易背景的個人涉外經營及需求強烈的傭金、調研、培訓、旅游、探親、留學、法律技術咨詢、贍家款、勞務報酬等服務和收益交易項目。在積累一定經驗的基礎上,再放開交易背景真實性相對較難掌控的僑匯、捐贈、遺產繼承等轉移項目。其次,資本項下可先行放開基于實體投資需求的境內外直接投資以及相關項目衍生的利潤匯出入和再投資,允許個人通過新設、購買、參股等方式在境內外設立實體企業(yè)或取得其所有權、控制權、經營管理權等權益,以及放開個人合法財產、投資捐贈、博彩中獎收入轉移等項目。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發(fā)展健全及宏觀調控的要求,漸次開放證券、股市、房地產以及衍生品市場,至于個人貸款尤其是短期借貸,暫不設時間要求。
(二)遵循主體對等、雙向流動的原則
目前政策明確的個人跨境人民幣使用涉及的個人主體主要是境外非居民自然人,在資金流向操作上側重于非居民本人的匯劃業(yè)務,匯出上也僅限于匯款人匯入資金未提用的余額部分,顯示出個人跨境人民幣流動寬進嚴出的特點,這顯然不符合當前擴大人民幣跨境投資使用及推動人民幣走出去的要求。為實現人民幣跨境使用的良性循環(huán),以協(xié)調境內外人民幣市場發(fā)展,個人跨境人民幣業(yè)務應實現空間上的立體多維發(fā)展。在流向上,無論流出和流入均要開放。只放開流入或放開流出,容易導致個人跨境人民幣結算產生跛足弊端。從實際需求看,只要放開了流出或流入,就必然產生對應流動的需求。從反向上對應開放也就成為一種必然,否則人民幣使用的影響力將會受到極大的制約。尤其在當前我國資本市場低迷的形勢下,實行雙向開放有利于吸引人民幣資金回流以提振市場信心。在個人主體上,不僅允許身處境外的非居民開展人民幣匯劃結算,也要放行境內居民以及身處境內的非居民開展人民幣結算,還應允許非本人的人民幣交叉匯劃結算。
(三)堅持有放有控、超前一步的觀念
對待風險程度相對較低、管理經驗相對成熟的個人經常項下交易的人民幣結算可基本上實行一次性放開,在地域的選擇上亦可實現全口徑準入。對外將先前限定在我國港澳地區(qū)居民的跨境人民幣業(yè)務擴展到全部的境外人士,以深化人民幣境外第三方的流通使用,對內則一次性覆蓋全國范圍。盡管可能會存在“資本項目經?;雹诘膯栴},但可在政策層面通過提高其操作成本的方法來抑制投機。至于風險程度相對較高、資金真實性難辨的個人資本交易仍需審慎對待:從境外地域上可遵從“我國港澳地區(qū)—非國際儲備貨幣國—國際儲備貨幣國”的順序;從境內地域上可按照“先個別試點、再擴容”的方法;從交易項目上提倡“直接投資、收益及個人資產轉移—證券投資—不動產投資—個人借貸”的思路?;谌嗣駧疟編判约罢w規(guī)模小的特點,在同等條件下個人跨境人民幣資本交易可較外幣先行一步,應漸次允許個人人民幣資金雙向跨境直接投資人民幣計價股票、債市,允許對外投資不動產,只要基于合理的規(guī)??刂?、對方能直接接受人民幣且匯出方能提供有效的投資證明即可。這樣既可有效避開儲備貨幣頻繁量大的“沖擊波”,又可促進人民幣的廣泛使用,同時也可為相應外幣交易開放積累經驗。隨著個人人民幣資本交易的日漸擴展、成熟與完善,我國個人資本賬戶可兌換自然水道渠成。
四、個人跨境人民幣業(yè)務的管理框架
(一)基本框架
按照尺度適度寬松、便利交易支付、均衡防控風險、注重事后管理的總體思路,全面梳理完善個人跨境人民幣業(yè)務政策體系,構建區(qū)別對待、分類監(jiān)管、總量控制的模式,按交易主體、交易項目等分類建立個人跨境人民幣業(yè)務合理性評估體系,完善真實性審核手段,增強個人交易非現場監(jiān)測能力,加強對個人跨境人民幣業(yè)務發(fā)展動向及影響研判,適時做出政策調整,不斷拓展個人跨境人民幣業(yè)務發(fā)展視野和政策管理效果,確保個人跨境人民幣業(yè)務規(guī)范、健康、持續(xù)發(fā)展。
(二)核心環(huán)節(jié)
一是主體監(jiān)管。按照個人實名登記原則,建立個人跨境人民幣交易記錄,將個人動態(tài)信息納入監(jiān)管部門視野。二是分類管理??茖W劃分分類層次,對不同交易主體及交易種類實施區(qū)別對待、差別管理。三是總量管控。目前個人跨境人民幣交易的風險在于資金可能曲線出境,即以人民幣境外購匯形式流出。按經常項目交易還是資本項目交易分別設置一定的總量指標,指標以下只進行身份確認,指標以上進行相應真實性審核。四是參數監(jiān)測。依據支付結算、現金管理、反洗錢等法規(guī)要求,結合總量監(jiān)管指標,建立交易主體、交易項目、交易頻率評估參數體系。五是賬戶管理。提倡以賬戶結算并允許經常項下儲蓄賬戶與結算賬戶整合,資本交易暫實行專戶管理。必要時協(xié)調實施個人本外幣賬戶聯(lián)動管理,對有機構背景的主要個人賬戶與企業(yè)賬戶實施共同監(jiān)測管理,防范機構資金以個人名義自由出入。
(三)政策準備及管理模式
首先,建立完善個人跨境人民幣業(yè)務政策法規(guī)體系。一是對現行個人人民幣業(yè)務有關政策法規(guī)進行修訂完善。按照目前經濟形勢,結合我國人民幣跨境交易發(fā)展的長遠規(guī)劃,制定一部系統(tǒng)完整的個人跨境人民幣業(yè)務管理法規(guī),對業(yè)務種類(包含現鈔使用)、操作流程等作出規(guī)定。二是對個人跨境人民幣結算銀行賬戶管理進行規(guī)范。依據《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管理辦法》、《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等有關規(guī)定,制定商業(yè)銀行個人跨境人民幣結算賬戶管理辦法。三是管理政策要注重人民幣跨境使用的便利性和平衡性。對于境內外不同個人間人民幣跨境交叉匯款、境內個人間人民幣資金流轉需放松管制,允許個人代理業(yè)務且簡化審核要求,額度內只需提供代理雙方身份證明;在資金跨境雙向流動尺度掌握上力求松緊相當,以維護個人跨境人民幣收支平衡。
其次,建立以主體分類管理為特征的監(jiān)管模式。將分類監(jiān)管的理念貫穿于個人貿易、非貿易、資本項目全體。根據交易主體交易動態(tài)記錄,以及非現場核查可疑信息,將個人主體交易分成“正常、關注、風險”三類,從而對其實施區(qū)別對待、差別管理。對“正?!眰€人簡化審批手續(xù),給予更優(yōu)惠的便利。對于不能確定也不能排除有問題的交易主體,將其列入“關注”名單。對于這類交易,應加大審核力度。經確認存在違反個人跨境人民幣交易規(guī)定行為的主體,將其列入“風險”名單,銀行停止辦理相關主體涉外交易,同時對“風險”名單設置一定有效期,有效期滿后才能實施解禁。
第三, 實行區(qū)別對待、有保有控的業(yè)務管理方法。一是比照機構管理規(guī)定,開放個人貨物貿易跨境人民幣業(yè)務。按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有關規(guī)定,對個人貨物貿易資金收付,由銀行進行貿易背景真實性審核。允許個人對外貿易經營者將出口人民幣收入存放境外。二是限額管理框架下,有序發(fā)展個人跨境人民幣投融資試點?;谝欢~度內鼓勵個人開展境內外直接投資。目前外商直接投資項下已允許個人直接投資,而對外直接投資方面還未放行。三是對于境內非居民與境內個人之間的人民幣資金收付,視同跨境交易進行申報等統(tǒng)計。四是實施動態(tài)調整機制。根據個人跨境人民幣收支形勢及宏觀調控要求,動態(tài)調整監(jiān)測參數。在資金大量流入時,可適當收緊收入類參數;在資金大量流出時,可適當放寬收入類參數。
第四,借助技術手段,增強個人業(yè)務非現場監(jiān)測能力。一是完善人民幣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統(tǒng),實現對個人數據信息的全口徑采集整合,優(yōu)化統(tǒng)計分析模塊、預警監(jiān)測模塊、組合監(jiān)測模塊,增強非現場監(jiān)管系統(tǒng)與國際收支系統(tǒng)、賬戶系統(tǒng)數據的關聯(lián)度。二是結合資金的流向和用途跟蹤、監(jiān)控可疑資金線索。建立可疑人民幣資金不同部門協(xié)查制度和本外幣聯(lián)合監(jiān)測機制,及時掌控資金運行過程、交易性質,提高監(jiān)管效能發(fā)揮。三是加強國際間合作,及時掌握境外人民幣流量和存量的市場分布,將個項下人民幣資金流動納入貨幣政策調控范疇。四是加大對違規(guī)、欺詐行為的檢查處罰力度,引導個人主體樹立人民幣使用的誠信意識和守法意識。
注:
①為便利兩地居民互訪和旅游等消費,建立人民幣有序回流渠道,人民銀行分別于2003年、2004年開始為香港、澳門地區(qū)銀行辦理個人跨境人民幣業(yè)務提供清算安排,并分別于2005年、2009年擴大了平盤及清算安排的范圍。
②是指用于資本交易的人民幣資金通過個人經常項下流出入。
參考文獻:
[1]馬駿.資本項目開放攸關人民幣國際化后勁,2012年1月12日財訊網.
[2]周小川.推進個人跨境人民幣業(yè)務,2012年11月20日財新網.
[3]劉亞峰,肖友華.完善個人銀行結算賬戶的審查監(jiān)測[J].中國金融,2011,(18).
[4]王信.當前人民幣可兌換程度有多高?2010年8月中國金融論壇.
[5]朱海斌.人民幣國際化動力何在?2012年6月5日中文網.
[6]連平.離岸市場與人民幣國際化[N].中國外匯,2012-4-11.
(責任編輯 孫 軍;校對 S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