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懺悔錄》新探

    2013-04-29 00:00:00徐建綱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13年12期

    摘 要:“懺悔”是西方文學和思想史上永恒探索的主題之一。盧梭的《懺悔錄》在西方現(xiàn)代懺悔體文學史上占據(jù)獨特的地位,一方面,這部作品遠遠地超出了宗教含義,不僅僅是某個心靈的獨抒情懷,而是作家對人類生命狀態(tài)及人性真諦的追尋;另一方面,它也是歐洲近代浪漫主義文學的先聲。

    關鍵詞:盧梭 《懺悔錄》 人性 浪漫主義文學

    懺悔與救贖,是人類對自己靈魂的燭照與反思,是對生命意義的真誠敬畏。世界文壇上有三大《懺悔錄》,其中啟蒙思想家讓·雅克·盧梭(1712—1778)的《懺悔錄》是西方現(xiàn)代懺悔體文學的代表作。關于《懺悔錄》的研究,一直是學界關注的熱點問題,在中國知網(wǎng)用“盧梭《懺悔錄》”進行關鍵詞檢索,能夠找到171篇文獻資料。這些研究成果分別從哲學、文學、美學和歷史學等方面對盧梭《懺悔錄》進行了分析和探究。本文在梳理和借鑒學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歐洲懺悔體文學、浪漫主義文學的發(fā)展歷史對《懺悔錄》進行了新的解析。

    一、對人類生命狀態(tài)及人性真諦的追尋 在西方基督教世界的思想觀念和倫理道德體系中,人的一生都是不斷體認和救贖“原罪”的過程。人類必須徹底地洗滌自己的精神和信仰,才能最終回歸上帝的懷抱,獲得靈魂的安寧。而一切的洗禮和滌蕩都必須通過人類自身的懺悔與體悟才能獲得救贖。

    自古以來,一些滿懷宗教情結和藝術氣質(zhì)的宗教學者和文人企圖用一種非宗教的形式來探索宗教本性的問題,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懺悔體文學的形成和衍化。他們以基督教的價值標準和道德理念對良知和自我進行審查、批判、反省、懺悔和救贖,奧古斯?。?54—430)的《懺悔錄》就是其中的代表作。這部作品服務于宗教活動本身,通過否定人類正常的生命情感,使宗教信仰充滿詩意與激情,展示了獨特的宗教心理天地。

    而盧梭寫作《懺悔錄》則遠遠地超出了宗教含義,不僅僅是某個心靈的獨抒情懷,而是作家對人類生命狀態(tài)及人性真諦的追尋。

    盧梭對奧古斯丁的單向度的宗教懺悔式表述是不滿意的。他認為坦誠地表達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并非只能用宗教懺悔的方式作為其精神和思想的支撐,以非宗教的“自然人”的方式和價值觀念可以更好地評價個人的生命歷程,并以此展示真正的自我,從而告訴人們“懺悔”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于是,盧梭站在人性的角度解構了奧古斯丁的懺悔理念和人性追問,《懺悔錄》從而開啟了西方懺悔體文學的轉(zhuǎn)折點,也就是說,自盧梭開始,西方的懺悔體文學完全逸出了宗教視域。盧梭不僅顛覆了奧古斯丁的理念,而且把自己認為最世俗,也是最自然的東西呈現(xiàn)在了世人的面前,任由人們評說。盧梭與奧古斯丁最大的不同是,奧古斯丁是從宗教意義上闡釋人的意義及價值,而盧梭則高度重視人的個性及生命存在的合法性,他一直努力去發(fā)掘人類精神世界中一切有意義的事物:人性、道德、情趣、才智等。

    與此同時,盧梭在《懺悔錄》里大膽地將自己那些隱私甚至是罪行暴露在讀者眼前。他真實地記錄下過去曾經(jīng)產(chǎn)生過的卑劣想法,有過的下流、齷齪行為。從《懺悔錄》中,人們了解到,盧梭說過謊、騙過人,甚至調(diào)戲婦女,盜竊財物;明明是自己偷東西,被人發(fā)現(xiàn)后卻嫁禍于女仆瑪麗永身上,使她慘遭許多不幸;在最關鍵的時刻,他卑鄙地背叛了朋友麥特爾,使后者走投無路;為了生計,盧梭甚至背叛了自己的新教信仰,改為天主教。

    在作者筆下,盧梭是一個復雜的、真實的人,既擁有一些崇高的品格,也有過卑劣丑惡的行為;既擁有獨特的才華和力量,也不時顯現(xiàn)怯懦和動搖;既努力追求真誠待人,卻也有過弄虛作假;既呈現(xiàn)道德和精神之美,也閃現(xiàn)一些市井無賴的習氣??偠灾?,書中的這個人絕不是可以流芳百世的完人,而是一個活生生的、復雜的人。正如山東大學文學與傳播學院的董曄和李妍妍老師所指出的,從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以來,西方世界大多數(shù)信神的哲學家都試圖為自己的信仰構建一套嚴密的邏輯體系和道德說教,唯獨盧梭將自己信仰的根源定位于個體的生命存在,認為每一個人對世界和自我的認識是不斷“進行自我認識與體驗的過程中自然獲得的”①。盧梭正是以這樣徹底的覺醒與反思,向世人傳達著他對人性的理解與體悟。盧梭所塑造的自我完全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并發(fā)出了強烈的、個性解放的吶喊。

    值得指出的是,《懺悔錄》畢竟是一部文學作品,盧梭在坦誠面對自己、面對世人的同時,也不是沒有保

    留。而這種保留恰恰又正是人性的特點。1949年,法國著名傳記作家安德烈·莫洛亞(1885—1967)在為法國勃達斯出版社出版的《懺悔錄》寫的序言中就說:“所有的人都有裝假的一面。在這個世界中,我們都在不同場合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我們需要這樣繼續(xù)扮演下去,這就要求我們把不是出自我們本能的行動強加給自己。一切倫理道德是建立在更為執(zhí)拗的第二天性上的,因此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合成的人物。完完全全的坦率就在于把兩種角色都描寫出來。但是它們是矛盾的,所以作家很難照辦?!拘酝?,如不強加給它更多的其他的性格,那還叫藝術嗎?”②

    二、浪漫主義文學的先聲 浪漫主義文學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在世界各民族文學發(fā)展的初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但是作為一種文學思潮,一種文學表現(xiàn)類型,以及作為一個明確的文學理論概念,卻是后來逐漸形成的。一般認為,18世紀末浪漫主義文學產(chǎn)生于歐洲大陸,到19世紀上半葉即達到最繁榮的階段。從縱向的歷史傳承來看,浪漫主義文學繼承和發(fā)揚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本主義理念,是對日趨僵化的法國古典主義文學的反動。

    毫無疑問,《懺悔錄》體現(xiàn)了浪漫主義文學的最基本特征:注重抒發(fā)個人的感受和體驗;通過主觀視角的描寫,充分表達個人的思想;歌頌和贊美大自然,作者將人物置身于寧靜、美麗的大自然中,從而反襯現(xiàn)實生活的丑惡??傮w上說,就是真摯的情感、自由的表達、華麗的語言。

    首先,和同時代的其他作者不同,盧梭是如實、傳神地書寫人生的坎坷經(jīng)歷的。他的文字體現(xiàn)著誠意,引領無數(shù)讀者走進他的靈魂深處,他的語言富有感性色彩,毫不掩飾人性的渴望。

    《懺悔錄》開篇第一段這樣寫道:“我現(xiàn)在要做一項過去沒有先例,將來也不會有人效仿的艱巨工作。我要把一個人的真實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人們面前。這個人就是我?!徽撌裁磿r候吹響末日審判的號角,我都會拿著這本書走到上帝面前,勇敢地、大聲地說:‘請看!這就是我所做過的,這就是我所想過的,我當時就是那樣的人?!徽撌巧疲€是惡,我都同樣坦率地寫了出來?!敃r我是卑鄙、齷齪的,就寫我的卑鄙、齷齪;當時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寫我的善良、忠厚和高尚的道德?!埬ㄉ系郏┌涯菬o數(shù)的眾生叫到我跟前來!讓他們聽聽我的懺悔,讓他們?yōu)槲业姆N種墮落而嘆息,讓他們?yōu)槲业姆N種惡行而羞愧。然后,讓他們每一個人在您的寶座面前,同樣真誠地披露自己的心靈,看看有誰敢于對您說:‘我比這個人好!’”③

    這些文字十分坦誠,又不無自豪?!皩聿粫腥朔滦А辈灰欢ê軠蚀_,但“過去沒有先例”卻是無可置疑的。一直以來,歐洲的作者們不喜歡、不習慣在自己作品中突出人的作用和意義,更不敢直抒胸臆。而在盧梭創(chuàng)作《懺悔錄》之后,人們不再認為描述自我無法忍受、毫無意義,它成為一項十分受歡迎的寫作內(nèi)容。在這方面深受其影響的西方作家不勝枚舉,如法國作家夏多布里昂(1768—1848)在其代表作《墓中回憶錄》明顯借鑒了《懺悔錄》的表現(xiàn)手法;另一位法國著名作家,同性戀權益保護者安德烈·紀德(1869 —1951)的自傳《如果種子不死》以同樣的無所畏懼和對人類的熱愛打動了眾多讀者。而俄羅斯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也仿效盧梭寫作了《懺悔錄》,成為西方現(xiàn)代懺悔體文學的巔峰之作,他還在其他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懺悔的貴族形象,如《戰(zhàn)爭與和平》中的皮埃爾和安德烈、《復活》中的聶赫留朵夫、《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列文等。

    其次,盧梭把大自然和詩意引入《懺悔錄》的寫作。

    眾所周知,浪漫主義文學具有崇尚自然的特點,強調(diào)以自然為對象和表現(xiàn)人性的自然本質(zhì)。這個“自然”既是指那個與社會生活截然不同的大自然,又是指突現(xiàn)了人之本性的自然。

    盧梭是法國文學史上最早關愛和描述大自然的作家之一。無論他走到哪里,都會關注住所的窗外是否生機勃勃,綠意盎然。每當陽光明媚,盧梭都會早起,到野外去看日出。為了到瑞士洛桑去欣賞美麗的湖景,即使囊中羞澀,他節(jié)衣縮食也在所不惜。從他的作品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盧梭善于感受大自然之美,任何的艱難困苦,任何的惆悵憂愁,只要見到優(yōu)美的景色,就都蕩然不存了。盧梭認為“大自然是美的源泉,一切真正的美的典型都只存在于自然之中,而一切藝術美都是對自然美這個模特兒的摹仿,甚至是一種拙劣的摹仿”。他聲稱:“我時時刻刻要盡量地接近自然,以便使大自然賦予我的感官感到舒適,因為我深深相信,它的快樂和我的快樂愈相結合,我的快樂便愈真實。我選擇摹仿的對象時,我始終要以它為模特兒;在我的愛好中,我首先要偏愛它;在審美的時候,我一定要征求它的意見?!雹?/p>

    盧梭從自然之美中體會到了來自人類心靈深處的天然情感和道德良知。在他看來,對大自然的審美有利于塑造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因此,他主張一個道德高尚的人應該自覺地培養(yǎng)自己對自然的審美能力,用自然的美的東西來充實自己的靈魂和生活,并通過對自然美的熱愛來達到增進道德的目的。

    眾所周知,古典主義文學統(tǒng)治法國文壇長達二百年,無數(shù)的作者迎合宮廷和貴族們的趣味,反對個性和自由。擬古和矯揉造作成為法國文學的風尚。⑤盧梭敢于擺脫古典主義文學的束縛,勇敢地展現(xiàn)自己的精神世界,將可憎的缺點和卑鄙齷齪的行為公之于世,實在難能可貴,振聾發(fā)聵?!皯曰凇笔俏鞣轿膶W和思想史上永恒探索的主題之一。人類通過行動、思想、道德上的自我否定走向心靈的肯定,這也使人類的文明程度不斷向前邁進。從這個意義上說,盧梭的《懺悔錄》將永遠成為照亮人類前行的燈塔。

    ① 董曄、李妍妍:《信仰·和諧·自然》,《理論學刊》2006年第9期,第62頁。

    ② [法]盧梭:《懺悔錄》,黎星、范希衡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627— 628頁。

    ③ [法]盧梭:《懺悔錄》,陳筱卿譯,譯林出版社1995年版,第1—2頁。

    ④ 趙琳:《浪漫之魂——讓·雅克·盧梭》,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252—253頁。

    ⑤ 曾讓庭:《試論17世紀歐洲古典主義的歷史功過》,《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5年第1期,第56頁。

    作 者:徐建綱,三峽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文化。

    編 輯:水 涓 E-mail:shuijuanby@sina.com

    平山县| 什邡市| 石河子市| 溆浦县| 长泰县| 土默特右旗| 赤壁市| 平阳县| 安康市| 黔江区| 靖远县| 宣汉县| 伊川县| 巩留县| 克东县| 溆浦县| 林州市| 阿拉尔市| 汽车| 茶陵县| 平顶山市| 越西县| 崇信县| 青川县| 濉溪县| 连江县| 东安县| 房产| 建宁县| 曲沃县| 桓仁| 万山特区| 景泰县| 静安区| 保德县| 措勤县| 万州区| 穆棱市| 雅江县| 甘孜县| 海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