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文明密碼
探訪埃及,其實是前來“猜謎”。
每每站在某一個耳熟能詳?shù)闹包c前,我如同在翻閱一本封面布滿了厚厚塵詬的史冊,沉浸在一種時光倒流的氛圍里。往回追溯到公元前1550年,古埃及新王國時期,埃及人就如同今天的游客,從四面八方長途跋渉前往神圣的吉薩高地,憑吊他們的偉大先王。
埃及5000多年的文明歷史,留下了太多難解的謎團,太多的神秘。
在茫茫黃沙中遺世獨立幾千年的金字塔,千年不腐的法老“木乃伊”,斯芬克司之謎,古代都城盧克索,掩埋帝王的帝王谷,紙莎草制成的世界最早的紙張,與中國甲骨文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年代卻更為久遠的象形文字,有著傾國傾城美貌、讓一代梟雄一怒為紅顏的“埃及艷后”克里奧佩特拉,橫掃千軍、締造了豐功偉業(yè)的一代君主亞歷山大,以及亞歷山大城內那座最終被洶涌海水淹沒的擎天燈塔……這些林林總總的歷史陳跡,正是人類尋找的通向世界文明源頭的一個個通道。但可惜,后人卻一直找不到打開這些通道的鑰匙。或者說,存留至今的每一個著名的古埃及景點,正是古人給后世人留下的一個個謎團,要讓后世人在這些謎面之前窮經(jīng)皓首、世代不輟地追尋自己的前世今生。
人類文明最早的發(fā)祥地之一為什么是古埃及?為什么是這片漫漫黃沙覆蓋下僅余的綠洲?從當今地理上看,古埃及雖然地處亞非交通要道,但本身的地質條件并不優(yōu)越,一條狹長的尼羅河三角洲地帶,被肆無忌憚的黃沙緊緊包裹。
為什么要建造金字塔?如何建成金字塔?為什么它的數(shù)據(jù)與天體的數(shù)據(jù)暗合?它到底是人類的智慧結晶還是外星文明的杰作?斯芬克司之謎要昭示什么?法老身后被制成“木乃伊”,真的如考古學家所言是為了來世?為什么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至今無人完全讀懂?為什么記述歷史的古籍竟然沒有一部存世?假設那部《埃及史》在愷撒大帝攻占亞歷山大城后,沒有被夾在70萬卷圖書中付之一炬,而是至今留存人間,古埃及的千古之謎是否就可以迎刃而解?人類的歷史是否需要改寫?
還有,為什么一種站立在巔峰之上的文明卻難以為繼,有如一些古代建筑般頹然坍塌,最后一切要從頭開始,并且再難企及?為什么古埃及國力強盛至此,到后來埃及仍為異族所滅?
古埃及是人類文明的開山鼻祖。是由于歷史本身的漫長,如同滾滾而至的黃沙,讓人類在艱途跋涉中迷失了眼睛;還是古人的惡作劇,好讓后人在這些曠世杰作面前自慚形穢,并由此迸發(fā)出解謎的沖動和激情?無論是何者,都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歷史本身的一部分。
法老治下的古埃及是一個黃金時代,將作為一個制高點和范本永存于人類的記憶之中。解讀古埃及,就是解讀人類的前世今生。它是回望人類古老歷史的一扇窗戶。
同一時空里的古今
金字塔是當今人類考古史上的哥德巴赫猜想,是人類的夢工場,各種奇思妙想可以孕育于此,各種世間奇跡可能誕生于此。每一次考古發(fā)現(xiàn),都讓世人驚喜甚至是顫栗,睜大了好奇的眼睛,并極力展開想象的翅膀。
但到了金字塔,卻有幾個沒想到。
沒想到金字塔竟然離開羅城這么近。驅車從賓館出發(fā),往郊外方向沒開多久,眼前就開始呈現(xiàn)大漠景象,再開上一陣子,又見人流、駱駝和警車,這才終于讓我確信,金字塔到了。位于尼羅河西岸的吉薩高地,被世人稱為“一個地球偉大文明的遺囑”,在電影、圖片、書畫等媒介上見過無數(shù)遍的大金字塔,就這樣坦陳在我眼前。
據(jù)專家考證,開羅城本身便奠基于古埃及建造開羅城時勞工所搭建的工棚。也許,距離之遠近,在不同的時空是相對的。時移世易,伴隨著開羅城的日漸擴張,道路和交通工具的不斷發(fā)達,在遠古時代可能是遙不可及的金字塔,到今天也只是咫尺之遙。
沒想到眼前的胡夫金字塔,并沒有想象中或在照片中見過的宏偉壯觀。這座古代世界七大奇跡唯一幸存的古跡,在照片中的形象大都經(jīng)過攝影師不同角度的拍攝、剪裁、修輯,以突出金字塔的偉岸。可是,一旦到了現(xiàn)場,在廣闊宏大的地理空間背襯下,又無參照之物,縱使是恢宏無比的人類建筑巨作也可能會被矮化?又或許,太過知名,反而容易失去震撼感?
其實,觀看大金字塔,不能僅憑現(xiàn)代人的眼光,還要加上歷史的光圈,想象著幾千年前,人類沒有任何現(xiàn)代科技的輔助,僅憑雙手建成這種建筑奇觀,你的內心頓起敬畏之心。有歷史學家考證:要建成金字塔,當時10萬人足足花費了20年的光陰。據(jù)專家稱,哪怕運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當今要建造這些龐然大物,仍然要面對諸多棘手難題。
埃及明文禁止游客攀爬金字塔,卻容許游客交錢后通過一條神秘的內部墓道,攀爬直抵它的心臟位置,那里有一座墓室。記得早年中央電視臺曾作過開啟金字塔墓室的實況轉播,墓道之復雜精密令人嘆為觀止,印象深刻。
這次攀爬猶如一次探險,金字塔內部猶如迷宮,墓道構造迂回曲折,時寬時窄,寬大處可闊步而上,狹小處則需躬身而行,或側身而過。一路攀爬更是一路驚嘆:古埃及人是何等的偉大,有著怎樣高超的力學水平,他們可以一面將金字塔的外部搭建得嚴絲合縫,石方之間的縫隙不容插進一個薄刀片;一面又在金字塔內部的巨石構件之間預留了神秘墓道,結構有如立體的國際象棋一般復雜。除了墓道據(jù)說還有好幾條通道。通常墓道都是平挖或向下掘進的,只有胡夫金字塔的墓道是一直向上堆砌,通往一處位于金字塔中央的墓室,那里擺放著一個花崗巖石棺槨,是用于殮葬法老遺體(木乃伊)之所,據(jù)稱這里為國王墓室,在其之下有一座王后墓室,底層還有一座地下墓室。最神奇之處還在于:國王墓室尺寸比例,正符合坐標三角形的公式。
沒想到在獅身人面像和金字塔前,現(xiàn)代媒介將我們與古人相接于同一時空。這是一場精彩絕倫的聲光表演,令人高山仰止的5000年文明歷史被濃縮在短短的時間內,當一幅幅古埃及歷史畫面栩栩如生地漸次映入眼簾;當絢麗變幻的激光配上空靈的音樂和低沉的解說,撞擊著人們的視覺和聽覺神經(jīng);當古老巍峨的金字塔和荒涼深邃的沙漠在激光映射下隱現(xiàn)其間,當蕭蕭風聲透過夜空傳遞著陣陣寒意;當一輪明月高懸于金字塔的頭頂,清輝遍灑亙古大地……此時此刻,身臨其境的人們便恍若置身于那個曾站在人類世紀之巔的古埃及輝煌時代,仿佛看見那些締造了古埃及偉大文明、已隨時光遠逝的先賢圣哲們,以排山倒海陣勢,自大漠深處縱馬而來。
往昔輝煌何處尋
古埃及文明盛景的碎片至今在埃及大地上俯拾皆是。除了舉世聞名的金字塔,人們還可以從美麗的紙莎草畫、神廟上的巨型浮雕以及帝王谷中的宏大壁畫中,窺見古埃及的富裕、奢華和權力。據(jù)說三千年前的埃及神廟里撒滿了黃金白銀,古代巴比倫國王曾致信阿蒙諾菲斯三世:“在兄弟的國度,黃金多如塵土。”
但往昔的輝煌何處尋?
紙莎草畫和蘆葦船的失傳和重生就頗具象征意義。紙莎草是生長在尼羅河邊的淤泥和沼澤之中的草本長莖植物。古埃及人早在4500年前就學會了用紙莎草造紙,比中國蔡倫發(fā)明的“蔡侯紙”還要早上兩千多年。但隨著中國造紙術傳到埃及,紙莎草紙日漸式微,最終銷聲匿跡。只是,冥冥中天降神人,一個名叫拉杰布的埃及人,退休后潛心鉆研紙莎草紙的制造工藝,經(jīng)過反復試驗,終于使這一文化瑰寶重見天日。
在尼羅河上蕩漾搖曳的蘆葦船,其實是用蘆葦捆扎,抹上瀝青而成船身,再在船上掛起一張亞麻布制成的帆,靠著風力在尼羅河上航行??蓜e小看了這些蘆葦船,它甚至可以橫渡大西洋!現(xiàn)代人已將其成功復制。在埃及出土的一艘古船,船齡高達4700多年,船身長達近50米,足見古埃及高超的造船技術。
盧克索,地處埃及中南部。關于盧克索,有這樣一種說法:“當現(xiàn)在的大多數(shù)國都還沒有人跡時,它已完成了國都的使命。”這里的國都指的是底比斯,即現(xiàn)在的盧克索,荷馬史詩中所稱頌的“百門之都”。興建于中王國第十一王朝時期的底比斯,距今已有四千多年歷史,到新王國時期,底比斯國力鼎盛,城市橫跨尼羅河中游兩岸,號稱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煙稠密,廣廈萬千。在將近700年的漫長歲月中,古埃及的法老們就在這片被譽為“上埃及的珍珠”的土地上締造了人間奇跡。但到了今天,這里僅遺存龐大的卡納克都市遺址,以及那座由巨型石柱支撐的盧克索神廟,無言訴說著曾經(jīng)輝煌的歷史和人世間的滄桑。
亞歷山大城,一座可以讓所有到訪的游客低下高傲頭顱的城市。一代梟雄亞歷山大大帝為埃及留下了一個世界性大都市,許多年后,承繼亞歷山大偉業(yè)的拿破侖在其生命歷程的盡頭曾這樣慨嘆:“亞歷山大大帝建立亞歷山大城所獲取的名聲,遠遠高于他的最輝煌戰(zhàn)績?yōu)樗麕淼暮蘸胀?。這是一個令人難以抗拒、注定要成為世界中心的城市?!?/p>
標志正是那座早已淹沒在海底的擎天燈塔。它見證了亞歷山大大帝如何在一個邊遠荒蕪的懸海邊上,白手興業(yè),將亞歷山大城從無到有打造成帝國的中心,并迅速成為世界的中心。
可是,如今到訪的游人,站在亞歷山大城的海邊,舉目四望,除了那座氣派不凡的宮殿,只剩眼前的煙波浩渺,濁浪滔滔。昔日的榮耀,早成了一個傳說。
歷史,自有其演進的邏輯。我們唯一可以驗證的是:人類文明的發(fā)展過程并不是純粹的線性,不是簡單的“一加一”,而是“零和游戲”,是不斷的中斷和重復。人類文明發(fā)展史是一部在自己的廢墟中不斷重建的歷史。
開羅那些高樓大廈的背后,是一棟棟樓頂裸露的房子,一束束鋼筋十分扎眼地直指天空。據(jù)說,那是由于房子一旦建成后,將被課以重稅,于是,當?shù)厝藢幵笇琼敳患右哉?,任其鋼筋橫生。那方圓數(shù)十里的死人城,活人與死人共處一室的情形,令人不可思議。在帝王谷墓地,一位守墓者見我獨自一人到來,便遠遠招手,接著跳下了葬有法老的墓穴,并向我伸出手指,示意我也跳下去,以便可以近距離觀看到法老木乃伊,但先要給點小費。在盧克索,乘坐馬車繞城一周,沿途見到的百姓生活情景,離現(xiàn)代化還有相當遙遠的距離……現(xiàn)實太多的局促和不堪,令人不由得感嘆:或許是埃及人的祖先過于奢侈和揮霍,將后輩的福分也享盡了。
生死相守于尼羅河
古埃及人的生死觀,就像金字塔一般令人捉摸不透。
金字塔、木乃伊、帝王谷……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都與死亡有關,都是為法老的生命得以永恒而存在。
穿行于埃及,如同在觀看一組組有關生與死的畫面:制作木乃伊旨在靈肉結合、尋求永生,建造金字塔是為靈魂指向來世,葬于帝王谷既為避盜墓,也是求不朽……古埃及帝王在生前享盡了榮華富貴,同時窮其一生為自己的來世鋪平道路。
一條尼羅河,將盧克索分隔了陰陽兩界,一半給了生者,一半給了亡者。乘坐風帆船在尼羅河上觀光,舉目望向河的東岸,可見街市人流,熙來攘往,在古埃及時期,它是當時的宗教、政治中心,皇宮和神廟拔地而起,卡納克神廟和盧克索神廟傲立其中;掉轉頭遠眺河的西岸,一片蕭殺荒涼,空曠寧靜,這里是法老們死后的安息之地,帝王谷和皇后谷的所在。
無論是安放在神廟中的雕塑,刻畫于帝王谷里的壁畫,還是描繪于紙莎草上的圖畫,都折射出古埃及人的生死觀。主題之一便是人參與了宇宙秩序的建立,出發(fā)點就是要使法老們和世俗之物不朽。古埃及人的目標,就是要永遠年輕地活下去,法老因之常常被描繪得年輕而優(yōu)雅。古王國時期,墳墓的裝飾圖刻畫的是墓主生前的主要活動和在生前最快樂的時光。古埃及人對太陽和甲殼蟲的崇拜,也昭示他們對于死亡的抗拒,對生命的執(zhí)著和激情。
在這個尊崇死亡的國度,人們終其一生都在為死亡做準備。
古埃及人也相信,人在跨進死亡的門檻時將會有一場神的審判。在帝王谷,《亡靈谷》上的741個神靈形象都出現(xiàn)于壁畫中。《告誡莫里卡爾》中寫道:“當一個人到達(冥河之畔)時,他所做過的事就堆放在他的身旁,而且永遠不可更改?!彼麄兿嘈牛骸鞍⑴吽乖谔炱缴嫌么碚胬淼默敯⑻嘏竦囊桓鹈Q量死者之心,一旦天平向死者傾斜,等待在一側的怪獸即會撲上去呑噬死者之心,永世不得超生?!?/p>
但史料也告訴我們:由于耽于通往未來世界的幻夢,古埃及的貴族祭司們紛紛獻媚于權貴,最終腐化墮落,讓古王國的道德大廈坍塌。
古埃及人出于對來世的恐懼,為自己的歸宿而煞費苦心,最終他們得償所愿了嗎?還是最終只是淪為供現(xiàn)代人瞻仰和研究的對象?
有一點連聰明絕頂?shù)墓虐<叭艘矡o法逆料,他們這種生死宗教觀念,給后世留下了許許多多不朽的人間杰作,讓世人可以將其作為指針,撥向人類歷史的深處。
我們應該慶幸,這個地球上,曾經(jīng)有過一個古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