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績效預算管理的基本要素出發(fā),根據(jù)公租房建設項目的績效目標,結合我國公租房建設的實際情況,構建了公租房建設項目的績效預算管理體系,以促進公租房建設項目績效的持續(xù)改善。
關鍵詞:公租房;績效;預算管理
相對于經(jīng)濟適用房分配難、投資收回難以及租賃房整體品質較低的缺陷,公租房具有易于分配、資金回籠快、住房品質較高的特點,不僅保障了低收入人群的需要,還擴大了保障范圍,滿足了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者,如大學畢業(yè)生、外來務工人員等,較好的弱化了社會矛盾。但由于公租房制度尚處于起步階段,還沒有形成一套成熟完善的管理模式,公租房規(guī)劃布局、投資、運營和管理機制不健全,出現(xiàn)了公租房租金貴、空置嚴重、錯配亂配、數(shù)量和戶型不能滿足需求等問題。 “講績效、重績效、用績效”、“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zhí)行有監(jiān)控、項目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反饋、反饋結果要運用”的績效預算管理理念在很大程度上能規(guī)范、完善公租房建設的管理體系,優(yōu)化資源配置,提高公租房的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
一、績效預算管理的構成要素
績效預算管理是指請求撥款要達到怎樣的目標,為實現(xiàn)這些目標而擬定的計劃需要花費多少錢,以及用哪些量化的指標來衡量其在實施每項計劃的過程中取得的成績和工作完成情況,包括績、預算、效三個要素。績是指業(yè)績指標,表明申請財政撥款是為了達到某一具體目標或計劃;預算是指達到這一業(yè)績所需的撥款額;效是指業(yè)績的考核及業(yè)績與預算掛鉤的方式。
績效預算管理由績效界定、績效預算、績效評價、績效審計四大模塊構成??冃Ы缍ㄊ穷A算管理其他活動進行的前提條件,它要求部門單位明確遠景規(guī)劃和戰(zhàn)略目標,確定績效考核的標準;績效預算是在明確績效目標后計算出的預算撥款金額;績效評價是部門單位發(fā)現(xiàn)問題、診斷問題和改進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主管部門進行預算資源分配的重要依據(jù),其內涵一般包括經(jīng)濟性、效率性、效果性三個方面。
二、公租房建設項目的績效目標
公共租賃住房,是指限定建設標準和租金水平,面向符合規(guī)定條件的城鎮(zhèn)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新就業(yè)無房職工和在城鎮(zhèn)穩(wěn)定就業(yè)的外來務工人員出租的保障性住房,可分為如下二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房屋建設階段,此階段包括公租房建設項目的土地供應、房屋建設、房屋裝修、配套設施供應等;第二階段為住房分配階段,此階段包括公租房的信息公開、輪候、分配、退出。公租房建設項目的總體績效目標是解決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難”問題,細分到房屋建設和住房分配兩個階段上,則分別表現(xiàn)為房屋整體質量達標和分配公開、公平、公正。若再將各階段績效目標細分,績效目標可如圖1所示。
三、公租房建設項目績效預算投資的確定
績效預算的確定,要根據(jù)績效目標和與實現(xiàn)績效目標相關的資源來進行計算。具體方法如下:
(1)根據(jù)績效目標來確定實現(xiàn)績效目標必須的資源,從人力、物力、財力三方面計算出所需資金總額。
(2)確定地方已占有的與實現(xiàn)績效目標相關的資源,計算出已占有資金總額。
(3)根據(jù)所需資金總額與已占有資金總額計算資金缺口,該資金缺口則為請求財政撥款金額,即請求財政撥款金額=項目所需資金總額-已占有資金總額。
將上述績效預算的方法應用到公租房建設項目中,則先計算出公租房建設項目投資總預算和地方自籌資金總額,再計算出請求財政撥款金額,計算方式如下:
◆項目投資總預算=建筑工程安裝費用+土地費用+附屬設施費用+工程建設其他費用+工程相關費用+基本預備費。
◆地方自籌資金總額=土地出讓收益+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中央代發(fā)的地方政府債券資金+其他融資。
◆請求財政撥款金額=項目投資總預算-地方自籌資金總額。
四、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與績效分值計算
政府部門的績效評價是指運用一定的評價方法、量化指標及評價標準,對政府部門為實現(xiàn)其職能所確定的績效目標的實現(xiàn)程度和預算的執(zhí)行結果進行綜合性評價。對公租房建設項目進行績效評價,首先需要構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對指標進行賦值,最終計算出項目績效總分數(shù)。
(一)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根據(jù)公租房建設項目的績效目標、實施全過程及績效評價的經(jīng)濟性、效率性、效果性,可以得出4個一級指標,即投入管理類指標、過程管理類指標、產(chǎn)出與效果類指標和社會評價類指標。這4個一級指標又可細分為12個二級指標和20個三級指標,分別如表1和表2所示。
(二)評價指標的賦值與計算
本文評價指標權重賦值所遵循的原則是,在各指標重要程度未能明確的情況下,盡量采取同一級指標權重評價化的方法,以避免人為主觀因素對各指標分值的影響而造成綜合得分的偏差;在指標重要程度能夠明確判斷的情況下,根據(jù)其重要程度賦予不同的權重。
由于公租房建設項目的重點問題在于房屋建設和房屋分配,房屋建設過程對應于一級指標過程管理類指標,房屋分配結果對應于一級指標產(chǎn)出與效果類指標,因而賦予過程管理類指標和產(chǎn)出與效果類指標各0.3的權重,賦予投入管理類指標和社會評價類指標各0.2的權重。在投入管理類指標下,由于資金的籌集與花費相較于資金記錄和撥付過程要重要很多,故賦予資金到位指標、資金實際支付指標、財政供養(yǎng)指標各0.06的權重,賦予會計信息質量指標、資金撥付手續(xù)指標各0.01的權重。在過程管理類指標下,由于公租房建設質量和數(shù)量、信息公開受到社會的高度重視,故賦予公租房建設指標、信息公開指標、過程安全合規(guī)指標的權重分別為0.12、0.05、0.03。其他各項二級、三級指標為避免主觀因素對指標分值的影響,均按照指標權重評價化的方法賦值,詳見表1。
將公租房建設項目的各項數(shù)據(jù)代入指標計算公式中,可得到每個三級指標的評價分數(shù),然后與各自權重相乘,加總后即可得到項目績效總分數(shù),其函數(shù)公式如下:Y=∑Xi×Ri。其中Xi為某三級指標的評價值,Ri為該三級指標的權數(shù),Y為項目績效總分數(shù)。
由于項目績效總分數(shù)是一個絕對值,不便于將其與其他項目績效進行比較,因而將其進行單位化處理,得到公租房建設項目單位相對績效。即公租房建設項目單位相對績效=項目績效總分數(shù)/項目經(jīng)濟成本,其中的項目經(jīng)濟成本為項目資金實際支付金額。
五、績效評價結果的運用
績效預算管理的績效評價核心思想是根據(jù)績效評價結果來適時控制對單位部門的財政撥款。因而可將各級政府的所有公租房建設項目單位相對績效進行排序,根據(jù)排序情況對各地區(qū)公租房建設工作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分析其中的原因,并采取相應的對策,促進公租房績效的改善。
參考文獻:
[J]聶麗潔,王俊梅.關于績效預算與零基預算相結合的預算方法體系的思考 [J].中央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04(12).
[2]董新龍,林金忠.高品質公租房:國家戰(zhàn)略與民生抉擇[J].經(jīng)濟學家,2012(01).
[3]張平.構建我國社會保障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J].中國社會保障,2010(07).
﹡本文受上海市一流學科項目“管理科學與工程”(S1201YLXK)資助。
(作者單位: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