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寫作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實踐中,應抓住寫作訓練,課內(nèi)外結合,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本文試從學生為何失去寫作興趣分析入手,對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的方法和策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中學語言;寫作教學;改革探析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5-0174-01
學生寫作能力的高低,不僅是評價學生綜合素質的條件之一,同時更是對教師教學效率的有效衡量。但目前的事實是:中學生的寫作能力不容樂觀,大部分中學生甚至對語文寫作感到厭倦。這是每一個語文教師值得深思的問題。因此,筆者試根據(jù)多年來的語文教學經(jīng)驗,談點自己的想法。
1 學生失去寫作興趣的原因
寫作,原本是語文教學中最富有靈性、活力、魅力和個性的教學內(nèi)容,但由于受到作文機械化、模式化教學的影響,作文教學的成效并無明顯的成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已經(jīng)到了刻不容緩地步。由于中學生正處在青春發(fā)育期,情感豐富,思維活躍,如果一味地采用機械化、重復性的寫作教學模式,必然會使學生寫作的自主性、積極性和跳躍性思維受到抵制,使學生的手腳得到束縛??;一味地延續(xù)傳統(tǒng)的評價機制,學生根本體會不到成功的喜悅。這樣一來,必然會造成學生寫作的自信心和寫作的興趣逐漸完全喪失。除此之外,作文體裁和題材的限定,寫作時間的限度過死,再加之教師的魅力和品位等因素,都是造成學生寫作興趣丟失的重要原因。
2 文學寫作和應用寫作的區(qū)別
學生寫作的區(qū)別在于應用寫作。應用寫作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工作中需要做的調(diào)查報告、個人簡歷、工作總結、實習報告等等具有實用價值的文章。學生學習寫各種題材的文章,并不是要求這些文章具有使用的價值性,而是要學生學習到寫各種體裁文章的能力和規(guī)范。例如:練習寫信,并不是一定要寄出去。寫請假條,也并不是要真的請假。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寫作的時,不能按照生活的進度來安排,而是要按照作文的思路發(fā)展來安排。對于學生的作文評價,也不能按照其文章的應用價值來衡量,而是要看學生的能力水平是否真的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例如:一篇作文得不到滿分,并不是因為文章滿足了社會的某種需要,而是要看他是否滿足了寫作能力的要求。寫作能力的最終是為了滿足社會,是應用的準備,但還不算是應用。
文學的創(chuàng)作是指作家在現(xiàn)實社會中的所想所感,根據(jù)自身對生活的體驗,通過大腦的加工改編,以文字為題材,創(chuàng)造出來的藝術杰作,以供眾多讀者來欣賞的文學作品,其特殊性、復雜性以及對生產(chǎn)活動的精神寫照被稱之為文學創(chuàng)作。這是區(qū)別于學生寫作的不同之處。因此,在中學寫作教學中,有些人把文學創(chuàng)作等同于學生寫作,其觀點是錯誤的。對于類似的教學現(xiàn)象,錢夢龍曾在《學生作文不是文學創(chuàng)作》一文中提到的一系列看法,值得我們廣大語文教師在教學寫作實踐中進行學習。
3 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的方法與途徑
有關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以及途徑的探索問題,曾有很多同行論及過,現(xiàn)結合自身的實踐,談點粗淺的看法。
3.1 從學生的長遠發(fā)展上來說,學生能寫出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物的文章來,不但是學習的需要,更是日后步入社會的需要,這將會激發(fā)起學生對寫作的熱情。從學習活動上來講,學生能寫出結構嚴謹、內(nèi)容充實、語言文字優(yōu)美、主題鮮明深刻的文章,對于學段的攀升,具有著更重要的含義,同時也可以以此來大大地吸引學生的寫作注意力。
3.2 創(chuàng)作源之于生活,感悟生活、投身生活、擴大視野,是提供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在作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適時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感悟生活、記錄生活。記錄每一天發(fā)生的事情,就是一種很好的寫作訓練方式,將生活的點點滴滴記下來,為今后寫文章搭建一個豐富的資料倉庫。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寫作的根源,博覽群書,增加積累,兼收并蓄,通過增加閱讀來加大學生的積累,使學生變得有意可達、有情可表、有話可寫,有了模仿和參照的對象,就會使學生產(chǎn)生源源不斷的寫作沖動,學生的寫作興趣也就會自然地得到保持。各個年級的學生閱讀的內(nèi)容,可根據(jù)學生自身的年齡特點、思想認知以及教學內(nèi)容來做出合理的安排。
3.3 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其實就是讓學生的個性得到良好的張揚,使他們的心靈得到充分釋放。近些年,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備受中考的青睞,一個重要的因素在于:是把命題的權利交給學生,擴大了題材范圍,淡化了文體限制。因此,作文命題要遵循基礎性、創(chuàng)造性、情趣性,以新穎多樣的形式,給學生打造一個自由發(fā)揮的廣闊空間,鼓勵學生放心大膽地去寫文章,表達真實的自我。因此,日常進行作文訓練時,應該緊緊抓住這一目的,使學生的寫作能力既要符合作文素質發(fā)展的要求,又要使學生的有話可說,個性得到張揚。
3.4 加強交流,積極評價。作文評價的過程,其實就是師生互動的一個過程,是學生和老師的一次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因此,語文教師應重視作文背后存在著的鮮活的生命,充分做到尊重學生的勞動、個性和人格價值。評價時應做到公正、中肯、客觀,要充分注意學生的心靈,給予鼓勵、慰藉、勸導和肯定,展現(xiàn)出一種人文關懷;作文評價過程中,要形成師生共同參與、雙邊互動的局面,創(chuàng)建一種開放式、民主式的作文評價模式。教師要在評價過程中學會贊賞學生,注重學生的體驗過程,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付出的勞動受到尊重。與此同時,教師要創(chuàng)造更多的條件,給學生成功的機會,不但要讓學生已有的興趣得到有效鞏固和保持,還要更進一步地挖掘他們對寫作的興趣和熱情。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作文能力與水平。
參考文獻
[1] 耿紅衛(wèi),張麗娟.中學語文寫作教學的理性思考[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9(02).
[2] 鐘少華.中學語文作文教學之我見[J].商業(yè)文化·學術版.2009(10).
[3] 朱愛華.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寫作水平[J].文教資料.2010(30).
作者簡介:史國良,男,中學一級教師,現(xiàn)任職于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和平鎮(zhèn)中學。研究方向:語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