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智
摘要:加強亞健康與運動的宣傳教育,提高教師的興趣和熱情,合理地進行體育鍛煉,是預防和控制亞健康、恢復健康的最佳途徑。本文以安徽冶金科技職業(yè)學院(以下簡稱“我院”)為例,分析導致教師亞健康狀況的原因并提出防治的措施,以提高教師的健康水平。
關鍵詞:高校教師;亞健康;體育鍛煉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29-0135-03
亞健康是一種臨界狀態(tài),是界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狀態(tài)。這種臨界狀態(tài)即使沒有明確的病癥出現(xiàn),也會出現(xiàn)沒有精神的態(tài)勢,這種狀態(tài)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糾正,很容易引起心身疾病,影響人的睡眠質量,加重身心疲勞,導致生物鐘的紊亂,誘發(fā)慢性疾??;若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則會影響工作效率和學習生活質量,甚至可能危及到生命安全。高校教師作為一類特殊的群體,亞健康問題表現(xiàn)得越來越突出,這主要是由于他們的心理壓力過大、過度疲勞、缺乏鍛煉、生活沒有規(guī)律等原因所致。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對我院教職工388人進行調查,共發(fā)放問卷388份,回收有效問卷370份,有效回收率95.36%。其中30歲及以下38人,31~40歲61人,40~50歲184人,50~60歲87人;男性203人,女性167人。
2.研究工具
采用問卷調查法和統(tǒng)計分析方法。
二、結果與分析
1.高校教師對亞健康知識的了解
對高校教師進行了有關亞健康知識的調查中可以看出,見表1,76.22%的教師知道亞健康的知識,但了解得不多;20.27%的教師對亞健康知識了解得較多;3.51%的教師對亞健康知識知之甚少。
2.亞健康狀況的基本統(tǒng)計情況
調查數據顯示,此次我院就教職工亞健康狀況的370名人群調查中,健康狀態(tài)者92人,占24.86%,亞健康狀態(tài)者占75.14%。其中,67.63%為輕度亞健康狀態(tài)者,共188人;中度亞健康狀態(tài)者60人,占21.58%;重癥亞健康狀態(tài)者30人,占10.79%。說明,我院教職工亞健康比例較高。
另外,男性教職工亞健康狀態(tài)者145人,占男性教職工71.43%;女性教職工亞健康狀態(tài)133人,占女性教職工79.64%。說明,男教師中健康者和輕度亞健康者所占的比例明顯高于女教師,而女教師中、重度亞健康者相對男教師來說比較多。
3.體育鍛煉
體育鍛煉是人們根據需要自我選擇,運用各種體育手段,并結合自然力和衛(wèi)生措施,以發(fā)展身體,增進健康,增強體質,調節(jié)精神,豐富文化生活、支配閑暇時間、促進人的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為目的的體育活動。通過調查,我院教職工除30~50歲年齡段以外的職工,均把參加體育運動鍛煉身體、增強自身健康放在第一位,但30~50年齡段的卻將工作擺在第一位,參加體育運動從而鍛煉身體的意識較差。追其原因,這與高校教職工的年齡特點和工作性質相符。
(1)每周體育鍛煉的頻度與時間。鍛煉頻率是指每周鍛煉的次數。鍛煉時間是指人完成鍛煉動作所必需的時間。實踐證明,要想獲得最佳的鍛煉效果,保持身體健康,需要每周鍛煉至少3次,每次時間保持在30分鐘以上。
從上表數據可以看出:不參加體育鍛煉的教職工50歲以下的人明顯居多。這說明我院教職工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較缺乏。原因主要體現(xiàn)在各項工作事物成倍增加,教職工的工作量大,沒有空閑時間參加鍛煉。
(2)影響教師參加體育鍛煉的重要因素。調查數據表明,教師不愿意參加體育鍛煉,原因是多樣的,但主要表現(xiàn)為無興趣、沒有時間、沒有鍛煉的場地器材、沒有組織四個因素。
對于健康者,影響教師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是無興趣和沒有時間,而沒有鍛煉的場地、器材和沒有組織所占的比例較低。對于亞健康者,影響教師參加體育鍛煉的最主要因素是沒有時間、沒有場所及無興趣所占的比例相差不大,沒有組織所占的比例相對來說是最少的。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在工作疲勞的狀態(tài)下,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可能下降,這是導致亞健康發(fā)生的一個重要因素。
隨著職稱的變動、年齡的增長,精神活力和適應能力逐漸下降,亞健康狀態(tài)在中青年教職工中尤為突出。導致亞健康的因素主要體現(xiàn)在繁重的工作、職稱(務)的晉升、素質的提高、學歷的提升,等等。處在亞健康狀態(tài)的教師不僅體育鍛煉意識較差,而且就算經常鍛煉,運動量相對來說也比較小,每周鍛煉的次數較少,持續(xù)時間較短。由此可見,造成亞健康發(fā)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缺乏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
三、對策
1.提高自我保健意識
提高教師自我保健意識的能力,特別是中青年教師,應加強健康教育知識、保健知識宣傳普及力度。應定期開展關于體育運動與亞健康知識講座,以使教師樹立堅持體育運動、預防亞健康發(fā)生的意識。同時,利用空暇時間舉辦各種類型的體育活動,激發(fā)教師運動的興趣,調動他們運動的積極性和熱情,在豐富教師的業(yè)余文化生活的同時減輕壓力。應在學校成立健身康復中心,通過對教師參加體育活動選擇的不同運動方式,給予運動速度、運動頻度,運動持續(xù)時間等量化指導,從而預防和控制亞健康,進而恢復健康。
2.規(guī)律飲食,營養(yǎng)均衡
對于飲食無規(guī)律、暴飲暴食而言,“食”對于調養(yǎng)身體亞健康意義重大。理想的膳食首先要保證營養(yǎng)均衡,包括蛋白質、糖、脂類、礦物質、維生素等必須的營養(yǎng)物質,并在每天的膳食中合理搭配葷素。健康的成年人每天需要1500~2000千卡的熱量,保持體力、精力充沛的前提是科學合理的補充營養(yǎng)。
3.把握運動三部曲
(1)一步一個腳印。運動應當嚴格考慮自身的身體情況,制定合適自身的運動處方,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不要急于求成。鍛煉時,要從熱身開始,先進行小運動量鍛煉,再逐漸加大,運動持續(xù)時間逐漸加長,運動頻度由少逐漸增多。實踐證明,要想獲得最佳的鍛煉效果,保持身體健康,需要每周鍛煉至少3次、每次時間保持在30分鐘以上。
(2)貴在堅持。只要堅持,就有收獲。鍛煉者在運動過程中一要認識到運動的長遠效用,因為運動訓練的效果往往具有滯后性,它需要在一定時間后才能漸漸反映出來。二要樹立正確的健身觀,進行長期規(guī)律鍛煉,克服自身的惰性,不可半途而廢,不可“兩天打漁,三天曬網”。
(3)及時調整。在進行體育鍛煉的過程中,要經常觀察自己的健康情況,對身體反饋的信息予以記錄、評價,及時調整健身方案,使得鍛煉方式、持續(xù)時間、難易程度、運動量的大小符合自身情況。
參考文獻:
[1]吳潔,梁磊亞.健康成因分析及預防[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2).
[2]周英,尤黎明.產生亞健康狀態(tài)的原因與應對措施[J].中國健康教育,2002,(11).
[3]傘洪光,郭繼平.高校教師亞健康成因與對策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0,(12).
[4]吳琳.鞍山市高校教師亞健康現(xiàn)狀調查及有氧運動對策[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9,(2).
[5]張早華.亞健康養(yǎng)生與保健[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