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華山
摘 要: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梢姟皹贰痹趯W習中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都成為“樂之者”?這就需要教師去培養(yǎng)孩子學習的興趣。所以,小學語文的教育,要以興趣的培養(yǎng)為主。
關鍵詞:興趣;培養(yǎng);熱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一旦對某些事情產生興趣,就會產生一定的自覺性,不需敦促,便會主動地去探究。那么,如何加強對孩子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寓教于樂
“寓教于樂”就是指通過師生互動,激發(fā)雙方教與學的熱情,使學生不再被動機械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主動地去學。但是,他們對一切都充滿好奇。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以此來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這就要求我們在備課的時候要結合所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并結合多媒體教學,利用講故事,猜謎語,比賽等各種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課外活動。但前提是老師要與學生多交流,取得孩子們的信任,不僅成為他們的良師,還要成為益友。這樣,孩子便能輕松愉悅的學習,進而喜歡上語文這門課,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學會懷疑
古人云:“學貴有疑”“學則須疑”。疑是一切思考的源泉,而思考便是智慧之本。疑是一切“爭論”的起點,有了“疑”便證明學生在思考,有了思考才會對這個問題產生興趣。因此,教師對學生的任何質疑都要提倡,使學生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表達不同的意見。這樣既能保護學生獨特的見解,還能激勵學生敢于“質疑”的精神。這樣設法把學生引入教學情境,把語言文字的訓練同學生的思維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既學習了語言知識,也進行了創(chuàng)新思維的訓練。
三、學會閱讀
語文是一門語言的藝術,它不像其他學科側重于理性分析,而是在于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與表達的能力。因此,閱讀對于語文來說至關重要,對于語文興趣的培養(yǎng)更是至關重要。通過閱讀,感悟作品的思路,不僅可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更能發(fā)現(xiàn)祖國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感受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多讀一些有趣的書籍,讓孩子在讀書中體會智慧哲理,多給孩子講一些名人讀書的故事,讓孩子對讀書充滿興趣。
總之,小學語文的教學重在興趣的培養(yǎng),興趣便是學習語文最好的老師。只要教師找到門徑,并注重主動培養(yǎng),就可以逐漸形成學生對于語文的興趣,增添學習語文的動力。
參考文獻:
黃東升.淺議小學生語文快樂學習的培養(yǎng)[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