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義存
摘 要:新課程理念下,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充滿個人魅力和教育價值追求的過程,也是一個充滿研究志趣的過程,教師不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設者、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者。“建設”正在成為語文教學改革最具活力的主題詞,教師和學生應首當其沖,責無旁貸地成為語文課程的建設者。
關鍵詞:語文課程;建設;開放;活力;學習方式;綜合性學習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當一本本新課標教材呈現(xiàn)在師生面前,我們真的是愛不釋手,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編者們努力實踐著“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一理念。打開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我們如同走進一片神奇的天地:豐富多彩的文本閱讀,讓我們沐浴著人類的文明;自然真誠的語言交流,讓我們體會到生活的豐富,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但長期以來,教師們總是受到那種“規(guī)定性”或“完全給予性”教參的影響,教學過程往往成為一個執(zhí)行和滲透“教參”的過程,他們過多地扮演著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而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充滿著個人魅力和教育價值追求的過程,也是一個充滿著研究志趣的過程。教師不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設者、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者?!敖ㄔO”正在成為語文教學改革最具活力的主題詞,教師和學生應首當其沖、責無旁貸成為語文課程的建設者。教師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讓文本更加豐富,使教學方式更為多樣,學習途徑更為廣闊,“建設”讓語文課程開放而更有活力。“新課標”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指導學生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可以嘗試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在日常交際中學習語文
生活,永遠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正如劉國正所言“生活是整個語文教學的源頭”,“語文天然是與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的,語文是反映生活又反過來服務于生活的一種工具”。“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點組成部分”,這就注定了語文與社會生活的密切關聯(lián)。新課標提出了人與人之間交流時情感態(tài)度方面的要求:“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在交際中注意語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語言”。根據(jù)這個要求,我們在口語交際教學中,鼓勵學生注意正確使用文明語言,并留心傾聽別人的語言,“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比如社會上宣傳的一些文明禮貌用語,校園里一些洋溢師生親情和同學情誼的話語,都提醒學生記載下來。揣摩品味,以提高自己的語言成熟度,增加自己的語言美感,努力達到新課標口語交際的總體要求:能注意對象和場合,學習文明得體地進行交流。
二、走進經(jīng)典學語文
巴金說:“人不是單靠吃米活著的。”我想這米之外的情感、思想、道德、智慧應該是人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的土壤,而深深扎進這片土壤的主根是書——經(jīng)典的書。只有攀登過人類精神的高峰,才會具有開闊的眼界、博大的胸懷。語文教學,指導學生閱讀文學經(jīng)典名作,對于啟發(fā)青年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與藝術想象能力,具有一種特殊的作用。語文老師要加強閱讀意識,成為一個勤讀文學名著的人。
三、在各學科中學習語文
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對于學生學好其他學科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學好其他學科又可以反過來促進語文學習,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比如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科,教材措辭的嚴謹、內容的條理,都是值得學習借鑒的。理科教材中一些科學家的小故事往往可以拿來作為議論文的論據(jù),幾何證明題的邏輯性對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很有幫助,我們可以嘗試打破學科壁壘以開啟學科整合的大門。
四、在影視中學習語文
傳播學家施拉姆曾說過:“電視的發(fā)明是人類智慧了不起的成就,但如何運用電視,卻是對人類智慧的更大考驗?!庇耙暿菍W生喜愛且經(jīng)常接觸的。我們似乎沒有一個好辦法讓學生遠離他們喜愛的東西,那何不正確引導,讓語文教育直面影視文化。電視新聞的規(guī)范語言,電影、電視劇的劇情結構、語言風格、背景材料等等,引導得法,都可以變?yōu)閷W生學習語文的極好教材。
五、在網(wǎng)絡中學習語文
網(wǎng)絡學習是一場智能的革命,也是一場學習的革命。語文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要讓學生學會自主地收集、判斷、表現(xiàn)、處理、創(chuàng)造信息,并且網(wǎng)絡學習應當成為綜合性語文學習的重要方式。網(wǎng)絡的交互功能,能促進學生掌握并運用新型的互動學習方式,形成新的學習能力。學生通過瀏覽、閱讀古今中外成百上千座關于橋的信息,大受啟發(fā),讓他們感慨網(wǎng)絡世界太奇妙了。如果用文本資料,那么多的圖文資料那得是多么厚的書呀!由于上網(wǎng)瀏覽、查找資料的便捷性,它越來越受到學習者的歡迎。
六、在班級、學校的各項活動中學習語文
學生更多的時間是在學校、在班級,學校的一切活動都少不了學生的參與。學生參加這些活動,當然都有所見、有所聞、有所感,這都可以作為語文學習的機會。如學校組織的“科技節(jié)”和“母親節(jié)”,學生都積極參與活動,動手繪制科學漫畫、寫作身邊故事、撰寫消息報道,在很大程度上進行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實踐。
七、在各種社會文化活動中學習語文
生活中有許多地方需要用到語文:一個招牌、一條標語、一則廣告……小到請假條,大到法律文件,語文幾乎無處不在。要讓語文恰如其分地發(fā)揮作用,前提就是要學好語文。在“漫游語文世界”綜合性學習實踐中,學生走上街頭,留心搜集廣告語、公司匾額、產(chǎn)品說明書、對聯(lián)、報刊病句、熒屏錯別字等,然后加以篩選、梳理,整理成各種門類的小冊子,這樣的活動,讓大家都感受到語文實踐的無限樂趣,學生自然也就不再覺得學習語文是枯燥的了。
“語文學習的外延跟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語文學習的領域拓寬之后,這些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源,為我們的語文課程帶來了旺盛的生命力。
作為語文教師,作為新課程改革的實踐者,我們要充分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yōu)化語文學習環(huán)境,努力構建課內外聯(lián)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我們要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使他們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開闊視野,豐富知識,砥礪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義堂.新課程理念與教學策略.中國言實出版社,2003-07.
[2]錢理群.語文教育門外談.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