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網(wǎng)絡時代的到來,各種新技術、新應用不斷涌現(xiàn),微博作為一種新興的傳播介質(zhì)得到廣泛的應用。微博的應用主要就是記錄和交流,充分迎合了大學生的思想需求和社會需求,受到學生群體的歡迎。如何利用微博的優(yōu)勢來對高校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是教育工作者面臨的考驗和新課題。
關鍵詞: 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利用
一、微博的定義
在互聯(lián)網(wǎng)科技高速發(fā)展的今天,網(wǎng)絡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微博作為一種新型的網(wǎng)絡傳播途徑,自2009年來就一直占據(jù)著人們的眼球。走在時代前列的青年大學生成為了使用微博最為廣泛、最為活躍的群體。微博的廣泛使用給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
二、微博給大學生帶來的影響
(一)微博的利
1.發(fā)微博關注自我釋放壓力
大學生使用微博的目的最主要是為了宣泄感情、表達自我。并且從大學生發(fā)表微博的內(nèi)容來看大多也是個人信息為主導。從自創(chuàng)到轉發(fā),微博構成了一條信息鏈,激發(fā)了大學生直接參與新聞傳播的積極性?,F(xiàn)在在校大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有強烈的自我表達欲望,所以記錄生活、尋求關注的需求也較為強烈。通過使用微博和他人互動,能夠滿足大學生的情感表達需求。
2.擴大學生視野,改變思維方式
受益于微博豐富多彩的資訊和龐大的信息流,學生在使用過程中,視野的廣度和見識潛移默化的拓展了,各類知識流、思想流、意識流彼此交匯激蕩,客觀上促進了學生思維的活躍度和開放性。當然,微博對于學生思維方式變化的影響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還有待在時間的演進中進一步研究。
3.學生人際結構的變化
通過調(diào)查分析,發(fā)現(xiàn)隨著大學生微博用戶數(shù)的增加及使用微博頻率的上升,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的范圍更趨廣泛,除了同學好友這個核心圈層外,以地域或共同興趣愛好為交點結交的微群也是重要的圈層,盡管這個圈層較核心圈層而言,較為松散,流動性(加入或退出微群)也較高。另外,名人(包括商界領袖、學術達人、體壇影視明星等)也是大學生用戶關注的人群,相對而言,這一圈層松散、流動性更明顯,但對大學生思想的影響力不容低估。
(二)微博的弊
1.信息傳播的無障礙性成為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戰(zhàn)
由于利用手機登錄微博查看、評論信息操作簡單方便,互動性強,導致信息傳播無任何屏障,對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構成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授課、黨校學習以及校園媒體這種在同一地點同一時間對大學生進行的教育活動,使得教育效果明顯。而微博的無時無刻特點使的大學生容易接受和發(fā)布各種腐朽的落后的不負責任的觀點和思想。微博上不良信息的傳播削弱了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和效果。
2.信息的多樣化影響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
從中國紅十字會的“郭美美”到中國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的“中非希望工程”,慈善信任風暴愈演愈烈,慈善機構成為“眾矢之的”。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由不相信慈善事業(yè)到不相信政府機構,更甚至不愿意再做善事。
微博成了一個垃圾信息制造廠,展示所有的信息,同時也暴露了所有的垃圾信息。導致接受者難辨真假,微博上奇聞異事到處傳播,隨處可見。信息多樣化雖然迎合了大學生的個性化和獨立性,但另一方面引發(fā)了他們的價值觀的混亂,削弱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導性作用。
3.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異化
由于微博的便捷性,導致學生對其產(chǎn)生依賴,無論是課間還是課后休息都習慣登錄微博查看自己關注的信息。更有的同學在課上也低頭玩弄手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課程學習。
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利用微博
(一)通過微博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
大學生“兩課”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和《大學生思想品德修養(yǎng)和法律基礎》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但是課堂教授效果不明顯,學生課堂參與度不高,缺乏交流和互動。因此,我們可以引入微博作為輔助教學的手段,使其在這兩課教學中對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在上課之前,教師可以在微博上發(fā)表一個話題,讓學生思考,使其參與討論,并且發(fā)表不同的意見,這樣就可以了解到學生的真實觀念。同時老師關注學生的微博,對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的評價、想法有了大概的了解,對學生周圍發(fā)生的事情有了初步掌握,可以作為上課時的教學的材料,結合書本內(nèi)容進行評價、講解。使學生對書本內(nèi)容更加通俗易懂,并且深有體會,感覺到自己參與其中,學生才會真正學到東西。
(二)通過微博加強對校園網(wǎng)絡的監(jiān)督和管理
微博的方便快捷迎合了當代大學生表達自我的需求,微博為高校了解大學生們的思想動態(tài),掌握校園輿情提供了更加有效、直接地途徑。同時,對于一些突發(fā)事件和熱點問題,高校要充分利用好學校官方微博發(fā)布平臺,開誠布公地與學生展開良性的互動,及時發(fā)布權威信息以正視聽,引導輿論導向,消除不良影響,使微博內(nèi)容和言論圍繞主題有序展開。因此,高校應加強網(wǎng)絡政工隊伍建設,加強對校園微博的監(jiān)測,充分利用好微博這個校園輿論的窗口,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預測性和前瞻性。
(三)引導大學生正確文明使用微博
微博作為一種新興的媒介,還會存在很多不足,而且當代大學生媒介的素養(yǎng)并不高,對微博信息的真?zhèn)畏治龅哪芰€有一定的欠缺。所以高校除了在思想教育以外,還需要不斷提高學生們判斷信息價值和意義的能力。另外由于微博的便利性和快捷性,使得很多大學生過分依賴微博,造成與現(xiàn)實生活的脫節(jié)。因此,高校仍要重視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通過各種各樣的學生社團,吸引大學生參加社團活動,使得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與老師和同學交流,將他們的關注點從“網(wǎng)絡”拉回“現(xiàn)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應通過各種方式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微博,正確使用微博,從而讓微博發(fā)揮出它應有的作用,而不是將大學生束縛在自我的微博空間里。
參考文獻
[1]“微博”作為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之初探「Jl.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2(3).
[2]劉璐,張萌.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 }.出國與就業(yè),2011(13)
[3]密甜甜.論微博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技信息,2011(6).39
[4]張兵.基于微博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思想理論教育,2011(9).86
作者簡介:
張夢雅,湖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