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德玉,孫偉昌
摘要:小學階段是作文的入門階段。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注重改進作文教學,提高教學效果,主要是指教學手段上遵循作文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認識規(guī)律,在教學過程中用較巧妙的方法在所花同樣的時間的情況下獲得最好的效果。只有優(yōu)化作文教學,才能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關鍵詞:改革命題;改進講評;小學作文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50-0231-02
小學階段是作文的入門階段。大綱明確指出:“小學作文就是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調動學生觀察、思考和練筆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寫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說真話,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fā)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备倪M作文教學,提高教學效果,主要是指教學手段上遵循作文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認識規(guī)律,在教學過程中用較巧妙的方法在所花同樣時間的情況下獲得最好的效果。只有優(yōu)化作文教學,才能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本文就作文教學改革,談點粗淺的認識。
一、改革作文命題,推進素質教育
大綱明確提出:“要加強學生自主擬題作文的練習。習作指導要有利于學生開闊思路,自由表達?!泵}作文這一傳統(tǒng)的作文訓練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給作文教學帶來一些弊端。
1.寫自己的事,抒自發(fā)之情。小學生作文無話可說、無事可寫是比較普遍的現(xiàn)象,針對這一問題,我在作文教學中,以“寫自己的事,抒自發(fā)之情”為切入點,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每當指導學生作文時,我盡量多提出一些問題,讓同學們回憶。如:你最熟悉的有哪些人?最喜歡什么游戲?受過老師夸獎嗎?哪次課外活動最開心?學生通過回憶使學生對所寫的對象有清晰、具體的印象。這樣,學生大都寫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事,寫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由于學生寫的是自己最熟悉的事,所以寫起來得心應手,不但消除了對作文的畏懼心理,還激發(fā)了寫作的興趣。寫自己的事最容易觸發(fā)自己的感情。正如有的同學所寫:“我為自己做的好事而高興,也為自己的過錯而后悔,我為稍不小心導致的失敗而惋惜,也為認真刻苦獲得成功而自豪?!边@種情感的涌動激起了學生要說要寫的欲望。可見寫自己的事,抒自發(fā)之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2.讓作文教學走出課堂。目前的作文教學,只注重課本范文進行寫作訓練。這種“封閉式”小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只偏重教師按年級要求的“教”,忽視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學”,漠視了對學生課外生活素材的開發(fā),使得學生無事可寫,無話可說,限制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要想真正大面積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使作文教學走上素質教育的軌道,就必須讓作文教學走出課堂。讓學生走出課堂,去切身感受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無疑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習作素材。為了開拓這方面的取材區(qū)域,寫作這一類作文,我常有目的地舉辦一些小制作比賽、書法展覽、歌舞表演、小游戲等活動,然后指導他們將這些內容寫出來,并且做到個別隨時指導與作文課上的全方位集中訓練相結合起來,既發(fā)揮和培養(yǎng)了每個學生的愛好和特長,又豐富了作文題材,并能寓作文教學于玩樂之中,使學生對作文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拓寬作文的取材范圍。我在教學中,特別重視兒童感性知識的獲取。在不同季節(jié)里組織學生走出校門,去領略大自然的情趣,了解大自然在不同季節(jié)里呈現(xiàn)出的不同特點。每次野游,我從不先布置作文題,不讓學生背著沉重的包袱走進大自然。小學生在天真爛漫的游覽中,盡興而歸,總有那么多難忘的生動的感受,這便是寫作的材料。教師稍加引導,一篇篇生動的小文章便出現(xiàn)了。另外,我還常組織學生栽花、種樹、參觀工廠等社會活動,將這些活動內容與作文教學緊密結合,指導學生寫出自己經(jīng)歷的事。
就這樣,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走向大自然,走向社會,作文何愁“沒得寫”、“不會寫”?何愁作文水平不提高?何愁學生素質不提高?
二、改進作文的講評,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
大綱明確指出:“講評要肯定成績,抓住帶有共性的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敝v評是作文教學中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培養(yǎng)學生作文興趣的重要手段,它是對學生的作文所進行的判斷和評定,就是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作文的優(yōu)缺點,全面理解自己作文的得失,可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作文的積極性,促進作文興趣的深化和豐富,也是激勵學生再次作文的動力,同時,講評要客觀、公正、全面、合理。對學生的作文給予肯定,喚起學生的成功感,逐步培養(yǎng)學生熱愛作文的感情。講評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需要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掌握。
1.綜合評價。評語要因人而異,對癥下藥。對語文基礎較好的學生,應側重于評判其文章結構的安排、立意的高低、入題的角度、選材的優(yōu)劣等方面的指導,使其作文更趨完美。如,有位同學在《早晨見聞》這篇作文中,用細膩的筆觸,描繪出清晨街頭的一個個景物,粗看文筆生動,細琢磨卻是中心不清。我在評語中寫道:“每個景物好比是一顆閃亮的珍珠,如果用一根紅線將它們串起來,不就成為一串璀璨奪目的項鏈嗎?這根紅線就是祖國改革開放的巨大變化,也就是文章的靈魂?!边@樣一針見血地指出毛病,學生看后才會有所收獲。對語文基礎較差的學生作文,我們的評語要抓住問題的要害,既要讓他們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又要幫助他們“治病”的信心。評語要中肯、熱情,要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增強學生的寫作興趣。
2.充分開展討論。我們要求學生,發(fā)言要經(jīng)過自己的思考,有新意,有見地,逐漸使自己的眼光敏銳起來,努力做到看問題切中要害,講道理有理有據(jù),反對不痛不癢的批評,面面俱到的分析,不著邊際的評述。討論時,要求每人必須說話,必須說你想說的話,說與眾不同的話。鼓勵爭論,鼓勵各抒己見。各組的代表既代表著集體,又代表了個人。發(fā)言時,可以選取組內綜合意見或某種意見,也可以闡述自己的見解。評語寫作,分配到人,可概括組內意見,也可融入自己的心得,不搞標準答案,但求百家爭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