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英
【摘要】歷史地圖是中學歷史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教材文字內(nèi)容的重要補充和說明。具有彌補教材文字不足,有助于學生形成時空觀等多種功能。學會使用和善于使用歷史地圖進行教學,是取得最佳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歷史地圖;教學;學習興趣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時常會遇到地圖。地圖的作用猶如人的另一雙眼睛,作用是不言而喻。歷史地圖是中學歷史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教材文字內(nèi)容的重要補充和說明。具有彌補教材文字不足,有助于學生形成時空觀等多種功能。學會使用和善于使用歷史地圖進行教學,是取得最佳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為了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果,老師如能巧妙、恰當?shù)厥褂脷v史地圖教學,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使用歷史地圖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優(yōu)勢有以下兒方面:
一、地圖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機
毫不夸張的說,在其他條件等同的情況下,能否有效地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是教學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歷史教學從教材內(nèi)容來看,帶有一定的故事性。如果把地圖靈活有效的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醒目知道某個地方發(fā)生了某個歷史事件,這樣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有效性得到提高,如虎添翼。學生就能記住這個地方的歷史事件,關鍵是地圖在教學中的輔助工具起到了作用,所以,地圖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的學習動機得到提高,那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得到提高。才能把“要我學習”的被動局面變成“我要學習”的主動局面。
二、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通過看圖,能夠從中找到答案
如講到九年級下冊《中東地區(qū)的矛盾和沖突》時,書上的地圖更是不可缺少,否則學生是無法深入透徹理解的。因為中東地區(qū)問題歷史悠久,涉及面廣,原因錯綜復雜,既有政治的,又有經(jīng)濟,還有歷史的,宗教的,種族的。這時,除了需要歷史知識外,還需要地理知識,從地圖上,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里是歐、亞、非三洲的交匯處,是東西方交往的通道,蘇伊士運河溝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紅海是蘇伊士運河的門戶;波斯灣地區(qū)具有同樣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海灣地區(qū)不僅是戰(zhàn)略要地,還是世界石油寶庫,有“石油湖”之稱;巴勒斯坦地區(qū)地處歐、亞、非交通樞紐,處于廣大阿拉伯國家的中心位置,有“中東心臟”之稱。有了對這些地理知識的了解,中東問題的復雜性就能理解了。這樣,既掌握了本課的重難點,也把地理知識應用到了歷史的學習中,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也因此而得到提高。
三、地圖使學生的空間觀念更加清晰
歷史事件發(fā)生的空間位置,就是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地理位置。歷史地圖通過簡明的地理符號,將歷史事件發(fā)生的空間位置直觀地顯示在學生面前,并對教材中的內(nèi)容起到很好的補充說明的作用。比如在學習八年級歷史上冊12課《紅軍長征》,如果不使用歷史地圖就很難讓學生對紅軍從瑞金到甘肅會寧,形成空間概念。這時老師向學生展示一幅《紅軍長征》的地圖并引導學生觀察地圖,指圖說明當時黨中央主要領導人執(zhí)行“左”傾冒險主義方針和政策,排擠毛澤東正確領導,導致紅軍反“圍剿”失敗,被迫開始戰(zhàn)略轉移。然后從江西瑞金出發(fā)開始長征。在地圖上指出瑞金———破封鎖線———強度烏江———占遵義———四渡赤水———南渡烏江———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過雪山草地———到吳起鎮(zhèn)———會師甘肅會寧、將臺保。通過地圖使學生清楚的看清了紅軍從1934年到1936年在敵人的圍追堵截之下完成的歷史壯舉。
四、對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是一個很好的幫手
歷史課每一節(jié)的內(nèi)容知識點都比較多,由于時間有限是無法將所有知識點都完全展開的。只能是突出重點內(nèi)容,突破難點內(nèi)容。這時如能合理地使用歷史地圖就可以使重點的內(nèi)容更突出,難點的內(nèi)容不在難。例如在學習《動蕩的中東地區(qū)》一課講到“中東地區(qū)錯綜復雜的矛盾”一目時,老師為了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分析、認識這些矛盾產(chǎn)生的原因,就可以利用歷史地圖教學。老師向學生展示一幅中東地圖,并指圖講解中東的地理位置,它位于歐、亞、非三大洲連接處,戰(zhàn)略位置十分重要?!爸袞|”是過去歐洲人以歐洲為中心按距離遠近將東方分為“遠東”、“中東”、“近東”?,F(xiàn)在的中東主要指亞洲西部一帶,其中還包括北非的埃及。歷史上這里是列強長期角逐的地區(qū)?,F(xiàn)在這里蘊藏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導致大國介入這一地區(qū),這也是該地區(qū)矛盾產(chǎn)生的重要原因。隨后老師告訴學生這里人口眾多但水源希缺,這里水比石油還珍貴,因此爭奪約旦河的水源是大家矛盾產(chǎn)生的一個根源。再加上歷史原因所引發(fā)的巴以沖突是中東地區(qū)錯綜復雜矛盾產(chǎn)生的關鍵所在,其中既有領土爭端又有宗教紛爭。猶太人不斷擴大定居點侵占了阿拉伯人的家園又引發(fā)了種族沖突,特別是耶路撒冷是三大宗教的圣地,它的歸屬問題又引發(fā)了宗教紛爭,使得大家矛盾重重。這樣一講就使學生理解了這里矛盾錯綜復雜,產(chǎn)生的原因眾多,所以這里和平進程艱難。這樣一講就使學生認識、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了。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提高了歷史課堂的教學效果。
此外,巧妙地使用歷史地圖還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進一步引導學生學習歷史、探究歷史,進一步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效果。
總之,歷史教學,方法多樣,但在教學中如能充分利用歷史地圖進行教學,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學習的興趣、熱情、積極性,課堂的生動性將得到充分的展示,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也將由短時記憶變?yōu)橛谰糜洃?,這豈不是一舉多得。
參考文獻:
[1]《中學歷史教學》,華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八期
[2]靳玉樂.《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與創(chuàng)新》.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