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成紅
摘 要: 在翻譯的過程中,努力適應譯入語的表達方式和文化非常重要,但是更加生動真實地反映原語文化,呈現原語寫作時代背景也很重要。文章介紹了《圍城》英譯時原文中外語的處理方法。
關鍵詞: 《圍城》 翻譯 語碼轉換
1.語碼轉換在《圍城》中的重要性
《圍城》寫成后,在1946年到1997年間,學者們對其中的中英文混用之處進行了多次修改。目前比較權威的英譯本是珍妮·凱利(Jeanne Kelly)和茅國權 (Nathan K. Mao)合譯的版本,由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出版社出版。我認為,對這部作品中語碼轉換的翻譯不能一概而論,需要更多地從作者當時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作品中的人物特色等方面考慮對這些“中外夾雜”現象的翻譯處理。
2.作品中“中外夾雜”的兩種情況
2.1中文和外文(英語和少量法語)同時出現在小說中。
同一個詞語或者語句,先用中文做正文,后面跟該詞語或者句子的外文,用括號括起來作為注釋。
這種情況主要包括兩種情形:一種情形是外來名詞,在中文的音譯后面用括號標注出其源語詞。原文中的例子有:“郵船白拉日隆子爵號(Vicomtede brageloone)”、“洛高(Fr.vonLogau)”等詞,都是以這種方式呈現在原文之中。另一種情形是專有名詞,采用中文后面加括號的方法標注其源語詞,也有少數是英語在前,漢語標注在括號里。例如,“聯合大學(Inter Collegiae University)”、“神玄大學(College of DivineMetaphsics)”等。
我們可以借鑒珍妮·凱利和茅國權的翻譯方法,將原文中的英語或者法語直接體現在原文中,并且用斜體加以強調。
2.2英語或者法語直接出現在人物的對話中。
在原文中,英語或者法語直接出現在人物的對話中,作為會話的一部分,并未對其進行括號和注釋。對這種情況的處理可以分為以下情形。
2.2.1對于像蘇文紈、方鴻漸、趙辛楣、孫柔嘉這幾個人的話語中英文的處理。
我們可以在原文的基礎上進行一些大膽的發(fā)揮。我認為,可以把他們用的英語翻譯成時下英美國家年輕人流行的口語;或者在英語中夾雜一些流行的法語口語詞。不僅忠實地反映了原文語碼轉換的形式,還如實表達了作者對當時中國知識分子過于推崇洋文的看法;或者不妨大膽地用法語翻譯,然后對其腳注說明該處為法語,并表明其語義,這樣可以表現出這兩對年輕人的時髦。17至19世紀法語對整個歐洲的影響都很深遠, 當時歐洲上流社會都以會說法語為榮。
2.2.2對于像張吉民、沈太太和孫柔嘉的姑姑這幾個人的話語中英語或者法語的處理——洋涇浜。
《圍城》寫的是1937 年7 月至1939 年末的人和事,當時一些中國人要同租界洋人打交道,但又未受到很好的英語訓練,只好使用帶有漢語語法和漢語方言口音的英語,產生了“洋涇浜”語言現象。 這種特定的敘述環(huán)境為《圍城》中外語詞匯的使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同時,也將中國當時的社會現狀更加真實地傳達給了譯入語讀者。我們應當考慮當時的寫作背景和作者所要反映的人物心理,可以將他們的英語翻譯稱為“洋涇浜”,不僅可反映當時中國人向外國學習的熱潮,還可看出這幾個人在炫耀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然而洋涇浜中常伴有一些錯誤,這些錯誤包括語法錯誤和讀音錯誤。這其中尤以張吉民的話語最典型。張吉民頻繁使用語碼轉換的目的在小說中已經解釋得很清楚,“他并無中文難達的新意,需要借英文來講,而只是為了顯示他懂英文,是高人一等的,并沒有任何實用性?!蔽覀兛梢詫⑵溥M行“故意的”、“錯誤的”表達,例如把“Sure! have a look see!”翻譯為“have a see”;把a lot of money翻譯為“many money”;“不像”可以故意翻譯為“dont like”等。
2.2.3對于作品中像陸子瀟、李梅亭這樣的“英文像重傷風人的鼻子一樣不通”的人物話語中所含英語的處理——Chinglish。
像陸子瀟、李梅亭這種雖然懂一點英語,但是又不精通的人的話語“中英夾雜”的翻譯,我認為,“洋涇浜”翻譯方法也很適用。我們可以選用更適合這一類“非專業(yè)人士”的翻譯方法——Chinglish,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中式英語”,非常適用于像李梅亭等這樣“非專業(yè)”但又想賣弄的人。
3.結語
翻譯中,在盡量適應譯入語文化的同時,真實地反映原語作品的思想和時代精神現狀很重要。因此,處理好關于“中外夾雜”的翻譯,不僅有利于更好地傳播中國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而且有利于展示原文作者深厚的外文功底,更有利于譯入語讀者理解作品當時的中國社會文化。
參考文獻:
[1]錢鐘書.圍城[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
[2]錢鐘書著.Jeanne Kelly, Nathan K. Mao譯.Fortress Besieged[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3.
[3]祖林,石繼業(yè).《圍城》英譯本中的幾點商榷[J].作家雜志,2008(6).
[4]胡文雯.從張喬治到張吉民——語碼轉換翻譯實例對比研究[J].外語研究,2006.6,下旬刊.
[6]芮雪梅.《圍城》翻譯中的注釋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