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杰
摘 要: 時代在發(fā)展,科學在進步,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現(xiàn)代教學的要求,同時也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所以教師有必要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改革高中物理教學方法。
關鍵詞: 新課標 高中物理教學 教學方法 教學改革
引言
一個優(yōu)秀的高中物理教師,他的教學方式絕不是“照本宣科”的。對物理這樣一門注重理解和實驗的學科來說,老師一味地“照本宣科”肯定不能引起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很顯然學生也不能把高中物理學好。如何在新課程標準下改革高中物理教學方法就成了當今物理教師必須重視的問題。下面筆者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對高中物理教學方法提出一些建議。
一、巧妙設計課堂開場白,引起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興趣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是多么重要,所以高中物理教師應該努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比如巧妙設計課堂開場白,就是一種很好的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實踐證明,對學習沒有濃厚的興趣,學生就會厭學。因此,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探索欲望,引導學生把“興趣”轉(zhuǎn)化為學習的動力,不僅要巧妙地設計課堂的開場白,引起學生的興趣,還要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學好高中物理。
二、注重教學基礎性的學習,各個擊破
考試大綱的命題要求基礎性的題目約占百分之六十,中等難度的題目約占百分之三十,難題約占百分之十。由此可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注重基礎性知識的教學,關注學生對基礎性知識的掌握情況,等學生真正掌握了基礎性的知識,再對學生進行難度較高的物理題目的訓練,而不要盲目地對學生進行“題海戰(zhàn)術”的訓練,否則不但老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也很痛苦。學生掌握好了基礎性的知識,就能運用好物理原理,對中高難度的題目進行研究。老師可以對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物理難題進行解剖,讓學生體會到物理解題思路的無窮魅力。
三、落實“因材施教”原則,兼顧個體差異
理論和實踐證明,“如果提供了適當?shù)膶W習條件,大多數(shù)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速度、進一步學習的動機方面會變得十分相似”,人為地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是缺乏根據(jù)的。然而,我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常常把所有學生都看成是一樣的接收體,這無疑是違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則,沒能認真落實“因材施教”原則。對所有學生都采取“一刀切”的教學模式,使得一些接收能力較弱的學生不能很好地接收所學的知識,而一些接收能力強的學生又會感覺“沒有吃飽”。為了避免此種現(xiàn)象的發(fā)生,高中物理教師應該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樹立課程改革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充分認識到學生不是單純的認知體,而是富有朝氣和生命活力的完整的人。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把握好學生成長的各個要素,幫助學生揚長避短,特別是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尊重每一位學生,保障每一位學生的身心健康。
四、課堂教學方式多樣化
高中物理教師應該運用有趣且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給枯燥的課程穿一件有趣的“外衣”,比如一些很難理解的物理原理,教師可以通過有趣的實驗告訴學生其中的道理,告訴學生物理知識其實和我們的實際生活是息息相關的。給學生舉很多實際生活中運用到物理知識的例子,激發(fā)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感受物理知識的趣味性和實用性。比如在學到電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用電池、電線、小燈泡等做一個簡單的小電筒,這樣能激發(fā)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探索物理知識的積極性。
五、作科學的教學評價,注重評價學習的過程
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往往注重結(jié)果,主要根據(jù)學生的分數(shù)判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并不注重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這樣的教學評價其實并不科學。對此新課程標準特別提出:“強調(diào)評價在促進學生發(fā)展方面的作用,不強調(diào)評價的崢別與選拔的功能?!备咧形锢斫處煈撝贫茖W的教學評價標準,到底考什么,怎么考,才是科學合理公平的,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茖W的考評制度和標準對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傳統(tǒng)的過于重視應試的考評制度,造就了大批“高分低能”的學生。
結(jié)語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所培養(yǎng)出來的“高分低能”的學生,已不能適應當今快速發(fā)展的時代的需要。面對如今畢業(yè)生由于缺乏真才實學所造成的就業(yè)壓力嚴重的情況,教育改革成為必然。無論是從我國社會的需要,還是受教育者個人發(fā)展的需要來看,高中物理的教學改革都是勢在必行的??傊?,高中物理教師應該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與時俱進,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運用最適合學生且最科學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王惠云.物理教學中的“探究式教學”[J].理科教學探索,2006(06).
[2]勒玉樂主編.探究教學論[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勒玉樂主編.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組織評審.探究教學論[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