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品紅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課程評價的方式、方法愈來愈為人們所關注。新課程改革倡導評價方式多元化,但書面檢測作為傳統(tǒng)方式仍是多元評價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們的語文書面檢測在命題設計上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呈現(xiàn)方式單一、追求答案標準化等,背離了語文教育的目的和語文學科的特點,嚴重地制約了兒童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針對以上種種偏差,筆者對語文命題設計進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命題突出基礎,設計注重整合
設計命題時,除了對各年級段的課程標準、該年齡段的學生認知與心理水平做到心中有數(shù)外,同時也要注重將其落到教學、教材的實處,深入地去研究相關的教學目標、知識要點、訓練難點。在設計命題時,要注意突出考查要求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兼顧對語文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考查,力求做到在有限的書面考查中檢驗、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知識、能力的考查應著眼于基本要求,這樣既可以避免教師隨意拔高命題難度,也可以讓學生有的放矢地復習,從而達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減輕學生學業(yè)負擔的目的,反之就會起到錯誤的引導作用。
命題設計在緊扣目標、突出基礎的同時,我們也要善于整合,力求全面、綜合地檢測學生的語文能力。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好的命題設計,往往一道題目就可以涵蓋、考查多項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如低年級的聽寫訓練可以這樣設計:
聽故事,完成練習:
①故事中的小鴨( )后,( )、( )、( )和( )一起( )。
②獲救后,小鴨對動物朋友們說:“( )?!痹囅胍幌?,它的心里還會想到什么呢?請你用幾句話寫下來。
在該題中,通過聽的基礎能力考查,同時考查了學生的概括能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寫與說的能力,命題既有基礎性,又具綜合性、開放性。
二、命題面向全體學生,設計注重差異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毙抡n標實驗教材的練習,有不少開放的、思維空間較大的題型,基本照顧到了各層面的學生。如,目前的習作命題一般采取以下幾種形式:補充式命題(即半命題作文)、閱讀式命題(包括整合拓展式命題——根據(jù)閱讀理解題巧妙拓展)、材料式命題、看圖式命題、提綱式命題、話題式命題、直接式命題(傳統(tǒng)的命題作文)、組合式命題(大小習作結合,設計一組習作試題)。在考查寫作能力的同時,也檢測了學生其他能力的發(fā)展,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習作命題也可以提供兩組不同的題目供學生自由選擇,以拓展寫作的范圍。學生只有真正擁有了寫的自由,才能暢所欲言,樂于表達。詞義考查命題同樣要體現(xiàn)差異性,如“選擇詞意”類題(三年級):
題目:“臨”在字典中的意思有:(1)靠近,對著;(2)來到,到達;(3)將要,快要;(4)照著字畫模仿。
“臨行”中“臨”的意思是( ),“降臨”中“臨”的意思是( )。
附加:除以上詞外,請你相應的用“臨”的各種意思組詞:
(1) (2)
(3) (4)
該組命題既有查字典、理解詞義的基礎考查,更有思維訓練的拓展,給學生提供了開放的思維空間,展示獨特見解的舞臺,充分張揚學生的個性。
三、融入多種元素,設計體現(xiàn)趣味性
命題設計要融入多種元素,如生活元素、美術元素、科學元素、趣味元素等,采用豐富多樣、生動活潑的方式呈現(xiàn),改變以往試卷命題刻板、冷漠的面孔,增強檢測的激勵性、開放性。
首先,要注重設計圖文并茂、新穎活潑的版面,低年級的試卷更應做到這一點。例如,可以設計“游歷語文樂園”、“語文闖關大行動”等游戲形式,將試題巧妙地串聯(lián)起來,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游樂、比拼過程中完成檢測;也可在試題的指導語中設計一些容易引起聯(lián)想的名稱,如“調音臺”(多音字組詞)、“小醫(yī)生”(修改病句)、“妙筆生花”(習作)等,這些新奇的名稱可以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還可以在試卷中加入情感激勵的言語,如:“做下面這道題(閱讀理解題)時,可別忘了多讀幾遍短文喲!”“你又闖過一關了,真聰明!”
其次,試卷命題要注意增加趣味性,尤其是對學有余力、思維敏捷的學生,可以設計一些趣味性強或與生活有關聯(lián)的附加題,為學生提供展示、發(fā)揮的舞臺。如附加題:“你知道世界上最短的兩封信嗎?”淺顯的引導語一下子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欲望。教師再給他們一個坡度,提示這兩封信是誰寫的、內(nèi)容是什么,再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學生答題時既感到有趣,又有一個由易到難的過程,都愿動腦想一想,動手試一試。
總之,作為課程重要評價手段之一的書面檢測的設計,應該依托新課程標準,緊扣各段教學目標,定位明確、題旨清晰,具有導向、激勵、反饋和調控等多方面的功能,檢測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引導領會一定的學習方法,拓寬他們的知識視野,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審美情趣。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