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拓
【摘 要】在日趨激烈的新聞競爭中,同行紛紛采用“精品欄目”、“精品言論”、“精品創(chuàng)作”等口號,目的是為了提高新聞報道的整體質量。那么,究竟怎樣出精品呢?筆者認為,當代新聞人要樹立精品意識,將科學思維方式應用于新聞創(chuàng)作中,方能出精品。
【關鍵詞】科學思維 新聞 精品創(chuàng)作
新聞精品戰(zhàn)略的提出,是20世紀末中國新聞界提出的最具魄力的口號之一,也是最具實際價值與意義的重大舉措之一。所謂精品,原本是一個商業(yè)名詞,意指高品質的商品。所謂新聞精品,意即高質量、高水準的新聞作品,也就是俗稱的好新聞,包括好消息、好通訊、好言論、好版面、好欄目、好專題等①。
近年來,廣大縣級廣播電視臺也充分認識到打造精品的重要意義,并將其付諸實踐,還獲得了全省性及全國性縣級廣播電視新聞獎。但是在實際創(chuàng)作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同一個題材,有的報道取得了極大的關注度,而有的報道則流于平庸。
經過對眾多獲獎作品的分析,筆者發(fā)現(xiàn),好的報道往往將一些常用于自然科學研究的思維方法運用到新聞創(chuàng)作之中,或豐富聯(lián)想,或合理組合,或轉換視角,或回溯推理,在省市媒體的夾縫中頻現(xiàn)亮點。鶴山廣播電視臺是中廣協(xié)會廣東縣級臺委員會會長臺,也是廣東廣電協(xié)會縣級廣播電視專業(yè)委員會會長臺,近年來在全國、全省廣播電視新聞評比中收獲頗豐?,F(xiàn)結合實際案例,探討我們在新聞精品創(chuàng)作中常見的思維方法。
1、博弈思維方法
自己做決策前要考慮自己的行為對他人的影響以及他人的行為對自己影響,最終采取正確的策略。新聞角度、刊播時機的選擇同樣與策略選擇有關,特別是對于新聞報道來說,由新聞行業(yè)的特殊性決定,同一媒體對同一事件中同一內容往往只能做一次報道,面臨上佳題材時,取舍更需謹慎。
鶴山市,地處珠三角,典型的嶺南水鄉(xiāng)。在2007年鶴山廣播電視臺就面臨這么一個取舍:殘疾人李漢華作為游泳選手被選進2008年北京殘奧會,水鄉(xiāng)農民熱情高漲,奔走相告,又擺圍餐,又扒龍舟,熱烈慶祝,場面甚是感人。回想當年申奧,筆者多見或工人或學生,或政府部門或民間組織為之鼓與呼,卻單單不見農民身影。當時就想這可是一個好題材,但當時是2007年初,離2008年北京奧運會還有1年多的時間,放著這么一個好題材,是等到2008年再去著力創(chuàng)作和播出,以取得效果的最大化?還是在其他媒體沒有將主要精力放在奧運的時候就先入為主,吸引觀眾眼球?很讓攝制組頭疼。最后,攝制組決定先聲奪人,在奧運熱升溫之前搶先推出以殘疾人運動員李漢華成長歷程為主線的《古勞水鄉(xiāng)奧運夢》。要知道,從2007年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召開之前,奧運宣傳需要不斷升溫,反之,如果奧運會召開之后才推出水鄉(xiāng)農民和李漢華,則會收效甚微,原因是到時上百奧運冠軍的光輝會將一個普通殘奧冠軍淹沒得悄無聲息,更談不上水鄉(xiāng)的農民。經過半年多的努力,最后拍成了紀錄片《古勞水鄉(xiāng)奧運夢》。之后該片連續(xù)斬獲2007年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大會評委獎、中國電視金鷹獎、廣東省外宣一等獎等獎項,并在社會引起極大反響,這說明時機的準確以及決策的正確。
2、聯(lián)想思維方法
人腦記憶表象系統(tǒng)中,由于某種誘因導致不同表象之間發(fā)生聯(lián)系的一種沒有固定思維方向的自由思維活動。這種思維方式具有連續(xù)性、形象性和概括性的特點。
2004年底,在南派紀錄片《新年寵雞》(廣東省廣電新聞獎社教類三等獎)中,作者由新年是農歷雞年引出“雞”這么一個主題,中間聯(lián)想到雞賀卡雞對聯(lián)及屬雞的人,屬雞的人千千萬,不是每個人都有特別之處,但有一個人是個例外,那就是本臺的何記者,他跑的是農業(yè)線,近年為農民的減負增收忙得像只起早貪晚的公雞,最特別的是他的愛人也屬雞,且是同年同月同日生,還是小學到高中的同學,這“四同”人在鶴山只有兩對;廣東人喜歡吃,自然聯(lián)想到關于雞的飲食如叫花雞、水浸雞、椰子雞等等,及餐飲老板,又由飲食老板聯(lián)想到養(yǎng)雞人。偏偏鶴山有個養(yǎng)雞大王李國榮,75歲,2003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模范殊譽,一談起新年新打算就信心百倍,計劃多賺300萬;該片末尾話題一轉,落腳到中國疆域圖這只大大的“雄雞”上,引用當時國家統(tǒng)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的話說,2005年中國經濟總量將超過英國,有望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繼續(xù)保持8.5%的平穩(wěn)快速增長態(tài)勢,仍居全球快速發(fā)展陣營,并祝愿偉大祖國在新年雞年中如清晨雄雞,傲立東方。該片是聯(lián)想思維中相似聯(lián)想的典型范例,若干個有相似性的因素運用散文的方式組合起來,從小處著手,卻立意高遠,讓人回味無窮,達到了良好的傳播效果。后來這個片子還被作為擴散性思維的范例在多處新聞作品評析中講評。
3、變換視角思維方法
對同一事物或現(xiàn)象,從不同的角度加以觀察、思考,以求獲得新的認識或設想的思維方法。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側面,新聞所涉及的事件同樣包括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側面。所謂“見仁見智”,從哪里入手完全取決于記者能發(fā)現(xiàn)新聞價值的“慧眼”了。
早在2003年底,非典之前,鶴山臺有一條新聞評論《被查獲的野生保護動物為何放而不生》(廣東省縣市評比一等獎、廣東新聞獎三等獎、廣東省廣播電視新聞獎二等獎),頗有新聞價值:放生野生動物是林業(yè)部門的一貫做法,其出發(fā)點毋庸置疑是好的,國內外很多媒體都做過大量的報道。但是記者在這次采訪的過程中沒有以歌功頌德的方式頌揚林業(yè)部門為保護野生動物而做出的努力,而是轉換視角,深入挖掘,細致了解放生之后的故事。通過了解發(fā)現(xiàn),野生動物的生活狀況并沒有因為放生而得到實質性的改善,于是作者將視角集中在野生動物放生之后的生存過程,再通過采訪林業(yè)專家,最終采制了這條評論,為改善野生動物生存環(huán)境做了有益探索。這是轉換視角中將視角延伸的一種思維方式,其目的就是去發(fā)現(xiàn)別人視而不見的事物。
變換視角思維方式最常見的還是針對同一事物從不同側面進行思考,以期得出相同的或不同的結果。2007年鶴山臺采制的廣播對象性節(jié)目《豬哥的本命年》就是運用了這一思維方式。2007是農歷豬年,作者采用擬人的手法將豬稱為豬哥,2007年可以算是豬哥的本命年,這年上半年,豬哥在全國有15萬豬同胞得了高致病性豬藍耳病,死亡率高達26%,農民欲哭無淚??墒牵h的惠農政策好,國家給每頭母豬買40元保險,另外還給每頭能繁殖的母豬補貼50元;到了六七月份,不料豬哥的口糧玉米價格一路攀升,豬哥的養(yǎng)殖成本增加,直接影響農民增收;接著豬價猛漲,比上年同期上漲近70%,群眾開銷增大;七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了陜西一豬場看望豬農豬哥,表示既要讓農民養(yǎng)豬能掙錢,又要讓低收入家庭吃得起肉。從8月份開始,為了讓困難群眾能吃上豬肉,國家又給特困戶每人每月多劃撥肉價補貼。從豬藍耳病到豬保險、玉米上漲、豬價上漲、困難戶吃不起肉、總理調研,再到困難補助等,從不同的側面,變換視角來看豬的問題,卻發(fā)現(xiàn)這些側面或視角都反應出一個共同的主題,即黨的惠民富民政策好。該作品曾獲2007年度全國縣級廣播電視新聞專題類一等獎、廣東新聞獎二等獎、廣東廣播電視新聞獎二等獎等獎項。
4、將多種思維方法組合使用,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
收斂思維,是指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盡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把眾多的信息和解題的可能性逐步引導到條理化的邏輯序列中去,最終得出一個合乎邏輯規(guī)范的結論。而回溯推理則是從事物的“果”倒回到事物的“因”的一種方法。新聞評論《鶴山出口“逆勢飄紅”啟示錄》就是上述兩種思維方法的結合。2009年,鶴山出口為何能在全球金融海嘯的大勢下保持良好的發(fā)展勢頭?由這一“果”,作者通過走訪廠家、尋訪專家,追尋其中原因。在眾多的因素中,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列出了片中點到的幾個關鍵性因素,構成了該述評的經絡,一氣呵成,為中小企業(yè)殺出金融海嘯重圍指點迷津。2011年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關于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方針,廣東省也吹起了建設文化大省的號角,送戲下鄉(xiāng),送書下鄉(xiāng),送電影下鄉(xiāng),送文化下鄉(xiāng)成了潮流。但農民究竟需要什么樣的戲,什么樣的書,什么樣的電影和文化?很多送的部門不得而知。廣播新聞評論《文化下鄉(xiāng)遭冷遇的思考》采用回溯推理的辦法從果中找因,從現(xiàn)象中找本質。該作品獲2011年度廣東新聞獎二等獎、廣東省廣播電視新聞獎二等獎,并作為廣東省12件作品之一,參評中國廣播影視節(jié)目大獎。
當然,思維方法不止以上幾種,而它們與新聞創(chuàng)作的結合也遠不止這幾種組合。新聞精品戰(zhàn)略的號角已經吹響,作為縣級廣播電視媒體,我們應更進一步用科學的思想武裝頭腦,動腦筋,想辦法,不斷創(chuàng)新我們的思維方式,為廣大基層群眾奉上更多思想性、指導性強的好新聞。
參考文獻
①劉海貴:《新聞傳播精品導讀:新聞(消息)卷——范式與典例》,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廣東鶴山市廣播電視臺)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