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建華
摘 要:后進生是學校永遠存在的現(xiàn)象,特別在中職學校更為普遍,全納教育理念為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提供了有效可行的理論依據(jù)及方法。就如何運用全納教育轉化后進生討論了一些具體做法。
關鍵詞:全納教育;中職學校;后進生轉化
全納教育是1994年6月10日在西班牙薩拉曼卡召開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會》上通過的一項宣言中提出的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過程。它的主旨是容納所有學生,反對歧視排斥,促進積極參與,注重集體合作,滿足不同需求,是一種沒有排斥、沒有歧視、沒有分類的教育。
由于目前不少人對職校存有偏見,把它視作無望繼續(xù)普通教育之后的無奈選擇,而職業(yè)學校為謀生存,招生時又不得不放寬條件,因此,現(xiàn)今中職生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后進生”,他們是學習、紀律,甚至道德等方面存在缺失的群體。如何使他們轉變,成為可用之才,這是職校教育工作中比較棘手的問題,也是我們必須研究的課題,而全納教育為轉化后進生工作提供了有效可行的理論依據(jù)及方法。
一、后進生產生的原因及特點
“后進生”一般是指在學習上或行為習慣上表現(xiàn)不佳的學生。后進生產生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家長平時溺愛有加,或教育方法粗暴簡單造成的;有的是因家境不好,家務繁重,疏于管教造成的;還有的是由于交友不慎造成的等等。一般來說,后進生都有嚴重的自卑心理及逆反心理,自信心不夠,紀律松散,自制力差,自暴自棄,缺乏團隊精神,他們的心理可以說是處于一種“亞健康”的狀態(tài)。但只要教育得當,多挖掘他們的“閃光點”,給予他們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就能走近他們,理解他們,從而找到問題的根源,成功地轉化他們。
二、后進生的類型
1.學習后進型
這類學生學習興趣低落,成績較差。但是他們品德較好,熱愛勞動,關心他人,愛做好人好事。上課無精打采,下課生龍活虎;表面遵守紀律,實則羞于表現(xiàn)自我。
2.品德后進型
這類學生學習尚可,只是思想上存在問題,其表現(xiàn)為性格孤僻內向,喜歡獨來獨往;常以成績自傲,處處盛氣凌人;說話尖酸刻薄,行事不計后果;能夠獨立思考,不聽善言忠告。他們雖然成績優(yōu)秀,由于自私和偏激,苦惱時時充滿著他們的心房,妨礙著他們的健康成長。
3.學習、品德后進型
這類學生成績既差,習慣又不好,最令老師頭疼。其表現(xiàn)為:情緒喜怒無常,行為偏僻乖張;多愁善感,猜疑心強;喜歡惡作劇同時具有較強的逆反心理,有的甚至厭惡老師和家長。老師對他們必須加強引導、轉化,否則他們極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三、后進生的成因
1.家庭原因
家境拮據(jù),父母離異等等,會對學生學習、生活產生一些影響。尤其是家庭教育失誤,更是后進形成的重要原因。一些家長只重智力開發(fā),鼓吹“讀書至上論”;或者教育方法簡單粗暴,一責二罵三打,只準學生循規(guī)蹈矩,不許學生稍越雷池;更有甚者,對子女溺愛萬分,可在學習上、思想上卻不聞不問,久而久之,學生在學習上、思想上止步不前,變成了后進生。
2.教師原因
教師的教育方法失誤,是后進生形成的一大原因。一些教師只注重好成績,把“三好生”變成了“一好生”;對成績差的一味挖苦、嘲笑甚至體罰,或者視而不見、漠不關心,還振振有詞地說:朽木不可雕也。這樣,學生對教師傳授的知識還有何興趣?在他們心目中美好的教師形象也不過是這樣,他們對學習、對生活還有什么希望?因此,他們最終淪為后進生,也是必然的了。
3.社會原因
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也是后進生形成的重要原因。一些學生沾染上社會上的不良習氣,吸煙、飲酒、打架斗毆、拉幫結派,影響惡劣。教師若不及時加以引導,他們極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此外,目前的現(xiàn)實是:學校周圍攤店林立,學生沉迷于網(wǎng)吧游戲,也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同時,近年流行的“讀書無用論”,也嚴重地挫傷了學生進取的熱情。
四、運用全納教育轉化后進生
1.讓學生在成功的體驗中進步
蘇霍姆林斯基說:“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進孩子好好學習的愿望。”教學實踐表明,許多學生在自己喜歡的領域里開展活動時都非常投入且充滿自信,好勝心特別強。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應該盡可能多地組織各種興趣班、專業(yè)興趣小組,舉辦形式多樣的競賽活動,如普通話比賽、籃球比賽、書法美術比賽、文藝演出、技能操作競賽等,讓后進生也能有展現(xiàn)各種能力的機會與舞臺,讓他們也能在集體活動中體驗成功的歡樂,感受集體的溫暖,學會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增強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激發(fā)自身的潛能。在平時,對后進生要注意肯定與鼓勵,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優(yōu)點,這對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很重要的。
2.給學生以寬容,尊重學生人格
一位學者曾說:“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苯處熑绾蝺A注對孩子的愛,如何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愛,這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對孩子的行為思想多使用理解和寬容。教師寬容每一位學生,應不論其優(yōu)劣。尊重他們的人格,換取他們的信任,讓他們放下心理包袱,向我們打開心扉。那一定會讓你有一個意想不到的收獲。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犯錯誤,對后進生來說,他們更是在犯錯誤的過程中不斷成長,而全納教育的批評是要給學生這樣的感覺:你犯了錯誤不要緊,老師相信,你一定能改正,你還是好學生。這樣,學生才會有對待人生的正確態(tài)度,才能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黃日昌.普通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作者單位 湖南省永州市工貿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