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瀑
一、債權保全
債權保全,是指法律為防止因債務人的財產不當減少給債權人的債權實現(xiàn)帶來危害,允許債權人代債務人之位向第三人行使債務人的權利,或請求法院撤銷債務人與第三人的民事行為的法律制度。
一般來說,債權人的權利能否得以實現(xiàn),主要是依賴于債務人的履行能力,基本上是由其責任財產所決定的。當債權伴隨有保證、抵押、質押等附屬權利時,其實現(xiàn)的可能性則會大些。但是隨著經濟發(fā)展的錯綜復雜,債務人還可能處于不同的合同關系中,即債務人與第三人或次債務人的關系。而在某些情況下,債務人為拖延履行或不履行自己的債務,往往會通過與第三人之間的特殊關系轉移、隱匿個人財產,從而減輕自己的負擔、逃避債務,使債權人的合法權利無法得以實現(xiàn)。此時,法人與第三人行為的權利,從而保護債權人的合法利益,保障合律就需要對此做出相應的規(guī)定,賦予債權人可以干涉?zhèn)鶆胀x務的履行。這就是債權保全制度的目的及其必要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73條對代位權做了如下規(guī)定:“因債務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但該債權專屬于債務人自身的除外。代位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
債權人依照合同法第七十三條的規(guī)定提起代位權訴訟,應當符合下列條件: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合法;債務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債務人的債權已到期;債務人的債權不是專屬于債務人自身的債權。
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法律效力是,由次債務人向債權人履行清償義務,債權人與債務人、債務人與次債務人之間相應的債權債務關系即予消滅。
2006年8月,陳某經人介紹結識了陸某,陸某稱其從事的房地產開發(fā)項目投資前景好,如陳某投資的,可獲取高額回報。此后陳某對外進行宣傳投資陸某的房地產項目可以獲取高額回報。2007年5月,祝某將30萬元借給陳某去投資,截至2008年6月,陳某先后向包括祝某在內的多人吸收投資款共計2055萬元。之后陳某將上述款項匯給了陸某。2008年7月,陸某向陳某具函確認上述款項,并承諾到期還款。后陳某因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而無力償還。祝某認為陳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行為雖屬于犯罪,但其借款給陳某實際上是一種債權債務關系,而陸某系上述款項的實際使用人,與陳某之間亦形成了債權債務關系,且陸某對陳某已做出到期還款的承諾。由于陳某被判刑羈押,既無財產履行債務,又無法向陸某行使到期債權。故此,祝某以陸某為被告、陳某為第三人向法院提起代位權訴訟,要求判令陸某償還欠款30萬元。經審理法院認為,公民的合法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本案中第三人陳某先后向原告祝某在內的多人吸收投資款的犯罪行為已被生效的刑事判決書所確認,其違法所得應當予以追繳后發(fā)還包括原告在內的各受害人;但目前第三人陳某名下的財產已不足以賠償原告祝某的損失,其與原告之間已形成實際的債權債務關系。第三人陳某對被告陸某享有一定的到期債權,被告對上述債權也予以確認;但第三人陳某由于其自身原因(在監(jiān)獄服刑),至今未向被告陸某主張上述債權,應當認定其作為債權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債權,已對原告造成損害。故判決被告陸某支付原告祝某30萬元。
二、撤銷權
《合同法》第74條“因債務人放棄其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并且受讓人知道該情形的,債權人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撤銷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債權人可行使撤銷權的情形有以下幾種情況:債務人放棄其到期債權,及免除次債務人之履行義務;債務人無償轉移自己之財產;債務人以明顯低價轉移財產,受讓人知道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關系的;債務人放棄其未到期債權;債務人放棄其債權擔保;債務人惡意延長其到期債權的履行期。
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法律效力是:債權人依照合同法第七十四條的規(guī)定提起撤銷權訴訟,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放棄債權或轉讓財產的行為,人民法院應當就債權人主張的部分進行審理,依法撤銷的,該行為自始無效。
三、立法局限及爭議點
第一,我國債權保全只在《合同法》中有規(guī)定,所以代位權與撤銷權的行使只針對債權人合同上的權利,其他性質權利則不可適用。
第二,在代位權中,債權人可主張的債務人的權利必須是具有金錢給付性質的實體權利,而其他大陸法系國家則包括各種類型的權利,甚至是程序性權利。比如《法國民法典》、《日本民法典》都規(guī)定債權人可以代位行使債務人除專屬于自身之外的一切權利。這樣的體制才能更全面地保障債權人的權利,更有利于債權的實現(xiàn)。
第三,代位權訴訟使得債權人有優(yōu)先受償權,而撤銷權則沒有類似規(guī)定。很多學者認為這種做法破壞了債權的背部和諧,也可能使同一債務人的債權人位于不平等的地位。我個人認為優(yōu)先受償權有利于節(jié)約司法成本、提高效率,更有利于鼓勵債權人積極采取行動保護自己權利。但如果可以規(guī)定撤銷權中債權人也享有優(yōu)先受償權,則會使這個體系更加統(tǒng)一。
(作者單位:北京市銘耕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