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兵
摘 要: 就歷史學科而言,學生學習得好壞,不光與學生智力有關(guān),在很大程度上更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在教學活動中,不僅要重視學生的智力因素開發(fā),更應該重視非智力因素對學生的影響。筆者認為可以從自信心、學習歷史的興趣、意志力、注意力以及害羞心理等方面著手,從而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質(zhì)量。
關(guān)鍵詞: 歷史教學;自信心;興趣;意志;注意力;害羞;質(zhì)量提升
心理學中有這樣的關(guān)于非智力因素的解釋:非智力因素是指學生的興趣、愛好、意志力,道德修養(yǎng),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及自信、自立、自強的良好心理素質(zhì)等。在教育過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和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同等重要,教育既要“解惑”更要“授道”,注重的應是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而不僅僅是智力水平。在近二十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巧妙用好非智力因素,對歷史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和改善,有著很大的作用。
一、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學好任何學科的前提。事實上,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都希望學好歷史學科的,可是大多中學除了少數(shù)歷史好的部分學生外,其余都是下層學生,特別是眾多的下層學生,在學習中屢次遇到的挫折早已挫傷了他們學習歷史這門學科的自信心。于是他們開始懷疑自己。該記得知識點也無法記得。為此,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作出實際而客觀的判斷,分析他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和有利條件,在教學中揚長避短,使學生獲得盡可能多的成功體驗。其次,有計劃地進行個別指導,對多數(shù)學生予以切實的關(guān)心,幫助他們弄清成績差的原因,指導他們改進學習方法,特別是對他們?nèi)〉玫拿恳稽c進步,及時給予必要的肯定、表揚和鼓勵。同時,在課堂上給學生做的練習,要面向全體分開層次,承認差別。他們遇到困難時,給予必要提示,幫助他們完成。這樣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獲得成功的機會和喜悅,使他們相信自己能夠?qū)W好歷史,逐步增強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里的樂就是興趣。著名物理學家丁肇中經(jīng)常在實驗室里連續(xù)幾夜地工作,有人問他苦不苦,他回答說:“一點也不苦,正相反,我覺得很快活,因為我有興趣,我急于要探索物理世界的秘密?!彼强恐鴮ξ锢淼奶厥舛鴿夂竦呐d趣,成為聞名中外的物理學家的。學生一旦對歷史產(chǎn)生興趣,就會自覺主動地參與各種歷史學習活動,勤奮刻苦地去學,并從中獲得樂趣。由此可見,興趣是學生進行活動的內(nèi)在動力。好多學生學習優(yōu)秀,原因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多是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的興趣。反之成績差的學生則很容易產(chǎn)生挫折感和自卑感,稍不注意,他們的內(nèi)驅(qū)力就會逐漸消失,甚至心理扭曲變形。作為初中歷史教師,要針對這部分學生的心理及生理特點,巧妙選擇教學方法和方式。例如,采用情景教學,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讓他們置身于真實或半真實的的情境中感知語言和知識,在課堂交流中運用知識討論,培養(yǎng)歷史思維能力。必要時,配上真實的表揚道具,使學生敢于開口,樂于參與,學有所得。我們常常在課堂上見到這樣精彩的場面:記者采訪、歷史劇表演、辯論賽等,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學生們積極發(fā)言,踴躍展示,積極參與到教學環(huán)境之中,歷史課堂展現(xiàn)出動人的魅力!這些生動活潑的課堂活動,符合他們生理和心理的特點,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有利于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
俗話說:“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睂W好歷史是需要意志和恒心的事情。有的學生學不好歷史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恒心,意志力不夠堅強。具體表現(xiàn)是,取得一點成績就熱情高漲,遇到挫折就心灰意冷,不能善始善終。對于這種學生,出來要在思想上教育外,還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不如在布置背誦任務,課后強化作業(yè)后,對于這種意志不要堅強、缺乏恒心的學生,要加強督促,著重檢查他們的作業(yè)完成情況,不讓其惰性滋生、蔓延,并有計劃地經(jīng)常搞一些以班、組為單位的“歷史知識大比拼”競賽,定期循環(huán)式地口頭檢查和書面測試并登記成績,比一比看誰掌握的歷史知識多。經(jīng)常開展這樣的比賽,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恒心,鍛煉學生的意志,同時又能提高歷史教學質(zhì)量。
四、控制學生的注意力
集中注意力的過程,時間是進行思考建立聯(lián)系的過程,理解知識對象的過程。在我們?nèi)粘5膶W習生活中,注意力很重要。有的學生上課聚精會神地聽講,上課效果自然就好,有的學生上課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上課效果一定較差。所以控制學生的注意力是很重要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注意知識講授,又要密切注意學生的思維的進展情況,采取適當?shù)姆绞?,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控制學生注意力。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掛圖、實物、教具的演示和提問釋疑、對照比較、創(chuàng)設情景、觀看視頻等方法,不斷刺激學生學習歷史的好奇心,使學生的注意力與教師同步,確保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
五、清除學生的害羞膽怯心理
害羞心理和膽怯心理常使一個人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發(fā)揮。學生到了中學階段,多數(shù)學生不再有小學開始時的那份單純和大方了。由于怕出錯、“出洋相”,上課回答問題也好,課堂討論也好,一些學生不愿開口,課堂上較少自告奮勇參與教學活動。久而久之,越是不說,越不敢說,越是不敢說就越不想說。因此老師應設法使學生敢于開口,多練習。在課題上要特別兼顧到兩種學生。一是基礎較好的學生,給他們做的練習既要力所能及又有一定難度,使他們不覺得簡單乏味學不到東西,有困難時給予適當提示,不讓他們丟面子,免除這類學生的害羞心理。另一種是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給他們的練習,題量要適中難度可以偏低,使他們感到和別人一樣,也能配合老師,回答提出的問題,從而保持學習的積極性,也減少了害羞和膽怯心理。這兩種學生的害羞心理和膽怯心理消除了,積極性提高了,兩頭促進中間,中等程度的學生也會積極活躍起來了,課堂上學習歷史,討論歷史的氣氛也會調(diào)動起來,效果自然就會好了。
總之,作為教師的我們,除了有豐厚的知識儲備,更應當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技巧,去合理巧妙地發(fā)揮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之與學生的智力因素融合運用,讓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積極性大增,使我們的歷史課堂妙趣橫生,精彩不斷,那樣,初中歷史教學的質(zhì)量怎么會提高不了呢?
參考文獻
1. 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寫給中小學教師》,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 燕國材《非智力因素與學習》,上海教育出版社
3. 趙國忠《班主任最需要的心理學》,南京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