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輝 閻彬
【摘要】文章采用文獻資料法,分析了女性生理、心理特點以及適合其特點的運動項目類型;概括總結了太極拳鍛煉對女性的身心健康功效。提出太極拳的健心功效以降低抑郁、焦慮、緊張水平等負性情緒為主,對于職業(yè)女性提升幸福感的研究未見報道。
【關鍵詞】太極拳;職業(yè)女性;身心健康;心境狀態(tài);主觀幸福感
1前言
追求幸福是人類永恒的目標,在現(xiàn)代社會,人們對幸福的期望也越來越高,國民幸福感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發(fā)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標?!秶窠】祱蟾妫?012)》〔1〕顯示,女性的體重正常率為56.06%。并且在體重正常人群中,隱性肥胖檢出率為39.44%。而職業(yè)女性肥胖會導致低自尊,進而制約人的情緒,最后常常是喪失主觀幸福感〔2〕。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網(wǎng)在2005年組織的調查表明,有27.45%被調查女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如神衰弱、憂郁癥、焦慮癥等心理健康問題,是男性的3.15倍,而這些女性又以職業(yè)女性為主〔3〕。 因此,女性的身心健康備受人們的關注。季瀏等人提出體育鍛煉也能夠改善人們的不良心境,增進情緒性的整體心理健康效益〔4〕。 而太極拳作為東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凝聚著中華民族獨特的思維方法、和合精神,體現(xiàn)了和諧的東方哲學思想和價值觀念〔5〕。它是動中寓靜,靜中寓動,動靜結合的健身項目,能夠修身養(yǎng)性、內外兼修〔6〕,并且是低于生活節(jié)奏的和緩運動,有利于使繃緊的神經松弛下來,緊縮的肌肉舒松開來,使人體從心理到機體都獲得一種放松和積極性休息〔7〕。本文通過查閱整理國內有關太極拳鍛煉對女性身心影響的研究成果,從太極拳鍛煉對女性的身心健康及幸福感幾方面進行綜述,為職業(yè)女性科學地選擇適合自身特點的體育鍛煉項目提供理論指導。
2女性的生理、心理特點
2.1女性生理特點
女性的骨骼比男性細,肌肉內的水分和脂肪也比男性多,更易感覺疲勞。女性身體結構的特性決定了她們在身體活動上比男性有更大的自由度,運動機能具有較好的柔韌性,但相對力量較差的特點。所以,女性偏重于選擇對抗性較弱、運動量較輕、表現(xiàn)柔美、伸展性的運動項目。
2.2女性心理特點
女性的形體姿勢、語氣、表情比男性豐富,在情感的表達方式上具有委婉、含蓄等特點;男性往往表現(xiàn)出強壯、力量,而女性往往呈現(xiàn)出柔弱、文靜、受保護的心理。所以,在參與體育活動中,女性更多的是注重整體的和諧所帶來的平衡美感,傾向于展現(xiàn)肢體舒緩、柔美、對抗性小的運動項目。
3太極拳與女性身心健康
3.1太極拳的健身功效
張海利、張海軍〔8〕將40名肥胖大學生隨機分為2組,一組(男、女各10人) 進行為期20周、每天30min 的太極拳練習,強度適中;另一組(男、女各10人)作為對照組。結果顯示:通過 20 周的太極拳練習后的實驗組肥胖大學生體重、體脂百分比顯著下降( P<0.05 或 P<0.01);膽固醇總量(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濃度顯著下降( 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HDL) 濃度顯著升高(P<0.05);血胰島素和瘦素濃度亦顯著降低( P<0.05)。由此得出長期練習太極拳可以改善體脂及血脂的組成成分,促進脂肪的分解代謝,調節(jié)內分泌,有利于健康、健身和減肥。
孫耀等〔9〕抽取普通女大學生進行12周的太極拳練習,并測定比較了其練習前后的體重、脈搏、肺活量、臺階指數(shù)、握力、坐位體前屈、閉眼單腿站立和心境等8項指標。結果顯示:被試通過太極拳練習單位時間脈搏速度降低,肺活量增大,心肺功能增強,其柔韌和平衡素質提高;同時,被試的心境狀態(tài)得到改善。
孫威等〔10〕將31名老年女性被隨機分成太極拳組和快走組。兩組受試者分別接受16周的太極拳練習和快走練習,每周5次,每次1小時,隨后停止練習跟蹤8周,4周檢測一次被試的平衡能力。結果顯示:太極拳和快走練習均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太極拳提高得更快;8周的停練階段,兩種練習方式對平衡能力均有較好的維持作用,但太極拳的維持效果更好。因此,相比于快走練習,老年人可以考慮將太極拳作為首選的練習方式。
黃祁平等〔11〕 在太極拳的相關研究中,隨機將女生分成4組,每組10人,共40人。設實驗1、2、3組,4組為對照組。實驗組分別每周進行1、2、3次太極拳訓練。每兩周進行一次抽血檢測。結果顯示每周參加3次太極拳練習者,血清補體C3、C4質量濃度與總補體活性比對照組及其他實驗組都高,說明堅持運動量適中的太極拳有氧運動,能提高高年級女大學生機體合成C3與C4的能力,增強總補體活性。從而增強非特異性抗感染免疫,提高免疫應答水平。
趙海軍等〔12〕研究報道,受試者為 50-60 歲高校中老年知識分子女性。其中太極拳 20 人,從事太極拳運動3年以上;對照組20人,少一身體鍛煉。長期太極拳運動可有效地降低中老年知識分子女性的 TG,TC,LDL-C 水平,提高 HDL-C水平,增加抗動脈粥樣硬化指數(shù)(HDL-TC)。說明太極拳運動能改善血脂代謝,增強抗動脈粥樣硬化能力,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
高元元等〔13〕通過比較常年習練太極拳老年女性和無鍛煉習慣老年女性的骨強度、骨密度以及骨代謝調節(jié)水平,發(fā)現(xiàn):太極拳運動能夠有效改善老年女性股骨和腰椎的骨密度,提高跟骨的骨強度,提高骨代謝調節(jié)水平,全面改善骨健康狀況。
3.2太極拳的健心功效
每周分別進行2、5次練習,12周以后進行測試。結果顯示,除了對照組,兩個實驗組的抑郁積分都有明顯變化,并且實驗組與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還有,鍛煉時間相同,運動負荷相同,鍛煉頻度不同,對女大學生抑郁情緒積分的影響是有差異的。每周5次,每次70min的鍛煉組療效更好。
朱詠梅〔15〕在研究中選取45-55之間的女性60名,太極拳練習者(一年以上)30人作為實驗組,其他無練習經歷者30名。結果顯示,實驗組與對照組在軀體化、偏執(zhí)、焦慮因子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而抑郁因子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性意義;并且在視覺感受閾限能力、本體感覺能力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而動作反應時能力、空間深度知覺能力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性意義。
李剛等〔16〕選取了女大學生38人,按自愿原則隨機分為太極拳組(1小時/天,3次/周,共8周)和對照組(不進行規(guī)律的體育鍛煉)。 觀察鍛煉前后心境的變化結果表明:1)太極拳運動組女大學生實驗后心境狀態(tài)在精力、自尊感兩個積極分量表上得分顯著高于實驗前,而在緊張、疲勞、抑郁3個消極心境分量表上得分皆顯著低于實驗前,TMD總分顯著低于實驗前,心境狀態(tài)得到改善,對照組女大學生的心境各分量表得分在實驗前后無顯著變化。
陳新富等〔17〕在研究中運用跟蹤實驗法,觀察太極拳運動對中老年女性心理健康重要指標——情緒、情感及幸福度的影響。結果顯示:長期太極拳運動后,中老年女性狀態(tài)焦慮明顯下降;緊張、憤怒、疲勞、抑郁、慌亂心境分量表得分和TMD分均明顯下降,精力心境分量表得分明顯上升;正性情感、正性體驗的得分和幸福度總分均明顯上升,負性體驗的得分明顯下降。
3.3太極拳與女性主觀幸福感
蔣惠珍〔18〕的《體育鍛煉對高校教師主觀幸福感的影響》顯示,體育鍛煉與幸福感之間存在正相關。陳作松〔19〕研究發(fā)現(xiàn),參與體育鍛煉的高中學生比不鍛煉的學生的主觀幸福感更加強烈, 體育鍛煉不僅可以直接對高中學生主觀幸福感產生影響, 而且可以通過身體自尊、人際關系、人格等中介變量對高中學生主觀幸福感產生影響。
姜娟〔20〕通過對以往文獻的總結得出:對受試者一定時期太極拳練習前、后的測試結果進行縱向分析,與無運動、少運動或從事其他運動者的測量結果進行橫向比較得出,太極拳運動后,練習者的認知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和表象能力提高,情緒得到調整,心境狀態(tài)、性格和人格得到改善,幸福度增強,焦慮、抑郁和心理障礙降低,心理健康水平提高。
劉靜〔21〕在研究中選擇無運動習慣的中老年女性進行為期6個月(每周4次,每次60min)的太極拳、劍運動,分別于學習前、運動后第4、6個月時運用儀器和心理量表對受試者進行測試和比較。結果顯示,被動動覺、自動動覺和動作記憶的相對誤差以及注意錯誤次數(shù)和注意錯誤時間明顯下降;狀態(tài)焦慮明顯降低;心境量表中的緊張、憤怒、疲勞、抑郁、慌亂和TMD得分均呈下降趨勢,精力和自尊感得分呈現(xiàn)上升趨勢;正性情感和正性體驗的得分升高,負性情感和負性體驗的得分下降,幸福度總分上升。
4小結
綜上所述,太極拳與女性身心健康的相關研究具有以下特點:
(1)女性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對她們參與體育活動的動機、體育活動的項目選擇和體育行為的特征等方面有著重要的影響。運動量柔和的、能修飾和塑造形體美感的運動項目更適合女性習練;(2)太極拳具有改善女性身體形態(tài)、身體成分以及調節(jié)人體各系統(tǒng)、預防疾病等健身功效,并為醫(yī)學界提供了新的輔助治療方法;(3)太極拳的健心功效研究,以降低抑郁、焦慮、緊張水平等負性情緒為主,對于職業(yè)女性提升幸福感的研究未見報道。
現(xiàn)代職業(yè)女性是社會和家庭的寶貴財富,是新世紀現(xiàn)代化建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所以,關注職業(yè)女性的身心健康,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改善她們的心境狀態(tài),提高她們的主觀幸福感,使她們更好地服務于社會,既是女性本身的迫切需求,也是社會發(fā)展的要求。本文試從太極拳的健心功效出發(fā),研究太極拳對職業(yè)女性心境狀態(tài)及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以及探討改善身體成分與心境及幸福感的相關關系。提出太極拳鍛煉不僅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能促進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同時,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太極拳文化服務和諧社會建設的功能,完善太極拳文化服務體系的制度建設和組織建設,使其更好地促進和諧社會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中新網(wǎng).2012年國民健康報告出爐,隱性肥胖超四成〔EB/OL〕.http://finance.chinanews.com/life/2012/12-14/4408560.shtml,2012-12-14/2012-12-25.
〔2〕馬秀梅. 職業(yè)女性因肥胖導致低自尊的體育鍛煉干預〔J〕.三門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8(1):98-102.
〔3〕2005年員工心理健康調查報告〔EB/OL〕.http://finance.qq.com/lsymp/xldc2.htm,2005-07-12/2012-12-25.
〔4〕楊劍,季瀏,田石榴.不同鍛煉方式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實驗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3):80-83.
〔5〕 邱丕相,田學建.論太極拳的普遍和諧價值觀〔J〕.體育學刊,2005,12(30):70-72.
〔6〕 徐才.徐才武術文集〔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5.
〔7〕 康戈武.太極拳的文化內涵和太極運動觀〔J〕.邯鄲學院學報,2008(3):34.
〔8〕 張海利、張海軍.長期練習太極拳對肥胖大學生脂代謝及關聯(lián)激素的影響〔J〕. 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1,30(6):95-98.
〔9〕孫耀,花蕊.太極拳練習對女大學生體質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26(3):353-354,386.
〔10〕孫威,毛德偉,逄峰.太極拳和快走練習對老年女性平衡能力的影響〔J〕.中國體育科技,2012,48(5):75-80.
〔11〕黃祁平,蔣桂鳳,萬艷平.太極拳對增強女大學生血清總補體活性的影響〔J〕.體育學刊,2006,13(2):69-71.
〔12〕趙海軍.太極拳鍛煉對中老年人知識分子脂蛋白
代謝及抗氧化能力的影響〔J〕.體質研究與健康促進論文報告會.2001:36-37.
〔13〕高元元,王志鵬,劉曉軍.長期習練太極拳對老年女性骨健康狀況與骨代謝的影響〔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33(9):60-62,72.
〔14〕蘇勇.不同頻度二十四式太極拳鍛煉對女大學生
抑郁情緒影響的實驗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0.
〔15〕朱詠梅. 太極拳運動對長春市更年期女性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0.
〔16〕李鋼,尹劍春. 太極拳運動對女大學生心境以及安靜狀態(tài)下β內啡肽的影響〔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31(3):356-358.
〔17〕陳新富,劉靜,邱丕相.太極拳運動對中老年女性心理健康的影響〔J〕.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5,29(5):79-82.
〔18〕蔣惠珍.體育鍛煉對高校教師主觀幸福感的影響
〔J〕.浙江體育科技,2008,5.
〔19〕陳作松.身體鍛煉對高中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
及其心理機制的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4.
〔20〕姜娟. 太極拳健心文化及其科學基礎〔J〕. 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5(5),2006:18-20,23.
〔21〕劉靜.太極拳健身理論論繹〔D〕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03,96-105.
(責任編輯:李遠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