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花
【摘 要】閱讀是一個人基本的學習能力,也是兒童精神成長的重要途徑?!墩Z文課程標準》提出:“應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睘榱俗屢荒昙壍暮⒆觽冊缛者M入閱讀的狀態(tài),我探索“悅讀”之路。在一、二年級,我重點從“起、承、轉、合”四個方面入手來培養(yǎng)孩子閱讀的興趣。
【關鍵詞】悅讀;低段孩子;探索
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①
有一根“魔杖”,它確實是有魔力的,哪個孩子一旦被它點中,就會變得更為聰明,在學習和才能上更有潛力。
摘錄:“魔杖”是什么,就是課外閱讀。凡從小有大量課外閱讀的孩子,他的智力狀態(tài)和學習能力就會更好;凡缺少閱讀的孩子,學習能力一般都是表現出平淡;哪怕是寫作業(yè)速度,一般來說他們也比那些閱讀多的同學要慢得多。
探索:悅讀閱美越讀越樂
去年接手一年級,為了讓孩子們早日進入閱讀的狀態(tài),我做了以下的嘗試:
一、起:營造讀書氛圍,實現“悅讀”
讀書,需要持之以恒。只有長期堅持才能見成效。要讓每一個學生都熱愛讀書,就要營造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老師要鼓勵學生讀書,家長要支持學生讀書。讓學生目之所及、耳之所聞皆是書。我的實施辦法有:
1.每周推薦
孩子們看書有時就是圖一時新鮮,這個新鮮感過了,書就往往被隨處一丟,任它身上滿是灰塵也無人問津。很多家長反應給孩子買了很多的書,但真正用心看完的卻很少。我們班也做過圖書角,可發(fā)現很難吸引低段的孩子。一次偶然的機會給孩子們推薦了《火鞋與風鞋》,沒想到引起巨大的轟動,孩子們都爭著看。之后,我就嘗試著進行每周給孩子們推薦一本好書,然后作為班級的“漂流圖書”,讓它在孩子們中間競相傳閱,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圖書的價值。看完后在扉頁上簽名;每周通報學生的借閱量,表揚愛讀書、愛護書的學生,激勵讀書少的學生,在班級里形成喜歡讀書的氛圍。
2.午讀二十分
一二年級的孩子比較浮躁,不容易靜下心來看書。營造一個輕松的氛圍尤為重要。每天午后二十分中,播幾首輕松的音樂,讓孩子們一起靜靜地看書。鼓勵愛看書的孩子,一個學期后很多孩子慢慢跟上了?,F在,班里孩子最享受的就是這午后的悅讀時光。
3.閱讀需要誘惑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凡達不到目的,做得事與愿違,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
前段時間,推薦孩子看《夏洛的網》,先給他們介紹書中的主要人物,激起他們強烈的閱讀興趣。接著,答應孩子們只要班里20位同學看了此書,我們就可以看同名的電影,孩子們可興奮了!悅讀的激情一下子被點燃,看電影的同時也幫助了孩子進一步理解書中的內容。
二、承:由課內到課外,實現“悅讀”
我校使用的人教版教材圍繞專題組織內容,在選文上有不少的淺顯的童話、寓言、故事、兒歌、童謠、古詩等,這為學生感受閱讀樂趣搭建了廣闊的平臺。讓閱讀成為快樂的天地。
1.在讀中感受樂趣
先請看《雨點兒》的教學片斷:
師:過了不久,大地發(fā)生了神奇的變化??矗@是一片有花有草的地方,下了一場雨……(課件出示雨前到雨后的情景)
師:在沒有花也沒有草的沙漠上,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漸漸的,雨停了……(課件演示情景)看著圖畫,你能說說下雨后的美麗景象嗎?
師:書本是怎么說的呢?
(學生自讀課文)
師:為什么花更紅了,草更綠了?
生:因為下雨后花草的心情很好,所以更漂亮了。
師:為什么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會長出了紅的花綠、的草呢?
生:因為花和草長出來要澆水。雨就是水。
師:誰愿意美美地朗讀第五自然段?(一個學生讀后)他讀得怎樣?你能自己找對手比賽讀嗎?一起加動作表演讀一讀。
師:這一切都是誰的功勞?你喜歡雨點兒嗎?
師: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會對雨點兒說些什么呢?
在本段教學中,運用課件的動畫效果,再現雨前雨后的情景,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充分尊重學生在閱讀中產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用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了教師的講解分析。在課堂上關鍵還在于朗讀的指導,讓學生美美地讀、比賽讀。在整個過程中既有朗讀,又看圖,交流時還加入自己的動作,充滿了情趣。
2.在想象中感受樂趣
《泉水》這篇課文很美。一位教師的教學流程是這樣的:
首先讓學生閉上眼睛靜靜地聆聽流水的聲音,配上富有鄉(xiāng)村氣息的柔美音樂和人們的歡聲笑語,想象這水、這景、這人、這情,開啟了學生的想象之源;然后初讀全文,認讀生字,了解泉水流經之處,它的所見、所聞和泉水的語言及行為,感知想象之奇;接著誦讀課文,抓住文中的重點詞語,品味泉水,同時又以說演作輔,體會想象之美;再想象說話,承接作者的思路,進行口語交際,啟動創(chuàng)新之門:最后總結全文,深化主題,激創(chuàng)新之情。
3.在表現自我中感受樂趣
一二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喜歡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也愿意從小伙伴那里獲得閱讀的信息。根據學生的這種心理,我們在教學中應給學生搭建交流和展示才能的舞臺。在學完了《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課后,我在班級里開展“太空生活”匯報活動。學生通過課外閱讀、上網找資料等渠道了解了很多太空里有趣的事。
課外閱讀和課內交流的緊密結合,不僅擴展了孩子們的讀書領域,也使他們感受了讀書的樂趣。
三、轉:轉變功利性的想法,實現“悅讀”
據報道,有不少的高中畢業(yè)生高考結束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的教科書和習題書撕掉,有的甚至全部燒掉?!奥犞簳鴷r發(fā)出的吱吱聲,感覺就特別爽,每撕一頁,心中因為考試所產生的壓力就減少一分?!庇形粚W生這樣說。他們有了一時的成績,但是也種下了厭書的心理。這教育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對此,上海教育報刊總社的陳偉新總編表示了憂慮。他認為當下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并不令人滿意,“功利閱讀”的現象占主導,學生閱讀課外書的時間相對較短,品種也不夠豐富。有的家長一看孩子長時間讀課外書,就怕影響學業(yè),其實應該鼓勵孩子養(yǎng)成閱讀習慣,增強課外閱讀能力,快樂閱讀是最為重要的。
四、合:閱讀與寫作結合,實現“悅讀”
《語文課程標準》第一學段就提出了讓學生對寫話產生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這便要求我們從一二年級開始就應以閱讀和寫作為中心,閱讀與寫話緊密結合,互相促進,協同發(fā)展。小練筆就是讓學生在本子中記錄下自己讀書后的一些想法、生活中的發(fā)現和感受,或對文童的補白和仿寫等。當然學生在“創(chuàng)作”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閱讀中積累的好詞佳句,堅持以讀促寫、以寫帶讀、豐富積累,這樣學生的閱讀興趣也能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
結尾:不是尾聲
余秋雨說:“有效的心靈純凈空廓,由經典奠基可以激發(fā)他們一生的文化向往?!蔽覀儾哦昙?,悅讀之路也才剛剛起步。悅讀閱美,越讀越樂是我們低年級老師所追求的,也是我們正在努力實現的目標。
注釋:
①尹建莉著.《好媽媽勝過好老師》[M].作家出版社.2009.8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江平.《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鐘啟泉,崔允漷,張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朱水根.《小學作文教例剖析與教案研制》[M].廣西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