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枚
摘 要:成功的數學教學,如同優(yōu)美的樂曲,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和啟迪,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以新課程理念為依據,對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教學情境;數形結合;求同存異
在全面實行素質教育的今天,作為教學教育工作者,應以飽滿的熱情、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喜歡自己,信任自己,愛上數學課程,從而構建良好的數學課堂藝術殿堂。那么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呢?
一、創(chuàng)設開放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我們要善于創(chuàng)設開放式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例如,在教學“圓柱體的體積計算”時,可以創(chuàng)設如下情境:先讓學生復習以前所學過的“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據此引出長方形的特殊情況“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讓學生明白公式的演變過程。然后教師演示長方體上下底面邊數增加情況下的“正多面體體積”的計算方法。通過特殊情況的引用,將上下底面無限增多,就形成了圓柱體,接著引導學生通過“長方體體積計算公式”引申到“圓柱體體積的計算公式”。通過一系列的引導、討論、推導過程,可以促使學生自主思考、積極探究,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整個圓柱體體積教學中,教師不需要進行過多的講解,而應創(chuàng)設開放式教學情境,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組織學生積極探索,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實施數形結合教學,加深學生的理解
對于剛入小學的學生來說,數學這門課程相對來說比較抽象,特別是一些復雜的數學題,而數形結合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化復雜或抽象的數量關系為形象直觀的圖形,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形式。同時利用數形結合還可以開闊學生的解題思路,使解題變得更加靈活。例如,教學“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圖形的面積時,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如下:先進行公式推導,然后讓學生記憶,最后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按部就班,無創(chuàng)新可言,沒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與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有的學生只是死記硬背,可能對公式沒有真正地理解,如果以后自己單獨實際運用,可能會有困難。所以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促進學生的理解,這時可以采用數形結合進行教學。以推導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為例,第一步:與學生一起推導三角形面積公式,之后出示各種三角形的圖片,引導學生獨立求解這些三角形的面積,鞏固理解。第二步:讓學生談一下自己的解題思路,教師進行總結。最后,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正確的圖象,引導學生進行數形結合,加深對面積公式的深刻理解,把書本上的公式轉變?yōu)閷W生自己的數學思想,使課堂教學不再機械化,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三、引導學生求同存異,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的能力
求異思維是指對同一問題所產生的不同的思考方式,屬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也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思維能力。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求同存異,借助這種思維通過不同角度探究數學問題,從而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例如,在教學“整數除法應用題”時,有這樣一道數學題:“有24位小朋友將要坐船渡河,但是每只船上只能坐4人,請問總共需要幾只船?”很多學生回答:“24÷4=6(只).”教師首先要對這種解題思路進行肯定,然后引導學生繼續(xù)思考:“有沒有其他解題方法?”這時一位學生提出了這樣的解題方法:“小朋友是不會自己劃船的,所以每艘船上都要有一位船夫,這樣一來,每只船上就只能坐3位小朋友了,所以算式應為:24÷3=8(只)?!边@就是求異思維的具體體現,他將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充分結合起來了,帶動了全班學生發(fā)散思維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當然,以上僅是本文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幾點淺顯的認識,有待于今后的教學中做進一步的探索研究。
參考文獻:
黃元嶺.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1.
(作者單位 貴州省湄潭縣湄江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