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泰云
摘 要: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很重要的作用,聽力、單項、完形填空及改錯都離不開閱讀,而閱讀中詞匯量、閱讀速度、閱讀技巧及適當?shù)拈喿x心理一個都不能少。如何在母語環(huán)境下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找到適合教學對象的閱讀方法,是一線教師們亟需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母語;誤區(qū);閱讀
雙江,地處云南省西部,是一個有著28萬人口的小縣城。這里很多地方交通不便,經濟文化相對落后。從人口結構上看,雙江縣是全國少數(shù)民族比例最大的一個縣。其中,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占總人口的40%。雙江縣第一完全中學是這里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學,這就決定了我們所教的學生在很大比例上都是少數(shù)民族學生,他們的第一語言,也就是母語,是他們的本族語,第二語言才是漢語,英語已經是他們的第三語言。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如何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根據本人的教學體驗,我分析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師教學的誤區(qū)、方法實踐的結果及有效方法的小結。
一、學生存在的問題分析
1.興趣的缺乏
因為很多少數(shù)民族學生在把本族語轉化為漢語的過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語言障礙,他們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倍感吃力,久而久之,就容易喪失興趣。對于漢族學生而言,由于信息閉塞,經濟、文化落后,知識的汲取,只要來源于課堂,課外知識的補充、學習資源的利用方面都極少。他們對于閱讀材料中所涉及的內容及教材中安排的知識背景感到很陌生,進而覺得閱讀乏味,不想閱讀,甚至害怕閱讀。由于閱讀量不足,積累的知識量不夠,也就引不起質的飛躍。
2.閱讀習慣的誤區(qū)
(1)指讀。在閱讀時,學生逐字閱讀,甚至用手筆或尺子指著文章讀,生怕讀漏了詞,過分依賴視覺信息,以求完全讀懂文章。(2)讀出聲。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總是讀出聲音,影響速度。(3)靠詞典解決生詞。一閱讀就動詞典,影響閱讀速度。(4)通過逐句翻譯來理解文章。學生在閱讀時,總是逐字逐句翻譯文章,卻不能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文章線索及作者的思路。(5)回讀。學生常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回到前面部分尋找信息。(6)沒有養(yǎng)成正確推理判斷的習慣,學生在閱讀文章時沒有把握文章的主題思路,僅僅獲取文章的表層信息,沒有挖掘出隱含在字里行間的信息。(7)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太強,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缺乏主動研究問題的習慣,對于遇到的問題總是等待教師解決。
3.閱讀認識的誤區(qū)
(1)學生的閱讀材料僅限于教師課堂上所選的內容,缺乏必要的課外補充。(2)由于地域因素,學生覺得英語閱讀用途不大,因為畢業(yè)后如果考不上大學根本不會再接觸英語。
二、教師的教學誤區(qū)
(1)未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2)不重視方法的研究。(3)過度重視語法的教學或語言點分析,忽略篇章結構的分析。(4)極度弱化語法的教學,造成學生對基句型無法理解。(5)教師在設計教學時,未能設計適合學生心理特點及水平的情境來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在教學中教師唱主角而學生沒有充分的思考及語言實踐的機會。(6)設計目標不切實際。(7)過分依賴教參,對教參答案不加思考,完全照搬。(8)布置作業(yè)不進行取舍只一味追求數(shù)量。(9)不重視語篇教學。(10)不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推理、判斷能力。
三、閱讀方法的實驗
實驗一:教師給出一篇文章,不加任何提示,不給任何限制,設計10個問題,讓學生通過閱讀自行解決問題。結果表明,在接受實驗的105名學生中,僅有20%的學生能做對60%的題,且用時超過40分鐘。
實驗二:教師選出一教材中一篇閱讀文章,加上一些限制條件,不準查字典,不準指讀,帶聲閱讀,時間限為25分鐘,同樣完成10個問題,結果表明,接受實驗的學生中,只有5%的學生能做對40%的題。
實驗三:教師選出一篇文章,預先設計10個小問題,實驗對象相同,教師事先給出本篇所用的閱讀方法及閱讀時所用的技巧,再讓學生閱讀并解決問題,結果表明,50%以上的學生能做對5個以上的題,且用時大為減少。
四、提高閱讀的方法
以上結果表明:閱讀策略是在培養(yǎng)閱讀能力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的因素之一。因此,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本人針對自己的教學對象,淺談一些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
(1)注重閱讀策略的運用。把閱讀策略運用到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根據不同的單元內容,運用略讀,速度預測,尋找主旨大意,猜測詞義等策略,通過不斷訓練,使學生熟練掌握閱讀技巧。(2)注重篇章分析教學,現(xiàn)行教材每個單元第一篇為精讀,它包含了本單元所有語法信息,通過對這一篇文章的分析,可以使學生弄清篇章結構,從而以點帶面,有利于學生為課后閱讀打好基礎。(3)重視語法及句子結構的教學,為學生理解句子,讀懂句子打好基礎。(4)注重詞匯量的積累,重視單詞、短語的聽寫,對于大綱要求掌握的詞匯能熟記于心,用時信手拈來。(5)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上文中提到的不良習慣要做到時時提醒,緊盯到每一位學生。(6)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了解東西方文化、思想、信仰及習俗,讓學生做到與時俱進。(7)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對于起點低、基礎差的高一學生,要讓他們克服懼怕閱讀的心理,可在課堂上選一些幽默、短小的故事讓學生閱讀,在處理問題時還可以利用一些少數(shù)民族中和英語的相似發(fā)音的語法現(xiàn)象,激發(fā)學生興趣,如:佤語中“dai”(死亡)和英語單詞die發(fā)音相同,就可使學生留下很深印象。一旦學生興趣高漲,閱讀技巧的教學便可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王篤勤.英語教學策略論[M].北京外語教學研究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 云南省雙江縣第一完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