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紅梅
摘 要:隨著青春期學生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的增強,他們會迫切地希望擺脫成人的管制,其身心處在一種非平衡狀態(tài),容易產生逆反心理。本文以中職學校為研究對象,闡述了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以及矯正措施。
關鍵詞:中職學生 逆反心理 疏導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a)-0250-01
逆反心理是一種不正常的心理反饋形式,它是同老師、社會的要求和意愿相違背并做出相反行動的心理過程。逆反心理男女老少皆有,而青年學生尤甚。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現象:老師、學校要求學生這樣做,而學生偏要那樣做,這實際上就是逆反心理作用于人的思想而產生的結果。
逆反心理及其表現形式,可劃分為內隱的逆反心理和外露的逆反心理兩種類型。內隱的逆反心理情感反映不明顯,它是一種消極的對抗形為,如不參加集體活動等。這種情況在多數內向性格的學生中常見。外露的逆反心理是一種積極的對抗行為,表現為同教育者發(fā)生激烈的沖突,如學生頂撞老師、集體罷餐、罷課等。
那么,形成逆反心理的原因有哪些呢?我認為,大體上可分為主觀、客觀兩種。
(1)主觀上,青年學生特殊的心理牲是形成逆反心理的內在因素。
據統計,目前大中院校在校學生年齡平均為20歲左右,從生理學上講,這個時期的學生正由青年初期向青年中期發(fā)展,身體發(fā)育處于項峰,他們在外部變化很突出的同時,也開始了內部整理階段,各種機能相互調節(jié)與復雜化過程開始加速了。這種生理上的明顯變化隨著升學的成功、知識的增多和活動等的擴大,使腦的機構與機能得到空前的極大發(fā)展,隨著生理上的變化,心理上的自我意識增強了,求異的心理特征非常明顯。如有些同學注意廣泛獵取各種知識,如天文、地理、時速政治等;有的注意追求自己所喜愛的學科中的深遠知識,特別是同不于眾的觀點列使他們感興趣,活動中爭強好勝,總想用與眾不同的方式,手段或成績引起周圍人的注意。這個時期在心理學上稱為急風怒濤時期、最難年齡期、心理斷乳期,可以對一些問題難免產生一種偏頗,或對他們的心理上反感的批語、指教產生一種抵抗,甚至同教育者發(fā)生激烈的沖突。
另外,當代學生絕大多數多是家中的獨生子女,在他們身上即有在家中形成的唯我獨尊、自私霸道,又具有生活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特點,再加上他們思想的深度不足,對蘊含在生活中的哲理把握不足,自我意識增強了,而心理上的承受能力很弱,因此,他們渴望成才,對贊許的需要敏感,但又要求過高過急,思想活躍,勤于思考,但缺乏正確的指導思想,遇到問題往往強求和偏激,敢于發(fā)表意見,提出問題,但是有無政府主義的影響,求知欲旺盛,強烈追求各種新鮮的知識,迫切希望了解外部世界,但是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夠。有時候,會把糟粕當精華,罷課、罷餐以及其它強硬性對抗行為的出現,恰恰是他們弱點的大暴露,思考問題的方式,方法不成熟。
(2)客觀上,方法不當,情感對立是形成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
聽說一所學校發(fā)生了一次罷課事件,原因很簡單:任課老師是剛出校門的大學畢業(yè)生,講課時漫不經心,同學問了他一個問題,他說:你們還不如小學生。大大刺傷了學生們的自尊心,還有一名女體育老師,一名男同學遲到了,她在眾人面前讓他出列,并挖苦他,這名男同學當場和老師項撞,旁邊的兩名老師勸說,他出口不遜,最終受到紀律處分。
因此,事實表明,在對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方法和感情是極其重要的,方法適當,頑石能化,方法不當,就會造成師生之間感情對立,關系緊張。教育者與被教育者感情不協調源于逆反心理,而這種緊張關系一經形成,被教育者便對教育者產生經常性的逆反心理,用仇視的目光,變態(tài)的心理對抗教育者,不管教育者講的話對與不對,皆予以反對,形成惡性循環(huán)。
那么,逆反心理形成之后,如何行之有效地去矯正呢?我們認為可以用下列措施。
(1)理論疏導。
理論疏導,即是心理疏通思想,事情發(fā)生后,使學生獲得理性的認識,使受教育者幡然悔悟,改正缺點,糾正錯誤。
理論疏導,要注意三性:真理性、針對性、反復性,還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要從調動學生內在進取心上下功夫,必須認識到,青年學生有一種獨立自持的品格,他們往往喜歡通過自己的比較選擇生活,不希望居高臨下的空洞的指教,對一些正確的理想教育,理論疏導,他們也會錯誤地認為是牽著他們走路。他們最反感“只許這樣,不許那樣”的要求,所以,在理論疏導中,要注重論理,論理的目的在于服人,不能簡單地施以“禁令”奉之“棍棒”。
(2)感情疏導。
我國教育學家夏正尊先生說:“教育之下,不能沒有感情,沒有愛,如同池塘之中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為池塘,沒有感情設有愛就沒有教育”。
逆反心理形成后,導致學生犯了錯誤,做為教育者,不是耐心地教育,而是用行政命令壓服,這樣,限制、苛求、批評越多,學生的反抗情緒就越強。
青年學生在性格上有一種執(zhí)拗性、倔強、任性,容易沖動,喜歡反抗、攻擊,容不和他們對別人的批評,因此感情疏導時,要根據學生消沉、沖動,刺激等做出具體分析,要“攻心為上,以情感人”。
在感情疏導中,要努力做到三心:熱心、細心、耐心,達到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程度。
在工作中,我們認真吸引經驗教訓,注意工作方法,盡量避免與學生發(fā)生沖突,防止矛盾激化,切實解決學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領導、老師經常深入到學生之中。
通過實踐,我們感到,不斷矯正逆反心理,不斷克服學生的不良個性,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
參考文獻
[1] 曹鈞.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相關因素分析[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8(12).
[2] 陳新.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研究述評[J].河南社會科學,2007(2):108-111.
[3] 蔡振華.談中專生逆反心理的形成誘因及對策[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1(7):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