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實施高中歷史新課標教學中,如何體現(xiàn)新的教育理念、落實發(fā)展新課標、運用新的教學材料等,都需要通過在教學課堂上的實踐來實現(xiàn)。新課標下的教學要求歷史教師提高自身的知識與素質,積極進行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探討,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把知識教學融入到靈活的情景教育中,使高中的歷史教學在實踐中得到發(fā)展,為國家培養(yǎng)出新一代高素質的優(yōu)秀學生。
【關鍵詞】高中歷史 新課標 教學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7-0054-01
一、新課標下高中歷史教學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
1.大環(huán)境下不穩(wěn)定的教學環(huán)境。在中國實行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無論是學校,高中學生還是教師,都面臨著“高考”這一個共同的目標,在巨大的升學壓力之下,教師采取的都是“填鴨式”的教學計劃,這就使得原本生動而富有趣味性的教學都淪為有目的性的升學教學。課堂上更是一味的灌入高考的思想,這就使得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日益減弱甚至產生厭惡的情緒。
2.教師缺乏對新課標的認識與了解。在教學中,教師事實上就是每一門課程的傳授者,在新課標下,對于歷史的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提升學生課堂上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因此,要從根本上對教學的質量進行提升,對于教師而言,首先應該對新課標有最直觀的認識與領會,但目前大多數(shù)高中歷史老師并沒有深入理解新課標的意識。
3.新的教學模式缺少前車之鑒。當前的教育模式融入了新的教學理念與活力,但這些都是一種全新的嘗試,是在不斷的探索過程中得以創(chuàng)新的,事實上是缺少教學參考的。由于缺乏教學參考與教學經驗,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更多的是保守為主,雖有改變卻不敢從根本上加以改變,所以,在教學課堂上更多的是從課堂的積極性與學生的自主性進行調動,而不是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導者,對歷史嚴肅性的保留就成為導致新課標發(fā)展一直處于落后與停滯發(fā)展的重要原因。
二、創(chuàng)新高中歷史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如今,“應試教育、填鴨式、灌輸式”都是高中歷史主要的教學模式,教師大多以教學大綱作為教學的目標,而學生的學習目標就是對課本的歷史知識進行死記硬背,課堂上教師很少培育學生的學習思維與實踐能力,因此,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重點應該著眼于對教學模式進行革新與開放,著眼于教學的多樣化與情境融合。創(chuàng)新高中歷史教學模式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教師的教學質量都有明顯的好處。
社會與歷史的發(fā)展都離不開思想素質的提升,為了迎合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對學生的素質進行全面的提升就是重中之重,教育的創(chuàng)新在于尊重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對學生的潛在能力進行重點的開發(fā),培養(yǎng)出具有健全性格的學生。在素質教育中,高中歷史教育是一個有效的改革重點,歷史教學重點是對學生的個人情操與身心健康進行培育,對中華民族精神進行弘揚,從根本上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進行提升,形成一個正確的三觀思想。所以,革新與發(fā)展高中歷史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創(chuàng)新發(fā)展自然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三、探索新課標下高中歷史教學創(chuàng)新模式
1.對教師的素質進行提升。高中的歷史教師一般都具有本科以上的學歷,自身具有的歷史知識是毋容置疑的,但是課堂教學僅僅具有深厚的知識是不夠的,課堂教學更講究的是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學生對教師所傳授知識的收獲。
教師必須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而不僅僅從歷史專業(yè)知識進行提高,更重要的是不斷從心理學、教育學等新的發(fā)展領域進行充實,在課堂上,重點把握對學生知識的引入,而不僅僅一味對課本知識進行死記硬背,創(chuàng)新發(fā)展對教學局面進行多方面的拓展,在新的教學理念下,更新原有的教學模式,從學生學習興致入手才能保證歷史教學有效的開展。
2.對原有教學模式進行革新。在課堂上,教師要想有根本上的創(chuàng)新,必須把握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才能實現(xiàn)對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在學校,教師與學生應該是一種平等、共同發(fā)展的關系,而不是教師高高在上,學生被動接受,這樣的教學效果肯定不盡人意。
在教學實踐中,需要在發(fā)展與開發(fā)新的教學模式的前提下,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意識,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導,只有求知欲旺盛,才能提高教學的質量。對于教師而言,傳統(tǒng)教學方式固然重要,但是教師也可以適當?shù)睦枚嗝襟w的優(yōu)勢條件,將學生的思維空間打開,使用多媒體教學不僅能將圖文進行結合,化靜為動,最重要的是能將枯燥的書本知識轉變?yōu)樯鷦拥男蜗螅ぐl(fā)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如教師在制作教學課件的時候,可以從學生的不同基礎入手,制造有針對性的問題,采用階梯式的提問,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體驗到回答問題成功的喜悅,繼而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與自信心。
3.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對于學生而言,興趣有著最為神奇的力量,能在潛移默化中起到最有效的作用,素質教育的重點在于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有效的優(yōu)化,減少學生學習的思想負擔。高中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只靠死記硬背是不夠的,只有對歷史的學習具有濃厚的興趣,才能使得教學更加事半功倍。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卑盐諏W生的興致點,激活課堂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活躍興奮,才能積極的開展新課標教學任務。高中生求知欲強,學習興致高,課堂學習更為主動,如果能讓學生積極的參與教學,教學的目標更容易實現(xiàn)。教師在把握課本知識的同時,融入情境教學,采用較為新穎的教學方式與豐富的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致,如在課堂上適時的播放歷史紀錄片,展示相關的圖片及數(shù)據說明,在教學設計時,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組織學生走入歷史文化館或博物館,切身的去了解歷史,再采用小組討論,表演等形式,增添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才是課堂上的主人翁。
四、小結
21世紀知識的發(fā)展靈魂是創(chuàng)新,培育創(chuàng)新人才離不開創(chuàng)新教育,21世紀發(fā)展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育一批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與能力、能對社會發(fā)展有推進作用的優(yōu)秀人才,這是社會發(fā)展與教育進步的關鍵。教育既是一門學科,也是一門藝術。相關研究顯示,歷史課被認為是高中學科中最枯燥乏味的課程之一,除了課本知識的趣味性低、知識量大之外,課堂教學的乏味也是重要原因。因此,只有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才能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激情與氛圍,充分保障歷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賈玲.高中歷史創(chuàng)新式教學模式探析[J].新疆教育,2013(04).
[2]陳佩霞.新課標下高中歷史教學互動模式探析[J].教育界,2011(08).
[3]唐彥.淺析新課標下的高中歷史教學[J].知識經濟,2012(05).
作者簡介:
潘明足(1971.6-),男貴州省三都縣人,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