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琴
【摘 要】作為語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委婉語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因為它以間接、含蓄、愉悅的說法代替直截了當、令人不悅的說法,從而使交際順暢。死亡作為人們普遍忌諱的話題,則更需要委婉語來表達。人們表達死亡有很多種方式,其中絕大部分的表達是通過隱喻的方式實現(xiàn)的。本文通過從隱喻的角度分析現(xiàn)代漢語中死亡委婉語,揭示隱喻視角下死亡委婉語的效果。
【關鍵詞】死亡委婉語 死亡隱喻 認知
一、委婉、委婉語、死亡委婉語
委婉,是語言使用中人們協(xié)調(diào)人際關系的一個重要手段,陳望道先生在他《修辭學發(fā)凡》一書中把它定義為“說話時遇有傷感惹厭的地方,就不直白本意,只用委曲含蓄的話來烘托暗示的,名叫婉轉(zhuǎn)辭?!边\用了委婉辭格的語言就是委婉語。作為人類語言中的一種普遍現(xiàn)象,委婉語是一種用不冒犯人、令人愉快的詞語去替代直截了當?shù)?、易觸怒人的詞語,即用好聽的話來掩飾事實的修辭手法。它使得人們之間的交談盡量免去粗俗失禮,避免難堪尷尬,最終達到美化措辭和遮掩真相的效果。從古至今,人們普遍避諱死亡這一自然現(xiàn)象。提及死亡,人們都會表現(xiàn)出焦慮和恐懼的情緒,這是人類的正常心態(tài)。一般來說,人們既害怕死亡,也不愿提 “死”這個可怕的字眼,生怕它會帶來不幸。然而在現(xiàn)實的言語交際中又不得不提及它,這樣就衍生了“死亡”的委婉說法。
二、隱喻
隱喻是一種用一種事物暗喻另一種事物的比喻,是在彼類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體驗、談論此類事物的心理、語言和文化行為。隱喻普遍存在于人們的日常語言中,是人們思維和語言行為的基本認知能力。從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到現(xiàn)在,對隱喻的探索與研究已經(jīng)從修辭學擴展到語言學和認知心理學,又進一步延伸到語義學和語用學。尤其引人注目的隱喻研究熱點是從認知語義學的角度來研究隱喻。Lakoff和Johnson著的Metaphors We Live by一書對隱喻研究產(chǎn)生了革命性的影響。Lakoff和Johnson的隱喻理論認為隱喻在本質(zhì)上是概念性的,它不僅僅是一種語言形式,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人類思維和行為的方式。
三、現(xiàn)代漢語中死亡委婉語的隱喻表達
(一)死亡是旅途的結(jié)束,現(xiàn)世的離開
在日常生活中,人類最主要的活動都體現(xiàn)在衣、食、住、行上。這個“行”指離開家踏上旅途和結(jié)束旅途返回家中。根據(jù)這個經(jīng)驗,就形成了“人生是旅途”的隱喻。因此,生命的終結(jié)是人生旅途的結(jié)束,用“離開”來表示“死亡”這一隱喻。例如 “離開人世,謝世,與世長辭,過世,走了,歸西,歸天,見老祖宗,見馬克思,升天,疾終”等都表示死亡的意思。在此隱喻中,死亡便被映射為從現(xiàn)世的離開到另一更加美好的世界,人并沒因死亡而灰飛煙滅,而是在另一世界繼續(xù)生活。這是對人生的美好愿望,由此達到對死亡的恐懼以及生者悲痛的減少。
(二)死亡是睡眠或休息
中國有句諺語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休息是人類必不可少的狀態(tài),休息時人處于靜止無意識狀態(tài)。人們常用這種狀態(tài)來映射人死時的情形。因此,就出現(xiàn)用休息來隱喻死亡的說法,體現(xiàn)人們對死亡最真實最直觀的理解?,F(xiàn)代漢語中用“長眠,永眠,安息,沉睡,永遠睡著了等”來隱喻死亡。在此隱喻中,將睡眠投射到死亡是因為睡眠和死亡有相似點,都處于無意識靜止狀態(tài)。在此意義上,死亡確實是睡眠是休息,不過不是普通的睡眠,而是永恒的睡眠。通過這種投射,死亡與睡眠的相似點得以突顯,而死亡帶給人的悲傷恐懼則被隱藏掩蓋起來,對人們起到了心理安慰的作用。
(三) 死亡如草木凋零
人類的死亡是植物的死亡。在農(nóng)耕時代,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依據(jù)植物生長周而復始的循環(huán)周期來表達。一棵植物從種子開始,就要經(jīng)歷春生、夏茂、秋實、冬枯的過程;人類要經(jīng)歷幼年、青年、壯年、老年。人們把對植物和生命相似的認知感悟聯(lián)系在一起,把人生的不同階段與植物生長的不同階段相對應。落葉對應死亡的來臨或是老年,枯萎對應死亡,現(xiàn)代漢語中用“夭折,凋零,蘭摧玉折,曇花一現(xiàn),葉落歸根”等來隱喻人類的死亡。
(四)死亡是謝幕
這一隱喻源于人生是場戲。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每個人在舞臺上表演這自己的角色,每個人都有出場登臺表演的時候,也有謝幕走到屏幕后的時候。最后一場戲一謝幕就與人在世上的最后階段——死亡相對應。如:
<1>中新社北京2011年10月21日 電題:卡扎菲69年“瘋狂人生”謝幕
<2>廣州日報:喬布斯去世 傳奇CEO謝幕(大洋網(wǎng)-廣州日報,2011年10月07日)
結(jié)語
委婉語作為協(xié)調(diào)人際關系的重要手段,成為漢語語言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現(xiàn)代漢語中死亡委婉語的大量隱喻性語言一則說明人們利用具體思維描述死亡這個抽象概念的認知機制,二則說明人們出于對死亡的害怕利用婉轉(zhuǎn)含蓄的表達方式來表達死亡,減少對死亡這個自然現(xiàn)象給人們帶來的恐懼。
【參考文獻】
[1]陳望道.修辭學發(fā)凡 [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2]林偉. 論英漢死亡委婉語中死亡隱喻的相似性[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與教學),2009(4):11-13.
[3]王文斌. 隱喻的認知構(gòu)建與解讀 [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4]束定芳,徐金元. 委婉語研究:回顧與前瞻[J].外國語, 1995(5):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