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根
美國十分重視中小學生的品德教育,在21世紀之初,美國政府就曾提出:“為了使國民適應(yīng)社會發(fā)展的要求,克服發(fā)達的生產(chǎn)力和高度物質(zhì)文明與國民的精神道德水平不相協(xié)調(diào)的矛盾,應(yīng)當在思想道德教育上進行一次革命,把加強和改進思想道德教育管理作為面向21世紀教育的重要目標?!盵1]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曾在1997年2月的國情咨文中特別強調(diào),要恢復美國的國際競爭力,必須從培養(yǎng)人開始抓起,學校必須加強學生的品格教育。美國前總統(tǒng)里根、布什也曾多次發(fā)表演講,強調(diào)道德教育在美國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敦促恢復傳統(tǒng)的價值觀教育,加強品德教育。
美國的中小學品德教育并沒有專門的教材,而是將品德教育滲透到課程教學之中,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接受品德教育的熏染,使他們將規(guī)范的品德行為內(nèi)化為固有的心理品質(zhì),使每個學生都能夠自覺成為遵守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公民。其品德教育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以宣講歷史和敬國旗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
美國是一個十分看重個人發(fā)展價值的國家,強調(diào)了個人奮斗是個人發(fā)展的動力要素。培養(yǎng)的學生雖然集體觀念比較淡薄,但是,學校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卻從來就沒有放松。他們采取的辦法是:一是通過課堂向?qū)W生講述世界史上的一些愛國主義者的故事、組織學生參觀歷史博物館和紀念館,尤其是本國歷史上的諸如獨立宣言、南北戰(zhàn)爭、二次大戰(zhàn)等值得美國人驕傲的史實,宣傳美國的民主、自由、強盛,以此來灌輸美國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二是通過升國旗和課堂懸掛國旗等來影響和增強學生的愛國熱情。升國旗是美國中小學校的重要活動,學校里在舉行一些重要儀式時都要升國旗,學生們整齊地站在國旗下,手放在胸前,虔誠而莊嚴地念道:“我效忠于國旗和美利堅合眾國?!痹谠S多中小學里,每天早晨上課前學生都要面對國旗宣誓,然后才能到教室上課。在課堂上,每個教室里的講臺上方都懸掛著一面國旗,讓學生處處都能看到國旗的存在。在美國人看來,國旗是國家的象征,愛國旗就是愛國家,處處見國旗就是處處見國家,時時見國旗就是時時想國家[2]。
二、師生互動,用溫情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
美國的中小學課堂是一種真正的師生互動課堂,教師很少一直站在講臺上給學生講解,而是融身在課堂中間,以同等身份參加學生的討論,接受學生的提問。使學生感受到了老師對他們的尊重,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威嚴。教師與學生所建立的雙向互動的和諧關(guān)系是以教師與學生的心靈溝通為出發(fā)點的,老師并不強迫學生要去干什么,而是處處尊重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例如紐約科特蘭巴里小學一位叫貝克的小學生的父親抓到了一只小松鼠,關(guān)在一個小籠子里給兒子玩。小貝克每天將小松鼠帶到學校里玩耍,大家建議小貝克將松鼠放生,可小貝克死活不依。教師莫妮小姐并沒有急于讓小貝克將小松鼠放生,而是每天帶些花生干果之類的東西給小松鼠吃。小貝克對莫妮小姐十分信任。有一天,莫妮小姐帶著小貝克來到郊外,對小貝克說:“你認為小松鼠有媽媽嗎?”小貝克說:“它有媽媽?!蹦菪〗阏f:“如果你被別人關(guān)在一個籠子里,讓你整天見不到媽媽,你會怎么想呢?”小貝克忽然明白了,他打開籠子,將小松鼠放生。又如紐約貝爾·謝爾曼小學老師琳達·尼克爾,在一個二年級班開學時,發(fā)現(xiàn)公開一些自己的私事可以與學生建立起溫暖、開放的關(guān)系,就把自己當學生時所寫的日記公開給學生看。學生從老師那工整的字跡和美麗的語言中受到了感染和啟發(fā),立即與老師建立起了和諧融洽的關(guān)系,他們主動和老師談心、交流[3]。美國中小學教師常常以這樣的師生關(guān)系來促進學生美好品德的形成。
三、以講授宗教和社會學課程促進學生美好品德的形成
美國的品德課與中國的思想品德課是不一樣的,中國從小學開始就向?qū)W生講共產(chǎn)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道德,灌輸無神論。而美國卻是以宗教的形式來影響學生的品德。美國的基督教與中國的佛教相似,都是以勸惡行善為基本教義的,同時也要讓人相信神和上帝。美國是一個科學技術(shù)高度發(fā)達的國家,他們是不會相信神和上帝的,但為什么還要勸人相信神和上帝呢?是因為美國人把神和上帝看作是人類精神的主宰,一個人做了違背道德良心的壞事,上帝是看得最清楚的,如果不去向上帝懺悔,必然會受到懲罰?;浇烫岢屏?、熱情、寬恕、助人,宣揚行善積德,而且把它貫穿到人的生命整個過程之中。“應(yīng)該說,宗教對美國青少年‘品德教育產(chǎn)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對他們形成良好的道德價值觀有相當?shù)挠绊??!盵4]
美國的另一個對中小學生品德產(chǎn)生影響的是講授社會學課程,這也是美國不同于中國的地方。所謂社會學課程其實是一種課堂社會事例的講述和討論課程。老師經(jīng)常講述一些社會上發(fā)生的事例讓學生討論和決定應(yīng)該如何做,然后進行評價和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位于加利福尼亞州雷蒙里沃特小學六年級的教師帕薩路戈先生是一位給學生講社會學課的教師,他的課很受學生歡迎。他經(jīng)常設(shè)置一些社會生活中的情境讓學生們?nèi)嵺`。有一天他看到一個男孩子在操場上打一個女孩后,帕薩路戈先生非常難過,他用這一問題引伸到丈夫在肉體上虐待妻子的問題,并且說你們現(xiàn)在就打女孩子,那么你們長大后就是打妻子的那種人,如果仗著自己的強壯去打一個女孩子或者一個女人是懦弱和沒有男子漢氣概的表現(xiàn)。學生們對這一件事情進行了激烈的討論,他專心聽大家發(fā)言,然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學生們都上了一堂難忘的道德課。他讓學生討論的題目還有:諸如你駕車撞傷了行人,而當時又沒有任何人看見,你應(yīng)該怎么做?當你駕車到一個地方,見到路上躺著一個被別人的車撞成昏迷的人,你應(yīng)該怎么做等等[1]。這種社會學課堂在美國中小學里普遍受到重視和歡迎。
四、避免課堂懲罰,引導學生重視生存規(guī)則
美國人很看重生存中的道德規(guī)則。他們認為,生存中的必要規(guī)則不是依靠懲罰得來的,而是依靠感化讓學生明白遵守規(guī)則的道理而自覺自愿去遵守規(guī)則的。例如考試作弊是一種不守規(guī)則的現(xiàn)象,如何讓學生不作弊呢?美國人嘗試了很多辦法,而最有效的辦法是讓學生明白作弊是一種欺騙自己的不誠實的行為。哈佛大學一年級英語教師赫伯特·克萊梅爾教授在給新生上第一堂課時給他們講了這樣一個事例:有一年,在一個新生班交來的第一批論文中,有一個女同學寫的論文是抄襲的。我把卷子退給學生說,你們中間有一個人抄襲別人的論文了,你們知道這個人是誰,請在15分鐘之內(nèi)將論文放進我的信箱,我將不再追究此事。15分鐘過后,論文已經(jīng)放進了信箱,可那個作弊的學生對我什么也沒有說,而在這一學期余下的時間里,我也許沒有跟她說過三句話。十年之后,在一次大學英語教師會議上,一個年輕的女士走到我的跟前,她就是從前那個作弊的學生,如今她也是一位英語教師。她對我說“當我交上那篇抄襲的論文時,您給了我一個終身難忘的教訓,您沒有對我進行道德說教,但我已經(jīng)知道了作弊是錯誤的,看到了您的痛苦和氣惱,我知道您非常在意人的品行,當然現(xiàn)在我知道了,您不可能是一個沒有道德感的學究?!盵3]美國學校所采取的人性化課堂很值得我們借鑒。
五、思考與啟示
美國學校的品德教育從表面上看并不大張旗鼓地宣傳,但實際上美國卻十分看重品德教育對青少年成才和發(fā)展的重要作用。他們不重形式只重實際,從始至終都把品德教育貫注在學校教育之中,尤其是品德課堂,注重品德教育對各學科教學的滲透,強調(diào)人性化的課堂教學與管理,并把倫理規(guī)范作為學校教育的綱領(lǐng)性主題。結(jié)合近年來我國中小學德育的現(xiàn)狀,以及學校管理者和教師過分看重懲戒的作用而忽視了與學生的心靈溝通,導致德育課堂不協(xié)調(diào)、不和諧,甚至出現(xiàn)了一些傷害中小學生的惡性事件。這些都是我國中小學德育中存在的和亟待改革的問題。
從以上可以看出,美國的品德教育對我國的中小學德育具有很好的借鑒和啟示作用。
參考文獻
[1] 程晉寬.中、日、美三國道德教育比較研究.外國中小學教育,2005(10).
[2] 張海蓉.美國中小學德育的途徑、方法及借鑒意義.班主任之友,2005(6).
[3] 托馬斯·里克納.美式課堂—品質(zhì)教育學校方略.劉冰,董曉航等譯,??冢汉D铣霭嫔?,2001.
(責任編輯 付一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