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東 郭艷萍
【摘 要】閱讀近年來關(guān)于板藍根研究的國內(nèi)外文獻資料,對近年來國內(nèi)外板藍根化學成分、藥理作用進行整理,總結(jié)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板藍根化學成分眾多,為進一步揭示板藍根的藥理作用與臨床研究提供了科學依據(jù)。
【關(guān)鍵詞】板藍根;化學成分;藥理活性;不良反應(yīng);研究進展
板藍根(Isatidis Radix)為十字花科菘藍屬植物菘藍Isan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燥根[1]。板藍根是我國傳統(tǒng)中藥,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上品。味苦,性寒,歸心、胃經(jīng),功效清熱解毒,涼血利咽。本文就有關(guān)板藍根化學成分、藥理活性的最新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1 板藍根化學成分
板藍根含生物堿類包括吲哚類生物堿,如靛藍、靛玉紅[2]、2,3-二羥基-吲哚-乙腈[3]等,喹唑酮類生物堿如色胺酮、2,4(1H,3H)喹唑二酮[4]等,喹啉類生物堿如依靛藍雙酮[5]等,黃酮類生物堿如異牡荊苷、蒙花苷[5]、新橙皮苷、甘草素[6]等及其他類生物堿如板藍根乙素、板藍根丙素等;還含有芥子苷類如黑芥子苷等,含硫類化合物如表告依春[7]等,有機酸類如吡啶-3-羧酸、順丁烯二酸等,核苷類如腺苷、尿苷、鳥苷等,糖類化合物如蔗糖、β-正丁基-D-塔格糖苷[8]、鼠李糖[9]、多糖等,氨基酸、微量元素、香草醛、正十二烷、β-谷甾醇、γ-谷甾醇、胡蘿卜苷等。
2 藥理活性
2.1 抗病毒作用
劉盛[10]等以板藍根水提醇沉液,采用雞胚法做抗病毒實驗,測定板藍根對甲型流感病毒的直接作用、治療作用和預防作用,有效率分別為100%,60%,70%。黃芳[11]等比較了板藍根水煎液、板藍根總生物堿及表告依春單體在大鼠體內(nèi)藥代動力學行為,結(jié)果提示抗病毒部位應(yīng)在水提物和板藍根總生物堿部位。
2.2 抗菌作用
板藍根水浸液及其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多種細菌均有抑制作用。鄭劍玲[12]等采用試管稀釋法檢測板藍根提取物對各實驗菌的最小抑菌濃度,證實板藍根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其中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最為明顯。
2.3 抗內(nèi)毒素作用
許平[13]等試驗結(jié)果顯示,腹腔注射5ml/kg板藍根磷脂脂質(zhì)體對內(nèi)毒素血癥小鼠巨噬細胞膜脂流動性有極顯著保護作用(P<0.01)。劉云海[14-16]等從板藍根中分離出抗內(nèi)毒素活性部位F022部位,該部位能顯著延長卡介苗或放線菌素D增敏的小鼠受脂多糖致死攻擊后的生存時間,降低其死亡率,并能抑制LPS刺激小鼠肝、脾、腎組織中moesin mRNA表達,抑制LPS刺激鼠巨噬細胞分泌炎癥因子(TNF-a,IL-1,IL-6,NO)的過度釋放,且有劑量依賴性。湯杰[15]等發(fā)現(xiàn)板藍根可顯著降低內(nèi)毒素性播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家兔血清過氧化脂質(zhì)水平,提高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從而拮抗內(nèi)毒素的生物效應(yīng)。
2.4 解熱作用
包翠屏[18]報道,板藍根含片能降低傷寒、副傷寒三聯(lián)菌苗所致家兔體溫升高。林愛華[19]等發(fā)現(xiàn)板藍根F022部位對LPS所致兔發(fā)熱模型亦有良好的解熱作用。
2.5 抗炎作用
非特異性抗炎實驗表明,板藍根明顯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腫脹、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角叉菜膠所致的大鼠足腫等急性炎癥,同時在大鼠棉球肉芽腫等慢性炎癥模型也表現(xiàn)一定的抗炎作用[20-21]。Wang[22]等在篩選抗SARS中成藥的藥理實驗中確證板藍根能顯著拮抗細菌、病毒引起的炎癥反應(yīng)。
2.6 抗癌作用
在體外細胞培養(yǎng)時,板藍根注射液(φ=50%)對小鼠Friend 紅白血病3CL-8細胞有強大的直接殺傷作用[23]。
2.7 活血化瘀作用[24]
板藍根對二磷酸腺苷誘導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有顯著抑制作用,尿苷、次黃嘌呤、尿嘧啶、水楊酸等在0.21mg/ml最終抑制率分別為18.2%、24.2%、10.8%、20%。
2.8 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
板藍根低極性流分對多形核白細胞化學發(fā)光有雙向免疫活性,在低濃度時具有激活作用,在高濃度對具有抑制作用[25]。
2.9 清除自由基作用
秦符[24]等用快速低壓干柱層析法從板藍根中分離出一個高極性流分及其亞流分,流分B,C,D中具有清除自由基作用的活性成分,且隨濃度的變化而出現(xiàn)起狀。
3 結(jié)語及展望
3.1 板藍根的不同活性部位、化學成分顯示出不同的藥理活性,板藍根可能是通過多種化學成分,多靶點、多途徑地作用于機體,從而發(fā)揮其藥效。因此有必要盡快找到發(fā)揮各藥效的活性部位,進行深入的研究與開發(fā)。
3.2 目前板藍根尚缺乏有效的質(zhì)量控制研究,應(yīng)通過對其系統(tǒng)的進行物質(zhì)基礎(chǔ)研究,構(gòu)建板藍根藥材(及其制劑)的指紋圖譜,建立高效、微量、快速、準確的板藍根活性物質(zhì)的評價方法和指標體系。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一部[S].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191,800.
[2] 羅巍偉,賀英菊,王凌,等.HPLC測定板藍根提取物中靛藍和靛玉紅的含量[J].華西藥學雜志,2004,19(6):455-456.
[3] 李彬,陳萬生,鄭水慶,等.四倍體板藍根中的兩個新生物堿[J].藥學學報,2000,35(7):508-510.
[4] 安易強,賈曉斌,陳妍樺,等.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不同產(chǎn)地板藍根中2,4(1H,3H)喹唑二酮含量[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0,25(2):275-277
[5] 李彬,陳萬生,張漢明,等.四倍體板藍根中的一個新生物堿[J].藥學學報,2003,38(6):430-432.
[6] 安易強,賈曉斌,陳彥,等.RP-HPLC測定不同廠家板藍根顆粒中表告依春的含量[J]. 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09,24(4):529-531.
[7] 何軼,魯靜,林瑞超.板藍根化學成分研究[J].中草藥,2003,34(9):777-778.
[8] 方建國,王少兵,徐晗,等.板藍根化學成分研究(Ⅰ)[J] .中草藥,2004,35(8):845-846.
[9] 張體祥,李艷福,劉捷,等.板藍根多糖的分離純化及其單糖組成的研究[J].河南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21):13-17.
[10] 劉盛,陳萬生,喬傳卓,等.不同種質(zhì)板藍根和大青葉的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00,21(3) :204 -206.
[11] 黃芳,熊雅婷,徐麗華,等.板藍根不同提取物中抗病毒成分表告依春在大鼠體內(nèi)的藥代動力學[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2006,37(6):519-522.
[12] 鄭劍玲,王美惠,楊秀珍,等.大青葉和板藍根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J].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2003,15(1):18-19.
[13] 許平,王新春,劉北彥.板藍根磷脂對內(nèi)毒素血癥小鼠巨噬細胞膜脂流動性的影響[J].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學報,2004,38(4):333-335.
[14] 劉云海,方建國,王文清,等.板藍根抗內(nèi)毒素活性有效部位研究(Ⅰ)[J].中南藥學,2004,2(4) :195-198.
[15] 劉云海,林劍國,雷婷.板藍根有效部位對脂多糖致小鼠血清中TNFα和NO的影響[J].中草藥,2003,34(2):152-154.
[16] 林劍國,劉云海,石淑仙,等.板藍根有效成分對脂多糖刺激小鼠體內(nèi)組織moesin mRNA表達的影響[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02,22(10):579-581.
[17] 湯杰,施春陽,方建國,等.板藍根對內(nèi)毒素性DIC家兔血清LPO,SOD水平的影響[J].醫(yī)藥導報,2004,23(l) :4-5.
[18] 包翠屏,陳百泉,許啟泰.板藍根含片的解熱鎮(zhèn)痛及抗炎作用研究[J].河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2003,22(3) :25-27.
[19] 林愛華,方淑賢, 方建國,等.板藍根F022部位抗內(nèi)毒素活性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2,27(6) :439-441.
[20] 衛(wèi)瓊玲,同杏蓮.板藍根的抗炎作用[J].開封醫(yī)專學報,2000,19(4) :53-54.
[21] 湯杰,施春陽,徐晗,等.板藍根抑菌抗炎活性部位的評價[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03,23(6) :327 -329.
[22] Wang Zhi-min, Zhu Xiao-xin, Cui Xiao-lan,et al. Screen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remedies for SARS Treatment[J].China J Chinese Materia Medica,2003,28(6):484-487.
[23] 梁永紅,侯華新,黎丹戎,等.板藍根二酮B體外抗癌活性研究[J].中草藥,2000,31(7):531-533.
[24] 秦箐,賀海平,Soren Brogger Christensen,等. 中藥板藍根兩個高極性流分的分離及其活性的研究。中藥板藍根兩個高極流分的分離及活性的研究[J].中國藥理學通報,2001,17(6):714-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