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心陽
前些日子,一連收到幾個北京朋友的手機短信,告知他們海南、廣西等外地的手機號碼。我回電話問:“在北京待著好好的,為什么使用外地號碼?”回答是:要在外地待些日子,會經(jīng)常不在北京。
近日,有位外地朋友要在北京租房,他在網(wǎng)上挑到了一套理想的房子,讓我見一下房主,確認(rèn)房子的各項設(shè)施并代繳訂金。
我見到了房主,房子周邊環(huán)境、裝修以及各項設(shè)施都不錯,訂金也代繳了。閑下來便問房主為什么將房子出租。他笑笑:“已有一年沒在這里住了,我一直住在山東威海。”
“老家山東的?”
“不,祖籍就是北京的。原是首鋼職工,退休幾年了,老伴去世了,兒子有自己的住房?!?/p>
“那你為何要去威海?”
“那兒好啊。您不知道海邊的空氣有多好,我住下都舍不得回來。北京我可能是不怎么住了。”
“長期居住外地,經(jīng)濟上會不會有問題?”我問。
“您老外了,不僅不會有問題,我還賺了?!彼麡分?,“您看我現(xiàn)在出租的房子,每年租金四萬多元,加上退休金一年有三萬多元??晌以谕W夥棵磕瓴呕ㄎ迩г卟?、魚肉、水果不僅新鮮而且比北京便宜,海邊釣魚、游泳是免費的,打球、保健、娛樂等費用也不貴。您說這合算還是不合算?”
“年老病多,醫(yī)療可能是個問題。”我擔(dān)心起這一點來了。
“醫(yī)療關(guān)系走到哪就能轉(zhuǎn)到哪,在那邊看病一樣。”他說。
我沒什么話說了,看看他老實的外表,其實揣著一肚子精明。由此,我想到兩個月前,北京的一位同學(xué)勸我跟他一起到丹東鴨綠江邊買江景房,還有一位同學(xué)早些時候勸我到渤海灣邊的錦州買海景房……當(dāng)然,也想到了前文提到的那些增加了海南、廣西等外地手機號的朋友……
終于,我明白了,北京人正在悄悄開溜。
溜出北京,確實有太多的理由。2013年以來連續(xù)爆表的霧霾天氣,足以讓人覺得如果沒有非待不可的理由,暫離北京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住北京朝陽大望路某高樓上的一位老兄,自2012年3月的一天起,將照相機架到自家陽臺上,以同樣的角度和同樣的時段,堅持每天拍一張照片,一連拍了二百七十多天。最后他將這些照片拼接起來發(fā)到網(wǎng)上??戳诉@些照片,讓人不難得出結(jié)論:在北京,有污染的天氣是常態(tài),清新爽朗的天氣才是非常態(tài)。
除了污染,無疑還有擁堵。擠地鐵的都說現(xiàn)在身體彈性特好,開小車的都說現(xiàn)在耐性很強。還有一個生動的例子,今春北京圖書展銷會開幕,從長春來了一位朋友作為主賓參加《中國雜文》圖書的首發(fā)式,于是,我邀請彼此熟悉的朋友在城中心位置的美術(shù)館附近共進午餐。其中,住在城南邊的雜文界陳老先生大約在十一點鐘就到了。這讓我很欣喜——現(xiàn)在最怕的就是客請了、人沒到,感激萬分地說:“您老到得真早!”他一本正經(jīng)地回答:“可能會早一點,因為我八點半鐘吃過早餐就動身趕這頓午餐了?!?/p>
除了擁堵,還有物價。在北京,來幾個親友,住幾天賓館,加上招待用餐和游覽門票,沒有一兩萬元下不來。而北京人帶一家子去外地旅游,跑上三五個省,也花不了這么多錢。春節(jié)我回老家,見到鮮翠欲滴的小蔥甚是歡喜,老媽見之好笑:“這也沒見過么?”我說:“你知道這東西在北京多少錢一斤嗎?”“三塊?”“十三塊!”老媽先是一愣,繼而道:“難怪這次回家看你這么瘦?!?/p>
北京依然還是有很多人向往,但必要時溜開也許也不錯。
【原載2013年第7期《同舟
共進》】
插圖/污染中的淡定/趙國
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