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義強 徐小平 沈紅霞
自古借貸有風險,借款時僅憑房產(chǎn)證押在自己手里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嗎?如此“抵押”能產(chǎn)生法律效力嗎
一對有房有車原本風光的“老板夫妻”,因投資借下高利貸,在難以歸還的情況下“拆東墻補西墻”到處舉債并越陷越深。
為了繼續(xù)這場“金錢游戲”,老板夫妻竟然偽造房產(chǎn)證,抵押在被害人處以騙取借款。而被害人因為手里掌握著房產(chǎn)證就放心將錢出借。最終,原本的“債務糾紛”演變成了巨額“詐騙案”,犯罪嫌疑人選擇 “一跑了之”。
昔日“老板”
這是發(fā)生在江蘇省東臺市的一件典型詐騙案件。
即使置身高墻,吳為仍然頗有幾分老板模樣。吳為已經(jīng)50歲出頭,妻子曾供職于稅務機關。數(shù)年前,吳為靠精明的頭腦做生意賺了些錢,并一度擁有令人羨慕的別墅和高級轎車。
2008年初,吳為決定跑長途客運,并借資購買豪華大巴。其中,他向生意場上的“朋友”王五借資27萬元,明確月息一角五分。也就是說,每月僅利息就高達4萬余元。但他沒有想到的是,長途客運行業(yè)的形勢并不好,一年下來非但沒賺到錢,還賠了不少。他不得不繼續(xù)舉債,兩年下來,吳為用于歸還王五的錢已超過了一百萬!
為維持運轉,吳為不斷向朋友借款,然后支付更多的高息。時間一長,他給付債權人的利息已經(jīng)遠遠超過了本金。這讓吳為始料不及,不知如何應對!
但為了所謂的“面子”,他與妻子商量后決定繼續(xù)這場“金錢游戲”。三年多來,吳為伙同妻子先后向數(shù)十人借款數(shù)百萬元。先前,不能按期還款時打聲招呼,不久也會還掉,“拆東墻補西墻”式的借款尚能維持,隨著債務越滾越多,到了2011年底,這對夫妻所負債務已經(jīng)高達幾百萬元。吳為知道自己無法歸還了。
債主追得兇,夫婦倆很是焦急,變換花樣找理由向周圍的朋友借錢來填補高利貸,以緩解追債的壓力,以至于后來不管債權人要多高的利息都會答應。
此時,吳為已意識到無法還清債務,但他認為只要能借到錢,只要“資金鏈”不斷,就可以繼續(xù)“玩下去”,于是跟妻子兩人挖空心思借錢。
一房“多證”
在“借錢——還錢——再借錢——再還錢”的循環(huán)往復過程中,因為吳為經(jīng)常拖延還款時間,一些債權人不免擔心,提出要用房產(chǎn)證進行抵押,他們知道吳為家有價值不菲的別墅,還有一輛高檔轎車。但他們哪里知道,早在多年前,吳為向銀行貸款時已經(jīng)將房產(chǎn)證進行了抵押,而貸款一直未還。
雖然沒有真的房產(chǎn)證可以用于抵押,但吳為受到啟發(fā),城市街頭巷尾貼著的小廣告,放在以前他完全懶得理會,如今卻眼睛一亮。他們來到江蘇省鹽城市,按照“小廣告”上的聯(lián)系方式撥通了一個辦證電話。對方告訴他,什么樣的證件都能辦理,每本證件600元左右,當日就可辦妥,“不滿意不要錢”。
吳為也知道辦假證違法甚至犯罪,但因為沒有別的路可以走了,于是決定鋌而走險。
吳為夫婦就這樣為自己居住的房子順利辦理了多本“房產(chǎn)證”和“土地證”,甚至還以兒子的名字偽造了鹽城市區(qū)的房產(chǎn)證。手持幾可亂真的房產(chǎn)證,他們心里仿佛踏實了許多。
鄰居張紅跟他們處得不錯,此前吳為夫婦多次向他借款,雖然間或還了些錢,但欠債數(shù)字卻在不斷增加,讓張紅也有幾分擔心。當有一天吳為夫婦再次提出借錢時,張紅對吳為提出,只有對方把房產(chǎn)證抵押給自己,才能繼續(xù)借錢給他。對張紅來說,巨大的誘惑來自高息,但巨大的風險又不時困擾著他,而他借給吳為的錢有的還是他轉借來的。
對張紅的要求,吳為毫不猶豫地同意了,并讓妻子從樓上拿來“房產(chǎn)證”,遞交到張紅的手中,這反讓張紅感到有點不好意思。于是張紅繼續(xù)借款給吳為夫婦,借款10萬元按“行規(guī)”,直接扣除第一個月的利息1萬元,將9萬元交到吳為手中,吳打10萬元的借條,然后按月結算利息……
被騙眾生相
顧成與吳為是近鄰,先后將46萬元借給他,當吳再次提出借款時,顧看著彬彬有禮態(tài)度誠懇的吳為,再次將10萬借出,為保險起見,應顧成的要求吳為將“房產(chǎn)證”交給顧“抵押”。顧成拿到房產(chǎn)證心里確實踏實多了。
李曉軍做事較為謹慎,在將15萬元借給吳為的同時,讓吳為將房產(chǎn)證交給他作為“抵押”,同時還要求其找來有身份的人進行擔保,做到“雙保險”。
王和在將錢借給吳為的同時,則要求他提供房產(chǎn)證和土地證作為擔保,“兩證齊全”,才將10萬元借出,這樣他就安心了。
借款有的是礙于情面,有的是利益誘惑。讓人不敢相信的是,吳為向王香借款約定的月息竟然高達3角,也就是借款10萬元,每月得支付3萬元利息……
然而,這樣的“借款”非但沒有給吳為帶來任何的發(fā)展機遇,反而讓他陷入越加被動的局面。因為借款相繼到期,吳為不斷失信,借款越來越難,這讓他焦頭爛額。
王東將辛苦積攢的10萬元借給他后,遲遲要不到,就直接睡在了吳為家不走,施加壓力敦促還錢。吳為就與妻子商量,最終在“抵押房產(chǎn)證”后從姚紅處借錢還了此款。
吳為走投無路,又動起了其他歪腦子。那年8月的一天,他在鹽城市騙租一輛出租車,隨即“轉讓”得錢6萬元。兩天后,他在東臺市再次以類似手法騙租一輛出租車,以15萬元“轉讓”……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這輛高檔出租車上安裝了定位系統(tǒng),事后車主根據(jù)定位找到了這輛車,接到電話的吳為央求車主不要報案,自己“妥善處理”相關事宜。
溜之大吉
隨著時間的推移,吳為夫婦在犯罪的歧途上越滑越遠。吳為“債臺高筑”,根本無法支付大額且不斷增長的債務。不得已之下,他選擇了“一跑了之”。
2012年5月9日,江蘇海安縣居民李飛在借款期滿電話聯(lián)系不上吳為后找到吳的家,但大門緊閉。此后他持吳為抵押在他手里的“房產(chǎn)證”多次登門。再后來,他發(fā)現(xiàn)吳為的家里已經(jīng)坐滿了討債的人,家里值錢的物品已被搬一空,經(jīng)詢問得知,抵押在他手里的同樣的“房產(chǎn)證”竟然有多份!于是,李飛來到派出所報案。
經(jīng)公安機關偵查,吳為夫婦抵押在債權人處的房產(chǎn)證、土地證均系偽造,夫婦二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偽造事實以借款名義騙取錢財數(shù)額巨大,已涉嫌重大經(jīng)濟犯罪。經(jīng)網(wǎng)上追逃,幾個月后吳為夫婦在深圳某小區(qū)租住房內被公安機關抓獲。
日前,東臺市法院分別以詐騙罪判處吳為夫婦各十三年有期徒刑。
(被害人等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