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
【摘要】本文就會計學專業(yè)的同學來說,如何抓住課程的特點,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指出學好《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的訣竅技巧。
【關鍵詞】中級財務會計;學習;技巧
《中級財務會計》是會計學專業(yè)學生在學習中的一門專業(yè)課,是基礎會計學邁向高級財務會計的橋梁,主要闡述如何運用財務會計理論與方法體系對企業(yè)出現(xiàn)的一般會計事項進行確認、計時、記錄和報告。具有理論性、實務性和操作性的特點。在學習中,許多同學常說這門課很難學,那究竟怎么樣才能學好《中級財務會計》呢?本人結合自己在學習中級財務會計這門課程的心得,和所琢磨出的一些方法在此與大家進行交流,認為學好該門課程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理清課程體系,把握各章之間的關系
《中級財務會計》課程內容豐富,信息量大,要掌握好課程內容必須非常熟悉教材,對于教材可先進行瀏覽閱讀一遍,對全書內容做一個大致了解,然后,對每個章節(jié)進行細讀,在閱讀過程中對于不明白清楚的內容做好標識。在細讀各章節(jié)后,在回頭對作出標識的內容再進行學習,這對于掌握重點與難點有很大幫助。特別是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和收入、費用、利潤是分別構成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的要素,中級財務會計則依托于基本會計假設對方會計要素以及每一要素下的具體項目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進行闡述。第三章至第九章就是六要素的確認,計量、記錄。第十四章是介紹報表的編制。中級財務會計涉及的內容很多,一定要講究學習方法,將資產各章的內容與最后章節(jié)相關對照學習,這樣既能加深理解,又可節(jié)省學習時間。例如第三章至第八章與第九章資產減值內容對照學習;第二章至第九章與第十章負債的相關內容對照學習等等。所以,對于它的學習要按教材章節(jié)順序循序漸進地進行,只有弄懂了每一種方法,才能掌握方法之間的聯(lián)系,才能掌握整個方法體系。
二、注重課程難點,強化理解重點的內容
由于《中級財務會計》處于承前啟后的地位,既是對會計學原理的具體運用,又是進一步學習高級財務會計的必要前提和基礎。因此,學習時要注重對重點和難點的把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三章存貨發(fā)出的計價,原材料按實際成本計價核算和按計劃成本計價的核算;低值易耗品和包裝物的核算;存貨期末計價的成本與可變現(xiàn)凈值孰低法。第四章金融資產的初始計量、期末計量等核算;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的確定、利息調整的確定和攤銷、處置金融資產核算;債券與股票價值評估的基本方法;金融衍生資產的含義、功能,股利貼現(xiàn)模型。第五章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法、權益法的核算,尤其是成本法與權益法之間轉換的核算,長期投資減值的核算。第六章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方法,尤其是加速折舊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shù)總和法。第八章投資性房地產后續(xù)計量模式的變更和投資性房地產的轉換與處置。第十章應付金額需要估計的流動負債和或有負債的核算,長期負債借款費用的核算,應付公司債券的核算以及其他長期負債的核算;債務重組的核算。第十三章收入確認的標準和方法,所得稅的計算及其賬務處理。第十四章現(xiàn)金流量表的編制。要掌握好課程內容一定要輔助于大量的練習,每學習一章內容就針對該章內容多做練習,促進對知識的掌握與理解。并能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對于有些教材后沒有相關的習題,則可選用職稱考試相關的練習。對于重點內容老師一般要重復兩到三變,讓我們從視覺、聽覺上對這些重點爛熟于心,對于非重點內容做到不忽略、不遺漏。非重點內容我們基本上通過課前預習、課后看書都能讀懂。
有的同學很喜歡看講義,不可否認,講義是教材的濃縮,是教材的升華,也是老師們對教材重點難點的提取,但是因為這就放棄教材,無異于舍本逐末。對于知識結構,只有教材最完善,尤其是沒有基礎或者基礎差的同學,理解教材是第一步,那些簡單的定義概念,對于以后的大題非常有幫助。說白了,只有教材才能讓你樹立完整的知識結構,其他的無一能達到此目的。那么如何利用講義呢,講義要和課件一起用,在明白了那些基本含義之后,和課件一起對重點難點知識吸收用!
三、牢記原理方法,學好課程的關鍵所在
首先要搞清楚基本的東西,掌握會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如每章節(jié)的概念原理性的知識必須搞清楚,第四章和第八章這些行業(yè)特點的會計處理方法必須掌握,第五章成本法,權益法概念必須熟悉,你要不了解則后面動手進行的實務處理可能就很困難。對于這些概念一定要準確地理解其含義,對于相關理論不僅要掌握其內容,還有能夠靈活運用,所以學習的方法很重要。
(一)大體預習教材,了解每章講解的內容,預習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可以在教材上記錄下來;尤其是在上課前一定要預習下一次要上課的內容。不管是學習什么課程,預習很重要,這樣上課的時候聽起來才會找到重點,跟得上老師的思路。
(二)上課立足四到,耳到:聽清楚、聽明白,聽懂、聽會;眼到:邊聽邊看教材,看黑板上的教師課件或板書;手到:要動手、動筆,在書上寫,書上畫,劃重點,劃要點;心到:思路跟上教師的講解,邊聽邊想,想就是理解,想就是記憶。聽課的過程中要解決預習中遇到的問題,還要弄懂老師講解的例題以及教材上的例題;課堂上要做好筆記,課后一定要結合筆記,把課堂上講的內容再看一遍。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才能記住記牢。
(三)學習下一章之前應當注意將作題中遇到的問題再溫習一遍;在學習后面的章節(jié)的時候,不要忘了再溫習前面學過的內容,在復習中,通過比較,分析和掌握各章節(jié)之間的聯(lián)系和共性,站在更高的角度和站位,具有更加寬闊的視野。否則就會像猴子摘玉米一樣,學了后面的,就把前面的忘了。
(四)依次類推學習完各章后,最后復習把全書通看一遍,再做些模擬試題,在具體做法上,先復習,后做作業(yè),做完作業(yè)還應進行再復習。每章學習后的小結也是復習,可以是全面的復習,也可以是章節(jié)的復習,也可以是重點的復習。同時注意理論聯(lián)系實際。無論怎么學習,最主要的還是理解、并且吃透學習的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學好。
(五)善于歸納總結,找出共性規(guī)律,中級財務會計中也有很多知識是存在內在聯(lián)系的,在學習要善于發(fā)現(xiàn)這種聯(lián)系,一旦發(fā)現(xiàn)了這種內在的聯(lián)系,相關的知識就不難掌握了。
四、勤于多做習題,熟練運用基本的方法
《中級財務會計》是實用性、技術性很強的學科。目前,同學們都不愿意動腦子,聽課當然輕松,跟著老師走就行,講義也很薄,翻翻就完事,練習先看答案,甚至連筆都不用動。最頭疼的就是自己看書自己做題(我所說的看書做題,是關掉電腦,電視,一心看書,反對邊掛QQ,邊聽音樂,邊做題看書),那可真是費腦細胞,可是,也只有這種方法,才是通往成功的正道。因此,在課堂上要掌握每一要素具體內容核算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課后要多做題,最好的練習就是教材上的例題,基本上都把重點難點涵蓋了。很多同學在利用這個資源的時候就是”看”題,而不是”做”題,看一看答案,都會,一做題,都不會——翻看書了然,關了書茫然,實際上是完全沒有掌握。我的觀點是,對于書上的例題,不管大小,難易,都按照考試的要求認真的寫在本子上,好好做一遍。一遍不行做兩遍,這樣反復記憶,加快速度,熟能生巧。我的建議是最少做兩遍,一定要做到:做了就能掌握,掌握就能吸收,吸收就能融會貫通,特別是一些計算方法的根據(jù)和基礎極為重要。對那種看題式的練習方法,越少越好!對于時間的分配,我感覺是教材(包括教材的練習)50%,聽課25%,練習25%!用最短的時候收到最好的效果,只能下苦功夫??!別無他法!只有這樣才能運用方法熟練地處理企業(yè)發(fā)生的主要經(jīng)濟業(yè)務,才能為后續(xù)專業(yè)課程學習,為從事會計及相關工作打下扎實基礎。
五、通過案例練習,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
《中級財務會計》是會計學專業(yè)和財務管理專業(yè)的一門核心專業(yè)課程。目前,該課程教學多停留于老師課堂上講理論、舉例題,課后布置作業(yè),再做答疑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突出特點表現(xiàn)為在上課過程中教師是主角,學生只是被動的當聽眾,課堂接受效果不好。因此,我們應從具體實例分析入手,好學多問,勤于思考,通過解決實際案例練習,與老師一起探討分析,提出問題,去思考、分析,使學習重點和難點進一步明晰,并體會書本理論知識與企業(yè)實際運用的差異,真正理解、牢固掌握所學的知識。同時,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將復雜、枯燥、抽象的內容形象化、生動化,直觀地展現(xiàn)在面前,同學們要積極參與其中能學會獨立思考的思路,從而提高對《中級財務會計》課堂的吸收效果,總結出相關的理論知識點,加深對知識點的深度把握。
總之,對于《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的學習,只要堅持理論學習與會計實踐相結合、記憶理解和練習相結合、學習新課與復習舊課相結合、教材內容與新的會計規(guī)范相結合,持之以恒,勤奮學習,你就一定會取得好成績。
參考文獻
[1]陳野.淺談基礎會計的學習方法[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e272b0100er6u.html.2009-09-23 2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