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兆佳 徐向群 史創(chuàng)明
摘 要 針對高校開設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培養(yǎng)的學生無法滿足事企業(yè)單位需求的問題,文章以整個教育技術學課程體系為研究對象,研究如何將網頁設計與制作大方向的相關技術進行整合,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將學生分層分級,將知識分階段,進行“教傳幫帶”的層層深入學習。
關鍵詞 教育技術專業(yè) 網頁設計與制作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利用互聯網獲取信息已成為人們生活學習不可缺少的部分,①同時作為各種教育類機構在網絡信息時代的窗口,這些事企業(yè)單位急需大量的網頁制作人才,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乃至相關的學科內部方向,成為高校教育技術專業(yè)的核心課程。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的學生,往往不能適應用人單位的要求。網頁設計與制作的教學內容與市場需求相脫離,距離社會崗位要求甚遠,無法勝任事企業(yè)崗位等問題。②
1 課程改革原因分析
筆者認為,造成高校開設網頁設計與制作教學與事企業(yè)單位用人需求脫節(jié)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開設滯后。教育技術專業(yè)全程教學計劃中,在第二學期開設圖像制作課程;但是到第四學期才開設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而且學時受到壓縮,不僅學生學到的知識有限,還不能得到實際的鍛煉;而后續(xù)專業(yè)課程Flash和C#在第五學期才能開設;社會大量需求的如Flex和Ajax以及后臺代碼編程的ASP.NET或PHP在第六學期才能開設;而在第七學期開始專業(yè)方向訓練為時已晚,許多學生選擇去考研和盲目地開始實習。
(2)相關教材編寫沒有連續(xù)性。當前大多數網頁設計與制作方向的教材都是基礎知識的講解,提供的案例也都相對簡單且實用性不強。絕大多數的教材都沒有交叉性,無法體現出網頁設計與制作作為現今主流的B/S模式下系統(tǒng)開發(fā)體系在跨平臺性、交互性、開放性等方面的優(yōu)勢。使得學生們總認為什么技術都只學個皮毛。
2 深入開展網頁設計與制作教學改革的探討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計算機信息技術系,從2011年開始,比照教育技術專業(yè)的多個大的方向,將學生分為多個課程組。提出“基礎知識扎實化;特長教育持續(xù)化;產學研用③一體化”的方針,進行了教育技術方向的“三化”教學改革。要求學生在學好本專業(yè)基礎課程的同時,還要掌握一種自己的特長技術,為勝任畢業(yè)后工作的需求對學生進行大學階段的全程培養(yǎng)。通過長時間的學習、討論、制定,兩年來,我們對2009、2010、2011這3個年級的近100名學生進行了分方向培養(yǎng)。網頁設計與制作為其教學改革的一個方向,培養(yǎng)學生人數為31人。
2.1 基礎知識扎實化
選擇了在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方向的同學,所要求學習的知識是一個系統(tǒng)級的體系結構,將網頁設計與制作的學習過程大致分為3個階段,如圖1所示:
第一階段學習色彩與構圖、平面圖像處理等課程。在基礎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就不斷地提供實踐案例進行分析講解。
第二階段學習HTML、DIV+CSS、JavaScript腳本,掌握網頁制作的前臺基礎。掌握Dreamweaver軟件的使用,結合網頁實例掌握DIV+CSS的各種布局方式。并對學生教授前端Js腳本技術,使其后續(xù)可以進行網站的交互式開發(fā)。
第三階段分兩個方向,學生在學習完數據庫基礎后選擇學習富客戶端編程或網頁制作后臺編程。富客戶端選擇用Flash進行教學,后續(xù)學習ActionScript的Flex編程;網頁制作后臺選擇用C#進行教學,后續(xù)學習ASP.NET的編程。
所有學生在最初學習平面設計課程組的基礎知識。當第二階段開始時,正規(guī)課堂教學開設C語言,小組成員可以同時學習第二階段的課程。此后正規(guī)課堂開設了數據庫概論的課程,成員可以在鞏固第二階段的課程后開始進行第三階段分方向學習。整個過程在1~2年內全部覆蓋到。
2.2 特長教育持續(xù)化
要求從大一就開始選擇方向并持續(xù)的開展上述知識的學習。提倡“教學為輔自學為主”的教學模式,和學以致用的精神。按上述三個學習階段通過考核將學生分成多個層次,每個層次分成同級別的多個小組。
課程的學習都是在正規(guī)課堂教學以外的時間來完成。教師首先對各個小組提出學習方向和目標,精確到每個星期,并指定教材和參考書目及相關網站。高層次的小組輪流安排學生為低層次的小組進行教學輔導,和布置任務,檢查作業(yè)。每個星期開會討論和總結。教師進行大方向的干預。最高層次的小組直接進入老師的項目或老師提供的項目,進行以項目為驅動的教學。④
2.3 產學研用一體化
第一,最高層次的小組成員直接進入老師的項目。可以在項目組中進行后臺代碼或前端富客戶端的開發(fā)以及文檔的撰寫。第二,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國內外的各種大創(chuàng)比賽,鍛煉學生的水平、提升學生的積極性。第三,積極和事企業(yè)單位進行合作,將這些單位的項目分給學生制作,老師進行全程監(jiān)控;或者推薦學生到對方單位加入項目組進行實戰(zhàn)的開發(fā)。
3 結語
通過兩年多時間的實踐和探討。學生在網頁設計與制作方向的實踐能力取得了穩(wěn)步的提高,并形成了一套良性循環(huán)的教學模式。低級別的學生通過學習進入高級別,高級別的同學通過給低級別的學生教學而更加鞏固了知識,學生們的實踐制作能力得到了用人單位的肯定,達到了教學改革的效果。
注釋
① 胡曉紅,王麗芬,張景峰.基于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的《網頁設計與制作》教學改革的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2.8(20).
② 閆奇峰,張莉平.高?!毒W頁設計與制作》課程的教學改革與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2(8).
③ 黃杰,劉琴,高珍,唐劍鋒,巾松.卓越軟件工程人才產學研用培養(yǎng)新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11.33(z1).
④ 羅凌.基于項目驅動的"ASP.NET程序設計"課程創(chuàng)新教學法研究[J].計算機教育,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