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辦篇 :抓住機遇展示形象,北京一直在努力
北京奧運會的籌辦和申辦一樣,始終在西方媒體的高度關注中開展。樹欲靜而風不止,當時外媒關注最多的就是空氣污染,集中報道,夸張地稱北京的沙塵暴會讓馬拉松運動員嘴里全是沙子。事實上,北京一直在堅持不懈地治理污染,包括沙塵暴,關停了污染嚴重的焦碳廠等企業(yè),提高了機動車的排放標準,改善了全市煤氣方式,甚至搬遷了擁有數(shù)萬工人的首鋼。說到沙塵暴,大家都知道,不是北京產(chǎn)的,是從西伯利亞、蒙古刮過來的。為了阻止沙塵暴,北京聯(lián)合東北、華北、西北的其它省市不停歇地植樹造林、防沙止漠,成效顯著。為了讓世界了解這些情況,2006到2007年,我們又有選擇性地邀請了17批、189位重量級媒體人來北京。他們或是西方主流媒體擁有發(fā)稿權的人;或是著名專欄作家,一篇報道可以影響半個世界的人;或是從未來過中國卻寫出不少攻擊中國報道的人。我們?yōu)樗麄儼才帕素S富的、可觀可感的采訪活動,向他們介紹北京為國際奧林匹克做出的努力,為綠色、科技、人文北京做出的貢獻,其中就有防御沙塵暴的措施。記得當時我們組織了一次治理沙塵暴、為北京奧運會營造良好空氣的主題采訪,帶了30多位西方主流媒體的記者到內蒙古去看三北防護林的建設在防風固沙中發(fā)揮的作用。在現(xiàn)場,記者們看到了十年前黃沙比農(nóng)民房子還要高的照片,而現(xiàn)在那個農(nóng)舍還在,周圍已是一望無際的綠洲,他們看到這一巨變驚呆了。午飯時間早過了,他們還在采訪正在種樹的農(nóng)民,原來的采訪計劃時間被拖延了兩個多小時。我們又帶著他們采訪首鋼搬遷,從北京首鋼老廠一路采訪到河北唐山的曹妃甸首鋼新址,不僅采訪首鋼的領導,還采訪了大量工人、家屬、專家。這樣一次又一次的采訪,消除了記者的誤解,他們在報道里稱:中國為奧運會,正在盡最大努力改善空氣。世界對北京的空氣問題報道逐漸客觀了,對北京的努力認可了。
為了方便世界各國的記者順利到北京采訪,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于2006年11月簽署了國務院477號令。這個國務院令相對于原來1990年出臺的47號令,做了多處修改。譬如過去記者來中國采訪,從哪里入境必須從哪里出境。以前這個記者如果從北京一路采訪到深圳,他想就近去香港,是不可以的,還得回到北京再飛香港。47號令還規(guī)定,記者進京必須將他攜帶的設備報關,還要押相當于設備價格的金額。比如帶了一臺攝像機進來,就得把銀行卡壓在海關,走的時候退回。2006年北京舉辦了世界青年田徑錦標賽,熱情地邀請世界各國的記者來采訪。世界對還在籌辦奧運會的北京也充滿了好奇和期待,都想利用這個賽事檢驗一下中國這個東方大國奧運會籌辦得怎么樣了。來的記者真不少,當時477號令還沒有出臺,我們新聞辦的同志拿著支票在機場接機。進來一個拿設備的記者,我們就得押一張支票在海關。記者入關后,我的同事就盯著他,天天問:“你什么時候走???我去送你?!庇浾哒f:“不用你管了,我自己走。”“我一定要去送你。”“不用了。”“不行,我一定要送?!辈皇且腿?,是要把支票拿回來。經(jīng)過外交部、國新辦等中央各有關部門的通力協(xié)作,國務院477號令按照國際通用的媒體采訪規(guī)定,把不方便記者采訪的規(guī)定全部改掉了,外國媒體為之歡呼,大為夸贊:“中國的這一政策表現(xiàn)出了真正的開放,這個革命比100年前剪辮子還要徹底。”
477號令出臺后,北京市和北京奧組委立即行動,市領導提出了“善待媒體”和“服務媒體就是服務奧運會”的口號,制定出“四有、四不”的工作標準?!八挠小笔牵河星蟊貞?、有應必備、有備必給、有給必快?!八牟弧笔牵翰痪芙^、不應付、不回避、不耽誤。要求各級領導、各個方面對媒體采訪“零拒絕”。后來的事實證明,這一工作方針極大地方便了外媒對北京奧運會的采訪報道。北京市各單位、各部門的發(fā)言人也在為媒體服務的過程中,主動設置議題,積極為媒體提供信息服務。一方面強化北京的正面信息傳播,一方面優(yōu)化傳播能力,提高傳播水平,鍛煉了隊伍,發(fā)揮了作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007年7月8日,北京奧運會倒計時一周年時,北京奧運會新聞中心一站式服務辦公室成立。這個辦公室就設在我們外宣辦的會議室,國家有關部委和北京市的24個有關部門在這里聯(lián)合辦公。記者到京后,走進這個辦公室不出屋就能辦好他需要的所有事情:海關、住宿、銀行卡、車輛租用、設備、工作助理、志愿者等等。這一創(chuàng)新的服務方式,歷屆奧運會從沒用過,在全世界是首次,記者高興,我們主動,世界輿論當然是一片贊揚。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