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雅
摘 要:本文主要運用認知語言學的觀點與方法,結(jié)合外國學生的偏誤,對“顯得”以及與之相關(guān)的“看起來”、“像”等詞的用法從語義、語用、語法等方面加以分析比較,得出了一些新的結(jié)論。
關(guān)鍵詞:顯得;看起來;像;語義;語法;語用;視點
中圖分類號:H0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3)09-0213-03
本文的探討源于筆者在對外漢語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在講解“顯得”一詞時,學生造出了如下幾個句子:
(1)這個面包顯得很好吃。
改:這個面包看起來很好吃。
(2)他顯得一個病人。
改:他(看起來)像個病人。
(3)你走路帶著本書,很顯得一位老師。
改:你走路帶著本書,很像一位老師。
這幾句明顯是把“顯得”和“看起來”、“像”的用法混淆了。有時,它們是可以互換的,如:
(4)她看起來/顯得很年輕。
(5)他像是/顯得很疲倦。
那么,這三個詞究竟有些什么不同呢?筆者將運用認知語言學的觀點與方法,從語義、語法、語用三方面,將“顯得”與“看起來、像”做一下簡單比較,以討論該詞的用法。
一
(一)“顯得”的語義特征
1.辭書中對“顯得”的幾種解釋
《說文解字》:“顯,頭明飾也。從頁,顯聲?!倍巫ⅲ骸啊^明飾者,冕弁充耳之類。引伸為凡明之稱。按(顯,無頁旁)謂眾明?!?/p>
《漢語大字典》中對“顯”的解釋有這樣一段話:林義光《文源》:“顯,訓頭明飾無所考?!墩f文》:‘顯,眾微(無“ㄔ”旁,打不出來,《辭源》釋:渺小,細微,同“微”)杪也。從日中視絲,古文以為顯字。日中視絲,正顯明之象?!笕嗣嬖谌障乱暯z之形。絲本難視,持向日下視之乃明也?!?/p>
《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五版)中,對“顯得”的解釋是:動詞,表現(xiàn)出(某種情形)。如:節(jié)日的天安門顯得更加壯麗。
“顯得”從許慎的解釋看,是“頭明飾”,是事物本身顯出某種特征;從林義光的說明看,則是將絲放在日下看,即某事物在某個背景映襯或比對下,越發(fā)表現(xiàn)出其特征。但《現(xiàn)代漢語詞典》僅釋為“表現(xiàn)出(某種情形)”。用最后的這一釋義,對照上面的偏誤,似乎句句可以說得通,那么是否這樣的釋義不夠準確、貼切呢?在下面我們將進一步加以探討。
2.從認知的視角看“顯得”的語義特征
結(jié)合“顯”的古義與用例,我們發(fā)現(xiàn),從認知的視角看,“顯得”的“表現(xiàn)出”是客體本身表現(xiàn)出(某種特征),多有背景的映襯,客觀性較強??杉毞譃橐韵聨追N:
現(xiàn)場背景映襯下顯現(xiàn)的狀態(tài)。例如:
(6)她的眼睛亮閃閃的,在路燈的照耀下顯得很漂亮。
通過縱向比較顯現(xiàn)的狀態(tài)。例如:
(7)姐姐將來結(jié)了婚以后,你再叫嫂子,反而顯得遠了。
通過橫向比較顯現(xiàn)的狀態(tài)。例如:
(8)跟市級比賽相比,國家級比賽就顯得含金量高得多。
事物或人的動態(tài)發(fā)展中顯現(xiàn)的狀態(tài)。例如:
(9)如果請假,那工資就會被扣除掉,這個月就顯得更捉襟見肘。
根據(jù)分析,我們認為,“顯得”一詞釋義似應修改為:“在某些事物的映襯下,某物或某人本身表現(xiàn)出(某一特征)”。
3.“顯得“的隱含信息
Herbert Paul Grice認為,語言意義的表達不但包括直接說出的內(nèi)容,同時還包括所隱含的內(nèi)容,所說的內(nèi)容除了句子本身的字面意義以外,還包括所說內(nèi)容的語境部分。筆者在這里想補充的是:除了語境之外,句子中有些詞語的語義也可以表達出隱含的內(nèi)容??梢钥聪旅嬉粋€例子:
(10)我的父親顯得很兇。
這句話如果沒有“顯得”,那“我的父親很兇”表示的是事實,可加上“顯得”,意思是:父親只是表面上看起來很兇,但實際上或許心里是充滿了愛的。這就是“顯得”的隱含義。
(二)“顯得”的語法特征
筆者對北大CCL語料庫中“顯得”的語料進行統(tǒng)計后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漢語中的“顯得”后面多數(shù)是形容詞或形容詞短語,還有一部分是主謂短語、動賓短語或介詞短語結(jié)構(gòu),并且介詞短語多是表比較義的,很多是“比”字短語。分類舉例如下:
顯得+形容詞
(11)有時我說是,只是因為這么說顯得得體。
顯得+程度副詞+形容詞
(12)當你無法看到頭的時候,路會顯得更長。
顯得+形容詞+補語
(13)與幸運的宋雙比起來,我在成功路上所付出的代價,就顯得大得多,……
顯得+主謂短語
(14)媽媽……就很喜歡道森,告訴他,他就像我的祖父。道森卻說,這樣顯得他老了。
顯得+動賓短語
(15)這個男孩子相當優(yōu)秀,但在漂亮的女朋友面前,他卻顯得沒有一點信心。
顯得+表示比較的介詞短語
(16)……而韓國隊在關(guān)鍵時刻要顯得比中國隊成熟。
二
(一)“顯得”與“看起來”、“像”的比較
1.語義特征比較
如前所述,“顯得”一般表示的是在某個背景映襯或比較下很明顯的某種狀態(tài)。如:例(12)中“路”便是在“當你無法看到頭”的情況的映襯下“顯得更長”,這里就不宜換成其他詞語。
“看起來”有揣摩、估計義。與“顯得”相較,它的特點是:主體通過眼睛的觀察對事物或人的特點或情況加以推測,主觀性較“顯得”強些。
“像”是多義詞,與“顯得”意義有一定關(guān)聯(lián)的意義是:“似乎,好象”,也常用于推測、判斷。例如:
(17)你這樣打扮像個明星。
(18)他說話的口音像蘇州口音。
同是用于推測,與“看起來”不同的是,說話人用“像”是以一個相似的物或人為參照點的,有時所說的與參照物或人在形象上相像,有時二者擁有某個共同特點。
由此可見,如從認知角度出發(fā),“顯得”和“看起來”、“像”在深層語義和表達功能上都是有區(qū)別的。
2.語法特征比較
如果我們將上述例句中的“顯得”替換成“看起來”,發(fā)現(xiàn)有的是不能換的,或換了意思就變了,如例(12)(13)(14)(15)(16)等;有的可以換,卻要有所補充,如“這么說顯得得體”這樣的句子若把“顯得”換成“看起來”,應補充為:
這么說看起來得體,但實際上并不得體。
通過比對,我們發(fā)現(xiàn),“看起來”后面雖然同樣可以接形容詞或形容詞性短語,但不同的是:“顯得”所在句一般可以獨立成句,多用于客觀描述某種狀態(tài);“看起來”后接形容詞或形容詞性短語,有時可以獨立成句,如例(4):
她看起來很年輕。
但更多的是后面接帶有轉(zhuǎn)折關(guān)系的分句。例如:
(19)盡管黑匣子外表看起來破損不堪,但包含關(guān)鍵信息的部分保存完好。
上述例句說明,由于“看起來”所表示的多是主觀推測,這類主觀推測常會與事實不符,故后面常有說明事實情況的后續(xù)句?!帮@得”則沒有這樣的用法。因此,“看起來”與“顯得”同樣后接“很年輕”,卻有主觀性強弱的不同。
另外,“看起來”可以作插入語,“顯得”則不能,例如:
(20)所以,看起來(顯得),削減政府開發(fā)援助屬于意料之中。
在這類句中,“看起來”的語義已經(jīng)弱化為純粹的主觀推測,句中無須出現(xiàn)主語。但作為突出客體本身所表現(xiàn)特征的“顯得”,它前面必須有主語。
如前所述,由于“像”是以相似的參照物為視點的,因此“像”后面常帶名詞或名詞性短語。這是“顯得”和“看起來”所不能帶的成分。
所以前面例(2)(3)只能將“顯得”改為“像”。因為“病人”和“老師”都是名詞。如果像例(5)那樣帶形容詞,那么“像”后面應有“是”。
除此之外,“像”還有很多其他的用法,因為與“顯得”沒有太多可比性,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
3.語用特征比較
“看起來”與“顯得”語用上最主要的區(qū)別已經(jīng)很明顯,即前者強調(diào)通過眼睛的觀察來表達主體主觀推測,后者則表達客體在背景映襯情況下突顯的狀態(tài),例(15)就是如此,因此不宜用“看起來”。有時兩詞雖然可以用在同一個句子中,如例(4),但是它們隱含的意義有所不同,“他看起來很年輕”未必是事實,僅表達說話人的觀點,而“他顯得很年輕”一定是有某些方面的映襯使得其具備了公認的客觀性。
除了可以換用的情況以外,還有“顯得”沒有的,像“他看起來比我高,其實比我矮?!边@樣前后分句有轉(zhuǎn)折關(guān)系的句子,我們在前面已經(jīng)有過說明了。
“像”是以有相似性的參照物為視點發(fā)表主觀看法的,即說話者的看法建立在對兩個具有相似性事物或事件進行比對之后,語氣不太肯定。例如:
(21)他走路東倒西歪,像喝多了。
而用“顯得”,則是有背景映襯的客觀描述(詳見前(11)-(15)),與之不同。
另外,“像”還有比喻義,例如:
(22)她像花兒一樣美。
“顯得”是沒有這種修辭義的。
“像”還有否定形式,例如:
(23)她不像我的媽媽那么好。
這些都是“顯得”和“看不起”所不具備的用法。
至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簡單的結(jié)論:“顯得”與“看起來”和“像”觀察的視角不同,也就是強調(diào)主客體的程度不同。若要一目了然,可通過如下圖示:
圖一是客體本身表現(xiàn)出某種特性形成主體的觀點;圖二是從主體視角出發(fā)對客體發(fā)表意見;圖三是主體對相似客體的推測判斷,仍然是從主體的觀察視角出發(fā)。
(二)兩詞連用現(xiàn)象
在CCL語料庫中進行語料統(tǒng)計時,筆者發(fā)現(xiàn)“看起來”、“像”、“顯得”還有兩詞連用的情況。初步分述如下:
1.“看起來顯得”直接連用的有12例,如:
(24)趙燕臉部略顯紅腫,左腮有一道清晰可見的青紫傷痕,看起來顯得非常虛弱。
2.“看起來……顯得”的有22例,如:
(25)這種方式看起來似乎顯得單一,但其好處是條理清楚,論述易于統(tǒng)一,便于教學。
“看起來”和“顯得”的連用,使句子兼顧了主觀推測與客觀顯現(xiàn)兩個方面。
使表達比較周嚴。
3.“顯得像”的例句共有40條,如:
(26)在應用型研究和生產(chǎn)脫鉤的時代,應用基礎(chǔ)研究更顯得像“空中樓閣”一樣渺茫。
如果說前面所引單用“顯得”的例句都是表示客體顯現(xiàn)的某種狀態(tài),“顯得像”則使客體顯現(xiàn)的狀態(tài)帶有比喻性質(zhì),因為它靠“像”引入了比照的對象。有時“顯得”還可與“像是”連用,使句子的語氣不那么肯定。例如:
(27)“這位就是洛陽蕭家的四無公子?!彼@得像是在示威。
4.“看起來像”的句子相對較多,有335條,多用來比喻,例如:
(28)頭上綁著束發(fā)帶的婦人拿著一件東西,看起來像是一只大黑鷹的翅膀。
這些句子都是一方面從說話人視覺角度出發(fā),一方面運用比喻手法,結(jié)合了“看起來”和“像”的部分語用特征。
而有些句子不是表達比喻義的,例如:
(29)這一次,他的衣著很平常,看起來像一個略顯蒼老的公務(wù)人員,一點也不引人注目。
這與2.1中關(guān)于“像”的分析是一致的,又由于是從視覺角度出發(fā),所以用了“看起來”。2.1.1中例(17)也可以改成“你這樣打扮看起來像個明星?!钡抢?8)就不可以改成“看起來像”,因為涉及的不是視覺,而是聽覺。
還有一些句子與2.1.2中分析的用“看起來”暗含前后分句有轉(zhuǎn)折義的情況相吻合,只不過加了“像”,比較的意味較濃。例如:
(30)“你知道,你看起來像個小女孩,但說起話來一點也不饒人!”
本節(jié)所引的兩詞連用的用例,可以說都是說話者出于語用表達的需要——或使表達比較周嚴,或使語氣不那么肯定,或使主觀推測不那么強硬。
三、小結(jié)
本文通過對外國學生在使用“顯得”時所出現(xiàn)的偏誤入手,聯(lián)系與之相關(guān)的“看起來”、“像”兩詞,從認知角度對它們進行了辨析,并從語法、語義、語用進行了詳細的比較與研究,得出了一些新的結(jié)論,希望能對對外漢語的詞匯教學與研究有所補益。有不當之處,請專家學者予以指正。
參考文獻:
〔1〕辭源.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8.
〔2〕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五版).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5.
〔3〕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6.
〔4〕束定芳.認知語義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5〕王寅.認知語法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 徐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