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玲
摘 要:寫作課要求教師擁有將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有機結合的能力,也是預科班學生提升漢語應用文寫作所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因此,一線語文教師就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認識情況,有針對性地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講解,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引導學生將語言知識和寫作技巧有機結合,最終達成教學目標。從教學實踐出發(fā),對如何在教學實踐中運用互動式教學引導學生開展?jié)h語寫作教學進行了探索與研究。
關鍵詞:互動式教學模式;預科漢語;寫作教學;陶冶情操
寫作課是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相結合的綜合性課,應用性極強。為了使學習者通過學習,初步具備漢語應用文寫作的能力,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對教材內(nèi)容的講解,例文寫作格式的規(guī)范,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引導學生將語言知識和寫作技巧有機結合,從而提高漢語寫作能力。新課程的課堂是開放的,追求師生交往互動。那么,在互動式教學模式背景下,該如何加強寫作技巧訓練指導,從而打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呢?
一、積累習慣,夯實寫作基礎
學習需要持之以恒,寫作需要日積月累。只有厚積薄發(fā),才能妙筆生花?!案褂性姇?,字字珠璣”與平時的多讀、多看、多思、多寫是分不開的。在讀的同時還要注重多方面多角度地積累。教學中,我千方百計,鼓勵學生身體力行,靈活運用。讓學生在寫作中體驗到積累語言、積累素材、積累方法、積累情感的快樂,感受到積累的魅力(積累語言,夯實寫作基礎;積累素材,記錄多彩生活;積累方法,掌握寫作技巧;積累習慣,提高作文水平)。久而久之,學生便養(yǎng)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良好的習作習慣一旦養(yǎng)成,寫作水平穩(wěn)步提高便有了可靠的保證。
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我把培養(yǎng)學生寫作習慣放在首位。比如,觀察和思考的習慣、動筆寫作的習慣、及時記錄讀書體會的習慣、編列提綱的習慣、反復修改的習慣、精益求精的習慣。只有積累了良好的作文習慣,才能寫出生動形象、真摯感人的好文章來。我的具體做法是:每生準備專項積累本,定期檢查,看誰積累得多,認真批改,及時講評,研討精彩,加深印象,并隨時抽出精彩語段師生共同品評,讓學生帶著成就感繼續(xù)上路。至于修改作文,我首先鼓勵同桌間進行修改,然后拿到學習小組中,發(fā)揮小集體的力量,多鼓勵,少批評、多督促、少放任,多引導、少縱容,慢慢培養(yǎng)學生的修改能力。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diào)動,在互評互改的過程中師生真正“動”起來,寫作水平和能力在不知不覺中躍上一個新的臺階。
二、豐富情感,陶冶高尚情操
陶行知曾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苯裉煳覀兇罅μ岢魑囊磉_真情實感,那是因為越來越多的學生寫作中存在人事造假、思想造假、感情造假等胡亂編造的傾向。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來自學生、老師方面的,也有來自學校、社會等方面的。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我們的寫作課堂在互動中也遇到學生“下筆千言、一揮而就”“假化、空話、套話、抄襲”現(xiàn)象屢見不鮮的尷尬問題。我針對預科生作文寫作動機做了為什么而寫作的問卷調(diào)查,其中選擇為了完成作業(yè)或應付考試的占69%,為了將來工作的占20%,出于興趣、內(nèi)心蓄積,不吐不快的占6%左右,把它作為體現(xiàn)自己存在價值的僅占5%??梢?,教師激發(fā)、維持、引導并推動學生寫作動機的問題應得到關注,教師應努力將學生寫作的外部動機上升為內(nèi)在的情感需求。
在互動式教學模式下,學生不同觀點的碰撞與交融,讓課堂“火”起來。豐富學生情感的途徑很多:聽一場英模報告,能激發(fā)起學生胸中的火焰,燃起熱烈的崇高的人生激情;看一場賑災義演,讓學生心房為社會主義優(yōu)越之情所溫暖。曬一曬親人的關愛,親情的博大和溫馨便無法掩飾。
教學實踐表明:只有對生活的豐富性、多采性賦予了真摯感情,才能避免在作文中假話、空話、套話、抄襲現(xiàn)象的發(fā)生。因此,我在寫作訓練教學過程中,在傳授寫作知識、訓練寫作技能的同時,側重對學生的道德情操、審美觀念和愛國主義精神等受到熏陶和培養(yǎng),凸顯寫作教學的教育功能。
因為個人認為:思想認識水平愈高,生活經(jīng)驗愈豐富,分析鑒別能力和文藝欣賞能力也就愈強。相反,思想不集中,情感不投入,日常生活情感積累少,作文思路便不開闊。人品修養(yǎng)高的人,寫出的文章氣魄宏大、光芒四射。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寫出的文章摒棄私念,擴大視野,其情感體驗深刻而持久。因此,學生既要有觀山川名勝、察人情世態(tài)、明社會滄桑的本領,又要有寫是非曲直、辨善惡美丑、唱大江東去的豪情。
三、走進生活,定格生活瞬間
英國的布萊克在《天真的預言》中寫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無限掌中置,剎那成永恒。”每人每天都會有感動自己、感動他人的剎那,每個人都有新情萌生、舊情追憶的瞬間,每個人都有情感潮水放縱奔流的時刻,日子一長,有些可以追尋、捕捉,有些卻如輕風拂面,過眼云煙,難尋蛛絲馬跡。因此,鼓勵學生及時把這些思想與情感定格下來,用文字書于筆端,日積月累,則將形成豐厚的文章素材,為寫作打下良好基礎。寫日記、作札記是捕捉精彩瞬間的重要途徑。
在教學實踐中,我鼓勵學生養(yǎng)成寫日記、作札記的習慣,隨時記錄下自己所思所想所悟,哪怕是只言片語。得了好成績,要學會正視自己;受了批評,要學會悅納自己和他人;和同伴的促膝交談,和教師的默契合作,朋友的哈哈大笑讓你感到莫名其妙……
如,在一次班委會選舉結束,一個學生在日記中寫道:在上課的時候,老師要同學們選舉班上的同學當紀律法官,我以最多的票數(shù)當選,我成了班上的“紀律法官”,老師為我佩戴了胸牌,我很高興,也很自豪,心想:以后我一定幫老師管理好班上的紀律。而另一個學生則寫道:當我聽到老師公布選舉結果時,我的心仿佛被撕了一個大口,因為這應該是我的,我有時比他們做得都好,但就因為我不能持之以恒,所以機會與我擦肩而過……我該對自己失望嗎?他寫出了內(nèi)心真實的感受,從現(xiàn)實生活中積累了素材??傊?,學生一旦養(yǎng)成了及時捕捉思想感情的習慣,他們就會發(fā)現(xiàn)寫作原來是件十分輕松愉快的事情。
四、真情流露,寫出高雅情趣
生活是美好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在生活的各層面中,所包蘊的意義不同,體驗者往往賦予不同的感情。因而,我們教師要積極捕捉這些貼近學生生活、引發(fā)學生思考的素材,讓學生把寫作當作是一種心靈的釋放,而絕不是外來的一種任務、一種負擔。讓學生把寫作當作是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體驗和真切感受。作文課上,我選擇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命題來滿足他們的心理要求,激發(fā)他們強烈的情感表現(xiàn)欲望,誘發(fā)他們用吾筆寫吾心的沖動。
如,針對當前工業(yè)園區(qū)城市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社會調(diào)查,引發(fā)思考,很多學生會情不自禁地寫下意見或建議,寄語有關部門,勇敢地承擔起社會責任。學生通過調(diào)查研究,體驗到當今社會城市化的過程與代價,學生在親臨現(xiàn)場感受滄桑變遷的同時,了解到人為因素的深刻影響,是今昔變化的關鍵原因所在。學生學有所動,動有所感,感有所悟。
以上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對互動式教學模式下預科漢語寫作教學的實踐探索與研究。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只要學生的眉頭舒展了,筆鋒流暢了,文采飛揚的文章涌現(xiàn)了,那么,身為教師的我們也就快樂了,互動式的課堂模式目標也就實現(xiàn)了。相信只要我們教師不斷探索、勇于實踐、及時反思,就一定能找到一條提高寫作教學水平的康莊大道!
參考文獻:
[1]任金妮.淺析互動教學法在漢語寫作教學課中的運用[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12).
[2]馬靜.少數(shù)民族學生預科漢語寫作教學策略[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2(02).
(作者單位 新疆大學語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