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丁南
摘 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是新課標下教師期望達到的美好境界。只有讓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才能提高課堂效率。因此,要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就要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關鍵詞:師生關系;民主;平等;和諧
古人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边@句教育名言,它揭示了教育工作中兩個重要的問題:一是教師的使命,將學生領進學習之門,起引導作用;二是學生成功的關鍵,在于堅持不懈的學習,主動去學習,發(fā)揮主體作用。這兩個問題反映了當今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這就要求現在教育教學中要改變傳統的師生關系,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即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權威,而是平等中的首席學伴;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角,而是幕后的導演;教師不只是學生學習上的良師,還是生活上的益友。只有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主動投入到學習中。
一、構建民主的師生關系,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意識
美國思想家愛默生說:“思想是行動的種子。什么樣的思想,就有什么樣的生活?!倍嗄陚鹘y的教學模式,已經讓多數學生養(yǎng)成了被動學習的不良習慣,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要使學生的學習行為變成真正的自主學習,首先就要轉變學生的思想觀念,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意識。因此,我們就要構建民主的師生關系,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自主的空間。為此,我做了以下一些嘗試:
1.加強民主文化建設,轉變學生的傳統思想觀念
例如,墻壁文化,讓學生自取班名,自制班標,自定班訓,劃分墻壁學習空間,讓學生成為自己空間的主人,自行管理;班會,讓學生依據學校安排的話題(如安全),或者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如音樂),自己設計班會主題,自己主持。通過這些來轉變學生傳統的思想觀念,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意識,播下自主學習的種子。
2.創(chuàng)建民主學習課堂,增強學生的自由學習意識
教學中要結合時政熱點、生活實際,提供歷史資料等,創(chuàng)設討論情境,讓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甚至展開辯論。在學習中,學生可以選擇自由學習的方法,有“同伴教學”“分組學習”“探究訓練”等方法,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獲取知識,發(fā)展其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和探究精神。
3.引進民主評價機制,培養(yǎng)學生的自評與互評能力
班級里要制訂較為詳細量化細則,每月讓學生自我測評和小組互評,選出班級“每月之星”,進而送報學校參選“校園明星”,并作為每學年評優(yōu)評先的依據。通過自評和互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自我、增強自信心和自主學習意識。
二、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激發(fā)學生的“想學”意識
學生想學,因為有動力。在教學中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學生喜歡哪個老師,哪個學科成績就相對較好。雖然這并不絕對,但至少說明了學生喜歡老師,就有了想“為老師讀”的動力?,F在的學生喜歡什么樣的老師呢?——“麻辣教師”。這些教師和同學的關系是亦師亦友,學生甚至因為和老師比較親近,對老師直呼其名,或“某某哥”“某某姐”相稱。學生對老師,一點敬畏都沒有,至少麻辣教師的學生不會怕“看不告訴你家長去”這類的威脅了。因為他們從老師身上學到了尊重與平等。
平等的師生關系,首先是體現在人格上的平等,無論學生家庭貧富、成績好壞,老師都要一視同仁,同等尊重與關愛。教師不能以財富拉關系,嫌貧愛富;不能以成績論英雄,重優(yōu)蔑差;更不能隨意辱罵學生,使用“豬”之類的字眼。其次是在學問上的平等,雖然教師的知識和能力在一般情況下要強于學生,但“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教師在教學中也要尊重學生的意見,鼓勵學生發(fā)揚“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當仁不讓于師”的求學精神,與學生共同探討,共同進步,做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三、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fā)學生的“樂學”意識
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又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睂嶋H上講的是“樂學”問題。如何讓學生學得快樂呢?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
1.深入了解學生,從內心深處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現在的學生越來越多地出身于獨生子女家庭,從小就備受父母的溺愛、寵愛,部分學生從小就養(yǎng)成了許多不良習慣,如自私、自大,討厭學習,遇到事情缺乏自信,情緒波動大,易受外界影響。因而我們應深入了解學生,不定期地進行家訪。
通過家訪,了解學生各方面情況及家長對學生的態(tài)度,對學校的要求。在走訪了解過程中,使我們能夠及時發(fā)現一系列存在的問題和隱患,及時采取行之有效的辦法去引導他們解決問題,避免悲劇的發(fā)生,并盡量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真正從內心深處與他們交流、溝通。用自己的行動感化他們,鼓勵他們,做他們的良師益友。只要師生間做到了真正理解,獲得學生內心的認同,他們就會把學習看做是與朋友共同在做的一件快樂的事,樂于去學習。
2.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課堂形式,多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例如,我把“我愛記歌詞”“一站到底”等一些知識性的電視節(jié)目形式搬上了課堂,改編為“我愛記史實”,進行史實填空比賽,或創(chuàng)設兩個情境詞,讓學生依據描述填寫歷史事件或人物等,進行知識的溫習與鞏固,既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也增強了學生參與的熱情。此外,我們還可以經常利用情境、對話、協作、角色扮演等學習環(huán)境要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
和諧的師生關系,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他們感覺到學習的快樂,自然就不會討厭學習,反而很享受學習的樂趣。
綜上所述,建立民主、平等與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夠激發(fā)學生自主、想學、樂學的學習意識,這將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迸發(fā)強勁的教育能量,促進教育教學效果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