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科燕
摘 要:學生的閱讀能力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但由于閱讀量和閱讀習慣的差別造成學生的閱讀能力參差不同。怎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實踐發(fā)現(xiàn)在閱讀教學中巧妙融入小練筆,不僅能使學生的心靈在閱讀的過程中自由翱翔,而且還會讓學生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感受寫作的快樂,加深對閱讀的喜愛,從而使閱讀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本文僅就閱讀教學中的幾種隨文練筆形式,談一些做法。
關鍵詞:閱讀教學 隨文練筆 隨文取材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c)-0159-01
閱讀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應該重視閱讀。但對于很多教師來講閱讀教學是一個久攻不克的難題,對學生來說,做閱讀理解題也是件頭痛的事,特別是山區(qū)學生閱讀能力普遍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1)閱讀資料和閱讀量較城區(qū)學生要少的多。多數(shù)學生的閱讀僅限于課本,課外攝取量很少,對于現(xiàn)代文閱讀更多的只是在考試時被動的接觸,這對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個障礙。(2)學生的閱讀習慣普遍不夠好。很多學生閱讀時往往快速讀一遍,然后就做題,很多時候隨便一瞄就亂寫一通,有的甚至連題目都沒看清,這些陋習造成了學生對文章內容不能充分地理解,因而經常答非所問。鑒于上述兩個原因,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和能力頗為重要。在教學實踐中,我采用過幾種不同閱讀方法,可效果不怎么令人滿意,參與的往往是中上等生,中差等生僅僅做聽眾,對他們閱讀能力的提高沒有實質性的幫助。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經過不斷探索和實踐,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在閱讀中融入小練筆”的形式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大前提相同的情況下,對于不同基礎的學生練筆的要求有所不同,這樣既考慮到了整體又皆顧到了個體,學生參與度就高了,閱讀能力也就隨之有所提升。
那么,可以在哪些地方融入小練筆呢?
1 感悟最深處練筆
“情動”方能“辭發(fā)”。語文書本中有許多感情濃烈的文章,當學生對課文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時,不失時機地安排隨文練筆,這就能促使學生對文章寓意的反思和語言的內化,加深他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如教《背影》一文時,我在學生充分朗讀文本后,真切感悟到“背影”代表的是無私的父愛,被文中的父親感動時,配上背景音樂,我動情地說道:“父愛,多么的平凡的字眼,就像文中所寫的這幾件小事,我們感受不到它有多少轟轟烈烈,但卻又覺得很溫馨,仿佛一根線輕輕撥動了我們的心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你一定也會有這樣的經歷,會有深刻的感受,請大家動筆,把記憶深處最美的瞬間寫下來與同學一起分享。”這時,學生或伏案疾筆或凝神沉思。我想對此時的他們來講再次閱讀已不再是枯燥乏味簡單重復的任務,練筆也不是一種外在強加的負擔,而是情感的自然流淌,心靈的自然“生成”。
2 余意未盡時練筆
閱讀是一種自由、智慧的生活。教師須注重學生自主閱讀,盡量拓寬學生的閱讀空間。有空間才會有自由,有自由才會有學生自己的感悟,才能讓學生直接地、整體地投入到“余意未盡”的閱讀過程中。如《孔乙己》一課,文章寫孔乙己墊著蒲包最后一次去酒店買酒的情形,在結尾處只說:“我到現(xiàn)在終于沒有見—— 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眳s沒有直接肯定的表述孔乙己的最終命運,這就給學生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間,孔乙己到底有沒有有死?如果死了他又是怎么死的?學生勢必要通過對前文的仔細閱讀,從文中酒店里眾人對孔乙己的態(tài)度的描寫中,從孔乙己自身所具有的種種毛病中,從他最后一次進酒店喝酒時的狀態(tài)中猜測出孔乙己的命運,所以他們就有東西可寫,這種練筆不僅促使學生深入了解文本,也讓他們言之有物,言之有據(jù),言之有理。
3 品讀中練筆
詩人臧克家說:“詩歌在文藝領域上獨樹一幟,而古典詩歌又是詩歌領域的一棵奇葩?!敝袊墓糯姼枳钌瞄L用最少的語言表現(xiàn)出最豐富的內容和思想。如《關雎》一詩中寫到“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短短十六個字把男子追求想念的迫切心情寫的淋漓盡致,在這里組織學生進行練筆,通過品讀讓學生把簡練的地方寫具體,把含蓄的地方補充完整。比如說可以設計這么幾個問題,詩中男子是怎樣追求女子的?追求不到的時候他心里會怎么想?雖然在問這些問題的時候學生會覺得很搞笑,可能有人認為問這些問題不合適,但對于初三的學生來說他們其實是有話可說的而且也很感興趣,所以寫出來的東西往往讓老師非常吃驚和驚喜。
4 角色體驗中練筆
閱讀應該讓學生主動積極的進行思維和情感活動,加深理解和體驗,因為只有對文本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才能享受審美樂趣。
如何能讓學生沉浸于文本,讓閱讀快速起效應,培養(yǎng)學生的角色意識倒是一條捷徑,因為它可以透視課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在閱讀教學中如能將角色意識的培養(yǎng)與學習目的結合起來,一旦學生理解進入角色對學習的重要意義,那么所獲得的效益是空前的。
在《威尼斯商人》這篇文章中,夏洛克是個貪婪、陰險、冷酷兇殘的高利貸者,在課堂上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把矛頭指向了夏洛克,認為他太不人道,罪該萬死。所以我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夏洛克,并把當時在法庭上看到法官和其他人對他無計可施時得意的心理寫下來,當然要注意不能違背人物的性格特點。有位學生在她的練筆中這樣寫到:“哈-哈-哈,終于讓我逮到機會了!我忍了那么久,現(xiàn)在終于可以出口惡氣了,誰叫你借別人錢不要利息,影響了我的生意?安東尼奧,你等著吧,等我把刀刺進你的心口,你的小命就完了!哈哈,真可笑,竟然天真的想用三千金幣來和我交換,讓我放棄執(zhí)行契約!要知道即使是幾萬金幣擺在我面前都不如看到安東尼奧死在我面前讓我感到痛快,哈哈!公平正直的主啊,感謝你的仁慈,給了我這么好的一個機會!”
學生的這段心理描寫既結合了課文的注釋又符合人物的性格特點,在練筆的同時也是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一種檢測,而且在相互交流時學生會覺得很快樂而沒有單單做閱讀題那種枯燥感。
實踐表明,隨文取材,讓練筆隨機融入到閱讀教學中去,不僅促使理解和運用彼此交融,讀與寫和諧結合,而且使學生與作者產生心靈的交流甚至是共鳴,讓學生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寫作的快樂,這種煥發(fā)迷人光彩的小練筆,能使在學生眼里略顯枯燥的閱讀變得快樂有趣起來,從而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