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道愷
摘 要: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關(guān)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積極打造高效課堂。鑒于此,教師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在現(xiàn)代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尊重不同學生的運動愛好和專長,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關(guān)鍵詞: 新課程標準 初中體育課堂教學 教學策略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積極打造高效課堂。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筆者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遵循體育教學活動的客觀規(guī)律,積極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并得到同行的一致好評,現(xiàn)簡述如下,與各位同行分享。
一、激發(fā)學生積極參加體育學習的興趣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體育教師往往在課堂上“照本宣科”,只是著力于將內(nèi)容灌輸給學生,卻忽視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yǎng),常常使得學生在課堂上無精打采,被動學習,不僅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帶來了不利的影響。隨著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已成為擺在每一個體育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因此,教師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應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使得體育課堂成為學生心目中的“興趣課堂”與“快樂課堂”,進而為圓滿完成預期的教學任務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比如,教師在帶領(lǐng)學生練習“耐久跑”時,如果只是讓學生按照教學要求進行“耐久跑”的訓練,就會使學生覺得枯燥無味,缺少練習的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鑒于此,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shè)“見義勇為抓壞蛋”的教學情境,即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可以把班級里“耐力跑”水平較高的學生分在一組,扮演“壞蛋”,其他同學扮演“見義勇為者”,教師先讓扮演“壞蛋”的學生先行跑離20秒,需要說明的是,教師一方面要對“壞蛋”們分頭“逃跑”的路線不加設(shè)限,另一方面要求他們“逃跑”所經(jīng)過的區(qū)域不能影響其他班級上課,然后“指揮”所有“見義勇為者”奮起直追,“追捕壞蛋”。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斗志”,充分挖掘?qū)W生的潛力,規(guī)定“見義勇為者”能夠在十分鐘之內(nèi)成功抓獲“壞蛋”者方為勝出者。在教師的精心設(shè)計下,學生對于原本單調(diào)而機械的“耐力跑”練習充滿興趣,以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體育教學活動中,并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克服單調(diào)的教學組織形式,以靈活而生動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參與興趣,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尊重不同學生的運動愛好和專長開展體育教學活動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鑒于此,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教學要求,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為學生留出一定的活動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保持一定的自主性,從而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自覺參與體育學習和鍛煉,進一步發(fā)展運動愛好和專長。比如,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首先,為學生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體驗到愉快與輕松,提高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其次,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采取適合自己的方式學習,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需要說明的是,教師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所留出的空間必須適度,如果留出的空間與時間太少,那么并沒有擺脫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的“包辦式”學習,收不到預期的效果,如果留出的空間與時間太多,則不免成為“放散羊”式的教學,一定程度地影響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因此,對于這個“度”,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一定要把握好,使得學生既能體驗到體育學習的愉快感,又能達到學習與掌握體育知識與技能的教學目的。最后,教師應該對于每一個學生的情況,教師都要了如指掌,從而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區(qū)別對待,因材施教,在尊重學生不同的運動愛好與專長的前提下開展體育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揚長避短,開展體育學習,使得運動愛好與專長得到更好的發(fā)展。教師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居于絕對支配地位的舊有模式,充分關(guān)注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差異,使得學生在體育學習和鍛煉中體驗到成功感,進一步樹立自信心,從而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必須有健康的身體,而健康的身體,必須以健康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與大腦為物質(zhì)基礎(chǔ),因此,體育鍛煉運動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可以促進心理健康。初中學生正處于個人意識的形成階段,正是培養(yǎng)終身體育意識的重要時期,教師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應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并使得這一良好的習慣保持一生,受益一生。
教師為了讓學生明白“終身體育”的重要意義,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輔助設(shè)備播放一些因身體虛弱多病的原因而為生活和工作帶來困擾并影響生存質(zhì)量的視頻,讓學生認識到終身體育對于每一個人的重要意義。此外,教師還可以結(jié)合學生實際提問:“同學們在感冒發(fā)燒的時候會感覺怎么樣?是不是全身不舒服?是不是頭腦不清醒?是不是學習效率大大下降?……體育鍛煉是不是可以增強體質(zhì),預防疾???……同學們在覺得學習疲勞或心情低落的時候,是不是在加強一點運動強度之后就會覺得身心輕松?……無論是現(xiàn)在的學習,還是未來的工作,競爭都愈演愈烈,這既是一場智力的角逐,更是一場體力的較量,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那么,將很難堅持到最后,所以,同學們是不是該持之以恒地堅持體育鍛煉,從而獲益終生?……”“無形定有形,意識決定行為”,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引導學生深刻了解終身體育的意義,從而有效促進體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教師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要大膽探索,積極實踐,采取一系列靈活而有效的教學策略,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