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鳳琴
摘 要: 本文重點論述快樂教學法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運用,提出利用游戲、活動等方法,調(diào)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促其向會學、樂學轉(zhuǎn)變。
關鍵詞: 小學數(shù)學教學 快樂教學 愉快學習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適當開展一些游戲或活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調(diào)動小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使課堂充滿快樂,實現(xiàn)小學數(shù)學快樂教學、愉快學習。本文提出幾種快樂教學的方法,與各位同仁交流。
一、目前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現(xiàn)狀
總體說來,目前由于九年義務教育的推行,小學教育教學現(xiàn)狀并不容樂觀:沒有了升學的壓力,學生成績無論好壞都能上初中,反正教好教壞一個樣,現(xiàn)在的學生又不讓管、不讓問,會不會是學生的事……總之,教師厭教、學生厭學的現(xiàn)象并不鮮見,久而久之,導致小學數(shù)學教學質(zhì)量低下、學生學習成績差的不良后果。在私立小學,由于競爭的壓力,這種情況要相對好一些。為此,下面筆者重點談談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實施快樂教學和愉快學習的重要性和實際意義,論述快樂學習的方法和措施。
二、實現(xiàn)小學數(shù)學快樂教學的措施
要想讓學生愉快學習,首先教師應該快樂教學。如何實現(xiàn)快樂教學?筆者認為應當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入手。
1.教師把愛和責任帶到課堂,和諧師生關系。
有位教育家說得好,“沒有愛的教育是缺失的教育、不完整的教育”。小學生年齡小、不懂事、多數(shù)又是留守兒童,缺乏父愛和母愛,在學校貪玩、不學習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如果教師對這些學生不管不問,已經(jīng)缺乏父母的關心和愛護的這些孩子再得不到師愛,心靈的創(chuàng)傷可想而知。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對這些孩子多些關心和愛護,對其學習多一點關心、鼓勵,少一點呵斥、訓責,多一些嚴要求、少一些放任,讓他們感受到你對他的愛、品嘗到學習的樂趣、明確學習的重要性,他們便會轉(zhuǎn)變學習觀念,逐漸地愛上你、愛上數(shù)學、愛上學習。
2.設計有趣的教學活動,促使學生樂于參與。
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設計生動有趣的活動,使學生通過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嘗到學習的樂趣。
在剛開始學習加減法時,有的教師讓小學一年級學生準備幾十根小木棍,以備上課時使用。我感覺在新形勢下,在新課改全面推進的今天,小學生的書包里裝著火柴桿、小木混等似乎與時代格格不入。
如在教學3的分合、3的加減法時,用多媒體展示小河里一只小鴨子在游泳,又有2只游來,讓小學生看一共有幾只小鴨子?這時還用得上火柴桿、小木棍嗎?
10以內(nèi)的加減法時,用兒歌的形式進行游戲效果斐然。一個說:我一個小手對你一個小手,一共是幾手?另一個說:你一個小手對我一個小手一共是2個小手;我兩個小手對你兩個小手一共是幾手?依次下去,學生在說說、做做、算算中自然而然記住了這些加減法,以免做練習時數(shù)手指頭、數(shù)木棍的笨拙做法。
又如,學習正方體、立方體時,讓學生閉上眼睛摸一摸正方體,在摸的過程中,教師不斷給予點撥:正方體的邊叫做棱等,這樣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達到愉快學習的目的。
3.改變教學模式、還課堂給學生。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已經(jīng)不合時宜。教師應放下“我不講學生就不會”的包袱,讓學生主宰課堂,采取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學生觀察、體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讓學生學會學習。
例如,對于六年級的解方程,2x+8=12和2x=8這兩個方程,找兩位同學到黑板板演,對其步驟和結果,教師不做任何評價,由學生自己指出步驟是否完善、結果是否準確、是否經(jīng)過驗證,其他同學對照這個標準相互評論。這樣比教師的說教效果要好得多,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動起來,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
又如,在學習分數(shù)的除法時,教師先設計一道數(shù)學題,供學生思考:幼兒園的馬老師給小朋友分蘋果,馬老師把三個大小相同的蘋果分給小朋友,如果一個小朋友吃半個蘋果,那么這三個蘋果可以分給幾個小朋友吃?這道題的解法有若干個,教師不能為了讓學生解這道題而解題,應該啟發(fā)學生,數(shù)學是邏輯思維嚴密但不可以僵化的學科,許多問題的解決辦法不可能是一個,所以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用不同的方式解決問題,這樣不僅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而且為以后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4.體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他要求學生從書本中走出來,走進生活實際,在活動中體驗學習的快樂,也認識到數(shù)學離不開生活的真諦。
愛動是小學生的天性,對什么都好奇也是小學生的顯著特點。根據(jù)這些特征,布置有效任務,讓其到生活中發(fā)現(xiàn)相關知識是不錯的選擇。如學習立方體、正方體、圓錐體、圓柱體前,布置學生課前留意生活中這些形狀的物品,也可以找到圖片、模型等,學生樂于參與到活動中。
如學習概率時,組織學生做摸球的游戲,袋子里放黑白兩種顏色的球若干個,反復、不斷讓學生一次摸一個球,然后交流摸球的感覺,說出一種顏色的球共有多少個。這樣,學生通過摸一摸、想一想、算一算,在活動中快快樂樂、輕輕松松地習得知識。
又如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時,借助于多媒體,展示《曹沖稱象》的片段,教師引發(fā)學生思考:曹沖是如何稱象的?為什么用稱出的石頭的重量得知大象的重量?引導學生回答:石頭的重量等于象的重量。這樣,通過小故事,感受用替換策略解決問題的好處,讓學生直接進入學習狀態(tài),自覺參與到學習中。
總之,小學生活潑好動、天真可愛,對周圍的人、事、環(huán)境等都有想去探索的欲望。因此,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應依據(jù)學生的這一特點,巧妙變換教學方式,通過游戲、活動等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游戲中、玩中、活動中快樂學習。
參考文獻:
[1]夏方平.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有效指導”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2(10).
[2]于杭明.有效閱讀,小學數(shù)學的助推器[J].陜西教育,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