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探究式教學地位逐漸上升。探究式教學越來越廣泛地被應用到生物教學中對提升生物課堂教學效果有明顯的作用。
關鍵詞:探究活動 探索能力 初中生物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c)-0106-01
目前,我國有關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的材料及學術論文有許多,但是關于學生探究能力培養(yǎng)方法在生物教學方面的實踐卻很少。針對如何提升學生的探索能力展開研究,對于生物課堂有效教學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1 提升學生的質疑能力,讓學生學會提問
提出問題的能力遠比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讓學生學會提問題是對學生進行探究能力培養(yǎng)的前提基礎。學生由于受自身經(jīng)驗與理解水平的限制,很難對教材內(nèi)容做到直觀化理解。由于學生對教材內(nèi)容不熟悉、不理解,因此,很難提出真正有價值的問題。為此教師一定要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利于理解教材信息的教學情境。
1.1 結合學生比較熟悉的環(huán)境或事物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將教學活動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選取學生比較熟悉的環(huán)境或事物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有利于開發(fā)學生探究式能力的潛能。以螞蟻為例,螞蟻的身上長滿了纖細的毛,這些毛是螞蟻最為靈敏的感覺器官。螞蟻通過這種細毛可以對外界環(huán)境信息進行判斷,會敏銳地感知到來自外界的刺激,而且還可以通過這種毛感知氣溫的變化,向同伴傳遞信號等。一只螞蟻發(fā)現(xiàn)了美味大餐后,如果自己搬運不動這個美食,他就會立即向螞蟻老窩返回,回去搬兵。在途中遇到其他螞蟻,他們就會相互碰頭,用觸角進行交流,其他螞蟻明白了它的意思后就會一起參與到食物搬運的計劃中。學生對螞蟻的生活充滿了好奇,在傾聽了這樣的一段材料后更是興趣盎然,讓學生針對這段材料進行發(fā)問,學生的參與性特別高。學生的自主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以后,就特別容易提出一些有質量的問題,例如有的學生問:“螞蟻怎樣來傳遞信息、螞蟻怎樣實現(xiàn)團結合作”等,如此就會為下一步的探究式教學活動的展開打下堅實的基礎。
1.2 充分挖掘學生的認知經(jīng)驗,在此基礎上進行提問
充分挖掘學生的認知經(jīng)驗,讓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提問,這樣會拉近學生與教學之間的距離,有利于挖掘學生想象與聯(lián)想的潛能,有利于學生深入到問題的實質。在此前提下提問,不易于流于膚淺,為具體的探究式教學活動的展開做足了準備。以蚯蚓為例,探討蚯蚓生活特征與外界環(huán)境的聯(lián)系,教師要給學生充裕地時間回顧以往經(jīng)驗,結合過去對蚯蚓生活特征的感知來分析蚯蚓與外界環(huán)境的關系。如蚯蚓的生存會受到濕度、光線、土壤酸堿度等因素的影響。如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大大的調動起來,而且有利于課堂愉悅氛圍的形成。
1.3 利用實驗讓學生提問
初中生物課有許多實驗課,這些課是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的良好陣地。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實驗課的優(yōu)勢,對學生進行科學化指導,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學會發(fā)問。實驗課中對學生進行探究式活動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科學素質,結合具體的實驗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強力的探索興趣,可以實行小組合作、交流討論等形式,增強探究式課堂的活力。教師要對學生的問題作具體分析,適度點撥指引,提高探究課的活動效果。在探究活動課堂上要確立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但是絕不意味著對學生不管不問,而是要堅持適度原則。如果學生通過自我思索始終探尋不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就會興趣索然。反之,在教師的輔助引導下,終于探求到問題的答案,學生不僅會豁然開朗,而且會大大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自信心。同時受課堂時間的限制,學生有時候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完成探究任務,如果教師不進行適當點撥,學生的潛心研究就有可能前功盡棄,最終影響教學進度。所以在對學生進行探究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一定要將提問與點撥引導相結合。
2 針對問題提升學生的假設能力
提出假設有助于學生借助以往的經(jīng)驗知識,對問題進行探究,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初中探究式教學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對問題的假設能力,是一種有效的教學途徑,在方式方法上可以遵循以下幾個步驟。
2.1 讓學生運用以往經(jīng)驗,對問題假設
在生物教學中,涉及到種子一課時,我讓學生思考種子的組成部分,在學生愁眉不展的時候,我適時壓碎了一粒種子,讓學生細致觀察后,進行判斷推測。學生們的答案豐富多彩,有的學生發(fā)言種子的成分里面有水,有的學生發(fā)言種子中含有淀粉。針對學生們的答案我及時進行總結,告訴學生剛才的思維過程其實就是對問題假設,至于學生的結論是否正確,試驗結果出來后大家就會分曉。
2.2 在科學知識基礎上假設
在學生掌握生物科學知識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假設。學生可以應用現(xiàn)成的科學結論,對問題進行假設。在涉及到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課時,讓學生對黃化的玉米進行假設,分析這樣的玉米可否存活?根據(jù)假設,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若是能存活,說明這樣的玉米仍然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葉綠素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因而如果這一結論成立,則說明黃化玉米內(nèi)含有葉綠素。但是實際情況是黃化玉米中并不含有葉綠素,因而其能夠繼續(xù)存活的假設是不成立的。
3 提升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要提升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按照科學的程序方法來進行。動手實驗時,學生要熟記實驗器材的名稱,清楚實驗的原理和操作的步驟。培養(yǎng)學生按規(guī)范正確操作實驗器材的習慣。
做實驗時一定要讓學生具有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嚴格尊重試驗的數(shù)據(jù)。對于科學的探索要具有求真的理念,要強化學生在這一方面的意識。
在實驗中要培養(yǎng)學生手腦并用。實驗的本身特性就要求學生具備手腦并用的綜合能力。以實驗種子成分中具有無機鹽一課為例,教師要啟發(fā)學生思考做實驗時要具體應用什么的器材,以及為什么選擇這樣的器材。這樣做不僅有利于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提高,同時也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4 結語
初中生物探究式實驗活動對于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至關重要,對此,教師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實驗的結果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學生親身參與的過程。實驗的目的不僅側重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要側重學生的探究能力的提升。初中生物教學注重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意義深遠。
參考文獻
[1] 何成瑜.淺談初中生物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J].農(nóng)業(yè)科技與信息,2011(12):57.
[2] 趙超瑜.初中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問題淺析[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0(16):20.
[3] 姚偉娜,梁彥剛.新課程標準下初中生物教學方法的探討[J].考試周刊,2011(27):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