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 王肖
【摘要】中國高等教育正面臨一場巨大的挑戰(zhàn)。由于受學而優(yōu)則仕的歷史影響,高考擴招制度的推動,中國高等教育體制的影響,大學,教授,學生不同程度的出現(xiàn)行政化。針對高校行政化的問題,應該有“自下而上”的決策理念和“自上而下”的體制改革。
【關鍵詞】高校 高校行政化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4-0243-01
高等學校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進行科學研究的地方。所以高校的各種動向都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兩會訪談第二期對葛劍鋒的訪談《教育部拿什么支持南方科大》是繼新華網(wǎng)2010年03月08日《高校“去行政化”為何引爭議》一文之后再次把高校行政化的問題推到在公眾面前?!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提出“推進政校分開管辦分離”“逐步取消實際存在的行政級別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要推進高校管理體制改革,激勵教師專注于教育,鼓勵教師終身從教。這預示著中國高等教育將面臨一場巨大的變革。
一、高校行政化的形成原因
(一)學而優(yōu)則仕的歷史影響
中國有著悠久的“學而優(yōu)則仕”的歷史傳統(tǒng),這是導致高校行政化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孔子曰;“學而時習之”,認為“出仕”是“時習之”的途徑之一,也就是把所學的、所修的東西應用到從政的實踐之中。修身學習是無止境的,從政可以更好地修身,也可以更好地推行仁道。歷史上每一個新王朝建立之后,管理國家的任務都會歸于文吏之手。對書生保有相當?shù)淖鹬?,得源于此。文吏統(tǒng)治造就了“士”作為無冕之王的優(yōu)越地位,也促成了“士為四民之首”的觀念。這使得“學而優(yōu)則仕”成了一種中國式的傳統(tǒng)。
(二)自主選擇大學觀念的出現(xiàn)
《2011年高招調查報告》顯示:08、09、10年,出國留學人數(shù)擇分別增長了24.4%,27.5%,24.1%。其中增長最快的是高中畢業(yè)出國人數(shù)。在高中畢業(yè)生中,放棄高考、放棄考試、放棄報到的“三放棄”現(xiàn)象逐漸顯現(xiàn)。考生已逐漸由早期“上大學”的初衷變?yōu)椤白灾鬟x擇大學”的觀念。高校也逐漸處于被選擇的地位。人才必然選擇向先進教育靠攏。這使的高校和教授都處于恐慌的狀態(tài)。為了爭取更多的教育資源,爭取更多的生源,高校不得不依附行政爭取更多的教育資源以吸引學生,教授不得不依附行政,爭取更多的資源支持學術的發(fā)展。
(三)高等教育體制的影響
高等教育體制也是促進高校行政化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素。首先,高校內部和高校外部都把高校劃分為不同的行政級別,按照行政級別任命各級各類管理干部,劃分教學資源,確定各高校的辦學自主權。就拿學校主要的財政來源正常經(jīng)費來說,教育部僅僅撥款20%,剩下的需要通過211項目等基金而來,而211項目需要依靠學校的行政部門,教育部行政部門的層層審批。其次,學校的決策機構是學術委員會、其主要成員多為各個系的主任、院長甚至校長。代表不了教授的聲音,因此,學術自由受到限制。此外,人事、評估、畢業(yè)證書發(fā)放等權力都在行政部門手中。所謂的“教授治學”、“教授治校”、或者“民主辦學”、“自主辦校”根本無從談起。只能是鏡中月,水中花。
二、高校行政化的現(xiàn)狀
(一)大學不再是“象牙塔”
大學亦步亦趨去滿足社會的需求,沒有注重引領社會文化,沒有高于當前的社會需求,引領社會前進的方向也有欠缺。行政權力凌駕于學術權力之上,對學??蒲泻徒虒W質量造成嚴重的損害。使得高校無別于官場,無別于社會。
(二)學生無心于學習,追求“官感”
高校行政化嚴重扭曲了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學校是培養(yǎng)杰出人才的地方。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曾有疑問“為什么我們的學??偸桥囵B(yǎng)不出杰出人才”。大學生應該具有好奇心、想象力、洞察力,對生活和學習充滿熱情。目前高校的部分學生參加學生會、校內社團,不是為學生服務,只為培養(yǎng)步入社會前的“官感”。讀碩士博士僅為做官,忽略了學術科研。所以基礎人才的出現(xiàn)只能是幻想。
(三)教授無心于教學科研,被“官化”
目前部分教授對行政的重視超越教學科研,大學越來越強的行政化管理,使得大學教授們沒有話語權,大學教授被迫邊緣化或者主動迎合權力主動去做官。按官階定地位、定待遇,使不少教師不再專心于教學科研,把當官看成追求的目標。
三、高校行政化的對策
(一)“自下而上”的決策理念
首先,倡導教授治學。學術委員會和學位委員會應該代表教授的聲音。大學是學術組織,學科設置、研究方向等應該由學術委員會來決定,這樣才能保障教育家辦學和充分發(fā)揮學術的作用。要充分發(fā)揮教授在教學、學術研究和學校管理中的作用。探索學校理事會或董事會、學術委員會“自下而上”決策的積極作用。
其次,大學校長職業(yè)化。面對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面臨的困境,需要將大學校長的身份明確定位于職業(yè)管理者。特別是對于研究型大學而言,社會環(huán)境的多變性、管理工作的復雜性及個人精力的有限性都要求大學校長走上職業(yè)化之路。校長由學校公開遴選產生,校長在任期間的業(yè)績表現(xiàn)由教授來評價,評價結果作為校長傭金的確定標準。
(二)“自上而下”的改革實踐
首先,211、985高校是創(chuàng)新型大學,是培養(yǎng)高素質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地方,不可簡單依照此劃分行政級別。其次,行政系統(tǒng)對教育系統(tǒng)而言,是服務機構,而不是決定機構和控制機構。再次,促進高等教育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還需要落實配套措施,形成良好社會氛圍。最后,改革不是高校單方面的事情。這對形成“自主辦學、學術自治、教授治校、學生自治”為特征的現(xiàn)代大學制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擁有了這樣的理念,但要把它付諸于實踐,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高校去行政化有利于弘揚大學精神,回歸大學使命,是高校更好的為社會各界服務。使高校真正成為“仰望星空的人” 。這項長期任務,要依靠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它的最終實現(xiàn)還要依賴國家政治體制的變革。值得我們期待。
參考文獻:
[1]李廉永. 和諧視野下的高等教育公平的制度設計研究[M]. 科學出版社,2010-08-01
[2]李厚剛. 淺談我國內地部分高校的行政化.[J]. 學習月刊,2006(24)
[3]田艷麗. 高校去行政化:困境與路徑選擇[J]. 法制與社會.,2011.(6)
[4]張建林. 高校去行政化需要找準平衡點[J]. 學習月刊,2009(21)
[5]豆永杰. 高校去行政化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研究[J]. 蘭州大學學報,2010(02)
[6]彭秋發(fā). 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探索[J]. 教育與職業(yè),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