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苗
摘 要: 作者認為要改變學生無話可寫、無情可抒這一作文現(xiàn)狀,教師應當努力踐行“生活作文”的教學思想,讓作文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捕捉生活素材;作文命題要緊扣生活、緊貼時代脈搏;引導學生自由為文,將所思、所想訴諸筆端。
關鍵詞: 生活作文 初中作文教學 生活體驗 作文命題
生活作文思想是我國現(xiàn)代語文教育的一代宗師葉圣陶先生提出來的。他十分強調作文與生活的關系,“作文是生活”是葉老作文教學思想的核心所在。葉老有關作文教學方面的論述對當今的作文教學改革仍有著鮮活的指導意義。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該積極踐行葉圣陶的生活作文教學思想,在實踐中驗證與發(fā)展他的這一思想,并賦予生活作文以時代特色。
一、領會“生活作文”的思想內涵及相關理念
1.葉圣陶關于生活作文的思想。
關于生活作文的精辟論述是葉圣陶長期教學實踐的結晶,是他從事寫作、編輯,理性思考成果的總結。說到生活與作文的關系,葉圣陶先生有一些形象而生動的比喻:“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會活潑地流個不歇?!薄氨仨殞さ皆搭^,方有清甘的水喝?!薄白魑倪@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比~老的這些豐富的作文教學思想,為作文教學指明了方向:生活體驗和積累是寫作的基礎和源泉,教師要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獲得豐富的生活體驗,積累豐富的素材。
2.課程標準中關于生活作文的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在七至九年級的“學段目標與內容”中指出:“寫作要有真情實感,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薄岸嘟嵌扔^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認識,表達力求有創(chuàng)意?!辈⒃凇皩嵤┙ㄗh”部分強調:“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薄皩懽髟u價要重視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習慣,鼓勵表達真情實感,鼓勵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引導學生熱愛生活,親近自然,關注社會?!边@些指點與建議,強調了作文及作文教學要與生活緊密相連,要立足于學生的生活閱歷和生命體驗,開展好作文教學。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用獨特的眼光觀察生活,用獨特的心理感悟生活,用獨特的方式表現(xiàn)生活。寫作過程既是學生對生活、對人生的獨特理解和認識過程,又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創(chuàng)造性地描述世界、表現(xiàn)生活、抒發(fā)情感、表達觀點、塑造自我的過程。
二、學生作文與現(xiàn)實生活“脫鉤”的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對于師生來說,其仍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彎”、躲不過去的“坎”,老師怕教,學生怕寫。筆者曾對學校七至九年級各班學生進行過問卷與書面調查,其中73.1%的學生反映作文無內容可寫,68.9%的學生不喜歡作文。這兩個數(shù)據(jù)告訴我們:學生寫作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學生對作文的態(tài)度。此外,翻閱學生的作文簿,不難發(fā)現(xiàn)“空話、套話、假話、大話”仍然堂而皇之地出現(xiàn)在學生的作文中。在作文訓練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為了完成習作任務,往往是抓耳撓腮、搜腸刮肚、捉襟見肘、東拼西湊。雖然交差了事了,但寫出的作文卻遠離現(xiàn)實生活,缺乏真情實感,語言文字堆砌辭藻,蒼白無力。學生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習作任務而作文,作文失去了真正的交際意義。導致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作文與現(xiàn)實生活的“脫鉤”。
三、豐富生活體驗,讓習作之花綻放在生活園地中
筆者認為要改變學生無話可寫、無情可抒的作文現(xiàn)狀,教師應當努力踐行“生活作文”教學思想,給學生作文源源不斷地注入清新的“活水”,讓作文與生活掛起鉤來、牽起手來,讓習作之花綻放在生活園地中。
1.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捕捉生活素材。
生活是學生成長的搖籃,也是習作素材的源泉。教師啟發(fā)學生關注生活,努力幫助學生在生活的沃土中挖一口井,開掘出生活的源頭活水;要引導學生用生活的五彩花瓣,為自己的習作鋪出一條成功之路;要讓生活的“素材”走進課堂,引導學生帶著一顆平常心進行習作;要努力讓學生的作文散發(fā)出濃郁的生活氣息,使學生在作文中說真話、吐真情、做真人;要引導學生感悟多彩生活,體驗人間真情,領略社會變化,感悟人間事理,獲得思想啟迪——這是作文教學的需要,更是學生成長的需要。教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感恩社會,是教師對學生最好的寫作指導。不管是作前指導、作中巡視,還是作后評價,都要指點學生與生活建立聯(lián)系,引導學生經歷一個與生活相關的寫作體驗。教師應利用生活來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寫作欲望,讓學生情動而辭發(fā),這樣才能真正彰顯寫作訓練的價值,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
2.作文命題緊扣生活、緊貼時代脈搏。
關于作文命題,葉老強調:“教師命題的時候必須排除自己的成見與偏好;唯據(jù)平時對于學生的觀察,測知他們胸中當積蓄些什么,而就在這范圍之內擬定題目。學生遇見這種題目,正觸著他們胸中所積蓄,發(fā)表的欲望被引起了……”此言告訴我們,作文命題不能脫離學生熟悉的生活而讓學生處于被動地位,要擬出能夠激活學生想象與思維的題目,讓學生產生寫作動機,樂于寫作。為此,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心理,多跟學生一起活動,跟學生談心、交流,洞察學生內心世界,對學生的生活積累和心理訴求要了然于胸。在此基礎上再去擬題,所擬題目就能緊扣學生現(xiàn)實生活、緊貼時代脈搏,學生就會擺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
3.引導學生自由為文,將所思、所想訴諸筆端。
除了課堂作文,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自由寫作的習慣,讓學生隨時隨地地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悟訴諸筆端。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寫日記、寫隨筆的良好習慣。新課程提倡“自主寫作,減少對學生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些命題作文”,這些應成為教師作文教學的指南和追求。筆者認為,不管是平時作文,還是考場作文,作文命題都應能夠調動學生的寫作靈感,激活學生的生活積累和個性思維,使作文真正成為學生吐露心聲、抒發(fā)情感、表達觀點的平臺,讓生活作文思想為初中作文教學增添一抹亮色。
參考文獻:
[1]周燕.作文就是生活——學習葉圣陶作文教學思想札記[J].中學語文,2011(10).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蔣仲仁.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J].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