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校藝術類大學生主要是20世紀90年代后出生的,大家稱之為“90后”大學生?!?0后”藝術類大學生由于成長的時代背景與以往有了很大的變化,因此他們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等方面都烙下了時代的印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充分認識和把握這一特殊群體的思想行為特點,對于增強“90后”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90后”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狀況和特點
1政治意識淡薄,理想信念模糊
“90后”藝術類大學生對于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不夠重視,對于社會意識形態(tài)缺乏正確認識。他們覺得思想政治理論純粹是空談,沒有實際意義,花時間學習反而會占用專業(yè)學習的時間。因此,大多數學生政治參與熱情普遍較低,對國事、天下事漠不關心,入團入黨消極被動。
2自我意識強烈,集體意識弱化
“90后”藝術類大學生喜歡追求獨特的個性,喜歡標新立異,希望與眾不同,甚至認為追求個性、瀟灑不羈才能激發(fā)靈感、富于創(chuàng)造性。他們幻想自己能夠主宰、決定自己的一切,自己獨立走自己的路。他們的自我意識強烈,自我為中心的傾向明顯,對老師的督導、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反感、抵觸,行為上隨意散漫。因此,一般來說,“90后”藝術類大學生的集體意識、團隊觀念更趨弱化。
3專業(yè)功底扎實,文化基礎較差
“90后”藝術類大學生基本上都是從小就有對專業(yè)的愛好和興趣,較早開始專業(yè)學習,他們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專業(yè)學習上,他們對專業(yè)的過分偏重,造成了他們對人文科學基礎課程和理論課程的忽視。大多數“90后”藝術類大學生對于人文理論知識課、思想政治理論課、專業(yè)理論課的學習缺乏興趣,覺得這些課占用了他們大量的專業(yè)學習時間,對專業(yè)發(fā)展不利,導致他們經常缺課、逃課。
4注重物質消費,吃苦精神不足
“90后”藝術類大學生因其專業(yè)的特殊性,在學費、購買學習用品等方面的花費較大。不僅如此,有的學生為了滿足自己彰顯個性的需要,把大量的時間花在逛街、買衣服、談戀愛上面,虛榮心強,喜歡攀比,有的甚至追求高消費。這些物質消費的增強,并沒有給學生帶來積極進取的正效應,反而造成有的學生忽視了精神追求的負效應。在他們的身上已經找不到艱苦奮斗的精神,他們怕吃苦,怕受累,功利思想嚴重,不愿到條件艱苦的地方去,不愿到基層去。
5情感豐富隨意,心里素質不高
“90”后藝術類大學生具有聰明、自信、活潑等優(yōu)點,但他們同時存在著缺乏責任感、對人不感激、自大自私、對物品不愛惜、對己不克制、做事不努力等缺點。他們的情感較為豐富,充滿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色彩,情緒容易受外界環(huán)境干擾和影響,較感性,容易沖動急躁,缺乏理性,忽視現實。在學業(yè)、就業(yè)、人際關系、戀愛、家庭等方面遭受挫折時容易產生極端情緒,甚至可能引發(fā)一定的心理問題。
二“90”后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針對“90后”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想行為的狀況和特點,“90后”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和改進“90后”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思想觀念、內容要求、方法手段等方面不斷創(chuàng)新,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1深化“90后”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和針對性
首先要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觀念和內容要求由傳統(tǒng)型向現代型轉變,培養(yǎng)學生樹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適應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和政治素養(yǎng);其次要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由顯性方式向隱性方式轉變,充分發(fā)揮環(huán)境育人、管理育人、教學育人的功能,達到“潤物無聲”的隱性教育效果;再次要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由平面模式向立體模式轉變,做到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達到教師、職工和學生骨干人人育人,學生在入學、學習、畢業(yè)各個階段和在課堂、宿舍、網絡、課外活動中,都能得到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最后要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由單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向因人而異的疏導為主轉變,做到了解學生思維方式、把握學生心態(tài)、尊重學生個性,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切忌局限于一種方法,努力區(qū)分不同的對象和層次,避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同時,針對某些學生的不良習氣,還應對他們強化教育、嚴格教育。
2重視“90后”藝術類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完善學生的道德人格
良好的人文素質是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專業(yè)素質的重要基礎,它體現一個人的文化涵養(yǎng),是“90后”藝術類大學生活躍思維、升華人格、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目前,由于“90后”藝術類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不夠,嚴重地影響著他們完善的道德人格的形成。因此,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拓寬學生的知識結構,強化文化修養(yǎng),是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迫切任務。根據“90后”藝術類大學生的現實狀況,我們不僅要開設“大學語文”、“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國近代史綱要”、“形式與政策”等常規(guī)課程,還要增設美學、文學、社會學、宗教學、藝術哲學等課程;與此同時,還要有計劃地組織開展人文講座、自然科學講座、文學鑒賞會、影視評論、文藝匯演、作品展覽、文體競賽等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陶冶學生情操,完善學生人格,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奠定基礎?!?0后”藝術類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和完善道德人格的形成,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它需要學校、教師、學生、家庭、社會的積極配合和共同努力。只有牢固樹立素質教育思想,堅持不懈地開展工作,才能培養(yǎng)德藝兼?zhèn)涞纳鐣杏萌瞬拧?/p>
3推進“90后”藝術類大學生的情感感化教育,提升學生的藝術秉賦和藝術品格
藝術教育的靈魂是尊重學生并提升學生的藝術品格。情感是一個人對事物的一種心理體驗與態(tài)度,它包括思想境界、知識涵養(yǎng)、心理品格、情緒感覺等內容。情感豐富程度和正確引導同情商智商高密切相關?!?0后”藝術類大學生在平時的學習與創(chuàng)作中更注重情感的體驗和渲染,對于他們應該更加注重情感感化教育。情感感化教育是通過情感的交流,在學生心理方面達到“理”的輸導。情感與“理”之間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情感是交流的手段,“理”的輸導是交流的目的。情感感化教育就是要使教育者和教育對象彼此之間產生心理相容和心靈共鳴,通過情感感化教育完成道理的輸導和思想行為的轉化。針對“90后”藝術類大學生情感豐富、自我意識強和自尊心較強、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真實思想這些特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經常關心和幫助學生,通過情感溝通,引導學生從理智上升華理想信念,從情感上升華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樹立愛國主義思想,鼓勵學生用健康、穩(wěn)定和高尚的情感去詮釋自己的藝術理想。思想教育工作者還要積極參與各類學生活動,深入到宿舍、班級與學生交流,細致認真地了解情況,摸清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解決學生的實際困難,讓學生感受到溫暖,感受到關愛。這樣,點點滴滴的情感融通就可以形成強大的親和力,贏得學生的信任,取得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4開展“90后”藝術類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品質
“90后”藝術類大學生大多存在較強的功利心理、依賴心理和自大心理,不太關心集體,集體觀念不強,團隊意識淡薄,承受挫折能力較弱,一些學生情感體驗細膩,對人對物容易產生心理障礙;在對事物的看法上,“90后”藝術類大學生敏感而更易以偏概全和鉆牛角尖,相當一部分學生熱衷于網上交友和聊天,甚至上網成癮、游戲成癮。針對“90后”藝術類大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我們要切實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大力開展心理咨詢工作。心理咨詢包括團體咨詢和個體咨詢。心理咨詢可以指導學生化解內心矛盾和沖突,排解心中憂慮,正確認識自我。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情緒情感易變,遇到各種壓力、事故和挫折容易產生悲觀、焦慮、抑郁等不良心態(tài),如不及時疏導,就會導致心理失衡,出現心理問題。因此,新生入學時,就要為每個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平時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與學生保持溝通聯系,引導他們用全面的眼光分析問題,正確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悅納自我,調整心態(tài)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增強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要開展各種形式的咨詢,擴大心理咨詢面,為學生提供經常、及時、有效地心理咨詢服務,使學生健康快樂成長。其次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網站,并利用網站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確保大學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況和過硬的心理品質的形成。
參考文獻
[1]李開沛.試述藝術類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及其培養(yǎng)[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02(2).
[2]蔡炫.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J].改革開放,2012(6).
[3]毛春艷.高校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探索[J].當代職業(yè)教育,2010(6).
[4]黎霞.對“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幾點思考[J].前沿,2012(8).
[5]徐俊川.論當代90后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J].湖北社會科學,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