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過對部分高校海外歸國青年教師一對一的訪談調查,初步了解該群體的思想動態(tài)和政治傾向。調查發(fā)現(xiàn),高校海外歸國青年教師存在政治敏感度不高,思想多元化趨勢顯著,易產生不滿情緒;個人思想與價值觀主動輸出傾向明顯;更易受到社會負面信息的影響;政治意識淡漠,缺乏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了解和認同等現(xiàn)實問題。在現(xiàn)有調查分析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既符合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又遵循高端人才隊伍建設和青年教師隊伍發(fā)展實際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堅持黨對海外歸國青年教師的思想引領和政治把握;以愛國主義旗幟引領海外歸國青年教師群體工作全局;堅持求同存異,杜絕“先入為主”的思維誤區(qū);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創(chuàng)造有利于海外歸國青年教師發(fā)揮才干的環(huán)境;拓寬政治意愿表達渠道,建立暢通高效的雙向溝通機制。
關鍵詞: 高校海外歸國青年教師;思想動態(tài);政治傾向
中圖分類號: G451.6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3-8381(2013)05-0069-06
高校中的海外歸國青年教師群體作為海外歸國人員中的高層次人群,擁有扎實的專業(yè)底蘊與開闊的國際化視野。研究表明,高校海外歸國青年教師群體除了擁有海外歸國高知群體的特征,還兼具青年教師群體的特征。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師德水平和業(yè)務能力,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這是黨和國家對高校教師隊伍發(fā)展提出的總體要求。十八大代表、教育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杜玉波同志在接受《中國教育報》采訪中指出要“加強青年教師隊伍建設,力爭解決青年教師關心的成長環(huán)境問題、專業(yè)發(fā)展問題、生活條件問題”等,明確了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工作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為此,教育部、中組部等中央五部委于2012年12月聯(lián)合頒布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將提高青年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水平放在了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位置。2013年5月,中共中央組織部、宣傳部、中共教育部黨組又聯(lián)合頒布了《關于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就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
工作中,高校海外歸國青年教師在教學、科研中直接面對廣大學生,其思想和言行對青年學生的影響很大。同時,他們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修為,與所在團隊和學科的發(fā)展也有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所以,他們的思想狀況及政治傾向如何,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真實感受和需求如何,高校在團結、引導、支持與服務青年教師成長的工作中還有哪些不足,如何更加有效地增強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等,這些都是非常值得關注、調研和思考的問題。
一、 調查方法和數(shù)據
本研究所使用的數(shù)據來自于2012年9—10月間開展的“海外歸國高知群體思想動態(tài)調查——高校海外歸國青年教師群體思想動態(tài)及政治傾向調查”。調研工作所用調查問卷采用了量表式測量方法,在內容設計上分5個維度、3個方面展開。5個維度包括:出國與回國動機研判、出國前后思想狀況對比與評價、當前工作生活條件與思想狀況的評價、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理解和認同情況以及對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現(xiàn)實國情了解與認同情況等。同時,在受訪者的思想、感情、認知等3個方面開展指標測量。
以在高校中任職的海外歸國青年教師群體為調查對象。調查樣本以大連理工大學、大連海事大學、東北大學、東北財經大學與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部分教師和科研人員為主,專業(yè)涵蓋理、工、管、經、文、法等多個學科,具有較強的代表性。由于本次調研對象均為“高知、高智、高職”教師群體,且調研的內容較為敏感,故本次調研均采取一對一的訪談式調研方式。本次調研一共組織訪談53次,發(fā)放調查問卷51份,實際回收50份,回收率為98.04%;由于本次采取的是訪談式調研,問卷填寫有效率達到100%。調查所得數(shù)據通過SPSS 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與分析。
二、 調查結果分析
(一) 受訪者基本信息統(tǒng)計
利用SPSS20.0軟件處理受訪者的個人社會信息特征,統(tǒng)計結果顯示,本次調研的受訪者以男性為主,普遍具有博士學位;年齡層次以30—40歲年齡段為主;海外居留時間多為1年及1年以上;專業(yè)分布以理工科為主。其中,96%的受訪者擁有博士學位,集中體現(xiàn)了受訪群體的“高知”特征;男性教師人數(shù)較多、理工科教師所占比重大,這與調查對象主要分布在理工科高校相應;年齡層次分布及職稱結構情況,體現(xiàn)了高校海外歸國教師群體的年輕化趨勢日趨顯著。
受訪者普遍認為北美特別是美國最具吸引力,但限于相關制約條件較多,簽證及資助申請難度大、門檻高,所以受訪者將目光更多地轉移至歐洲國家,其次是日本、韓國、新加坡及我國港澳臺地區(qū),然后是北美,其他地區(qū)和國家較少。歐洲作為首選地主要是因為可供選擇的機會多,簽證、通行較為便利,政治氛圍較寬松,以歐盟國家為主;選擇日本、韓國、新加坡及我國港澳臺地區(qū)主要是基于地緣因素考慮,同時“性價比”較高。
(二) 高校海外歸國青年教師出國與歸國動機研判
調查顯示,高校海外歸國青年教師認為國外最吸引他們的首要因素是其高水平的教育和科研機構,其次是國外良好的自然生態(tài)條件和較為優(yōu)越的工作生活環(huán)境。值得一提的是,國外發(fā)達富裕的物質生活對他們的吸引力一般,國外不同的社會制度也不是吸引該群體選擇出國的主要原因。該群體在選擇回國工作生活的主要原因,基本上都是基于學成歸國、政策要求和家庭因素等三方面考慮。因此,高校海外歸國青年教師群體選擇出國的目的性較強,對于西方發(fā)達國家雄厚的科技、教育實力和良好的生活條件給予了較充分肯定。
(三) 高校海外歸國青年教師思想及政治傾向的變化情況
調查顯示,海外留學與工作經歷對受訪者人生觀、世界觀、方法論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大多數(shù)受訪者認為固有的人生觀、世界觀、方法論雖有變化,但是并未發(fā)生本質上的改變。同時,海外留學與工作經歷使大多數(shù)受訪者的“中國情結”得以增強,普遍對國家未來充滿信心。值得肯定的是,鑒于國外部分民眾及媒體對中國的認識和宣傳多有不實之處,受訪者普遍會通過主動而又有策略的方式來捍衛(wèi)自己的價值觀和祖國的尊嚴。
(四) 高校海外歸國青年教師對國內外形勢的評價
調查顯示,高校海外歸國青年教師群體由于自身的綜合素質較高,對于社會問題和社會現(xiàn)象的理解與分析較為客觀;對國內、國際形勢的評價較為中肯、現(xiàn)實。高校海外歸國青年教師對于當前國內的整體環(huán)境(如社會、經濟、自然環(huán)境等)評價存在著較大的分歧,認為較好和一般的人數(shù)基本相當。對于我國當前所處的國際環(huán)境,絕大多數(shù)受訪者認為較為一般;對于當前社會上存在的諸多問題(如道德、誠信、腐敗、環(huán)境問題等)以及產生的根源,受訪者的評價較為理性、客觀。當談及該群體目前最關注的個人問題時,大多數(shù)受訪者選擇了“希望能夠提高收入水平,以改善和提高自己的生活條件”。
(五) 高校海外歸國青年教師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理解和認同情況
高校海外歸國青年教師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認同水平是本次調研的重要內容。問卷中,高校海外歸國青年教師群體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認同情況調研模塊含有10項細化指標,調查結果統(tǒng)計如表1所示。
表1高校海外歸國青年教師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認同調查統(tǒng)計結果
編號內容(項目)同意(%)不同意(%)說不清(%)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主題64432
2.認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58636
3.在整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時期一定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80416
4.西方政體不符合中國國情62632
5.確信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人民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68626
6.堅信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在我國一定能實現(xiàn)66232
7.贊同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發(fā)展中國的判斷60238
8.不管實行什么樣的社會制度,只要國家發(fā)達、人民富裕就好78616
9.遵守法律、擁護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是公民義務78220
10.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還需要在理論和實踐層面上不斷完善90010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中,以高校海外歸國青年教師群體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總體認同作為因變量,以內含的10項調研指標為自變量。10項具體調研指標項分別設有“同意、說不清、不同意”3個選項,選項對應的賦值為1、2、3,利用SPSS20.0軟件處理得到的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表2高校海外歸國青年教師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認同調查的單個樣本檢驗
編號因素(內容)
檢驗值=1
tSig.(雙側)均值差值差分的95%置信區(qū)間
下限上限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主題4.9500.0000.4000.240.56
2.認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5.5270.0000.4800.310.65
3.在整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時期一定要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3.2800.0020.2400.090.39
4.西方政體不符合中國國情5.0880.0000.4400.270.61
5.確信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人民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4.4610.0000.3800.210.55
6.堅信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一定能實現(xiàn)4.8460.0000.3600.210.51
7.贊同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發(fā)展中國的判斷5.5210.0000.4200.270.57
8.不管實行什么樣的社會制度,只要國家發(fā)達、人民富裕就好3.4560.0010.2800.120.44
9.遵守法律、擁護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是公民義務3.5620.0010.2400.100.38
10.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還需要在理論和實踐層面上不斷完善2.3330.0240.2000.030.37
從表2中的t值和均值差值來看,高校海外歸國青年教師群體對第10項的認同度最高,其次是項目9、3、8;對項目2的認同度最低,然后是項目4、7、1;對項目5、6的認同度介于兩者之間。同時,高校海外歸國青年教師群體對項目2和4的認同離散趨勢最為明顯。
這其中,對于第2項的高不認同率,反映了部分受訪者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認識上的模糊與不解,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一是海外留學、工作經歷使得受訪者更容易受到歐美發(fā)達國家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1];二是我國當前的社會問題處于易發(fā)期、多發(fā)期,消極、負面事件頻發(fā),道德底線、信任危機、社會不公等問題突出,容易影響到該群體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理解與認同;三是受訪者多數(shù)為青年學者,事業(yè)正處于起步期,限于資源、積累、條件有限等現(xiàn)實制約,當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一定挫折時,易產生消極思想,影響主觀判斷;四是政府和高校尚缺乏有效針對該群體思想特征的政治引導和思想教育方法。
調查顯示,高校海外歸國青年教師群體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整體認同水平不高,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了解和認同水平有限??紤]到受訪者在教學、科研活動中直接面對學生群體,其價值觀的主動輸出會對青年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造成影響,這樣的認同水平和認知分歧,需要引起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
(六) 高校海外歸國青年教師群體對現(xiàn)實國情的認同情況
考察高校海外歸國青年教師群體對現(xiàn)實國情的認同情況,是本次調研的另一項重要內容。調研模塊內也含10項細化調研指標,調查結果統(tǒng)計如表3所示。
表3高校海外歸國青年教師對國情的了解及認識情況調查統(tǒng)計結果
編號內容(項目)同意(%)不同意(%)說不清(%)
1.中國的綜合國力在顯著增強9802
2.人民生活水平在快速提高741016
3.中國的發(fā)展成績值得肯定9406
4.當前既是矛盾多發(fā)期,也是歷史機遇期86410
5.涉疆、涉藏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外國無權干涉10000
6.臺灣“獨立”是不可接受的9604
7.釣魚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不容侵犯10000
8.自覺反對一切公然損害國家利益、尊嚴的人和事9208
9.自覺維護國家的基本制度和政治穩(wěn)定既是公民義務也是公民責任86014
10.當前,穩(wěn)定的政治局面對整個國家和個人的發(fā)展都是最有利的9208
同樣,對調查結果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方法處理,以高校海外歸國青年教師群體對現(xiàn)實國情的認同為因變量,以內含的10項調研指標為自變量,利用SPSS20.0軟件處理得到的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
表4高校海外歸國青年教師對我國國情了解及認識情況調查的單個樣本檢驗統(tǒng)計
編號因素(內容)檢驗值=1
tSig.(雙側)均值差值差分的95%置信區(qū)間
下限上限
1.中國的綜合國力在顯著增強1.0000.3220.020-0.020.06
2.人民生活水平在快速提高4.2210.0000.4000.210.59
3.中國的發(fā)展成績值得肯定1.7690.0830.060-0.010.13
4.當前既是矛盾多發(fā)期,也是歷史機遇期2.6410.0110.1800.040.32
6.臺灣“獨立”是不可接受的1.4290.1590.040-0.020.10
8.自覺反對一切公然損害國家利益、尊嚴的人和事2.0640.0440.0800.000.16
9.自覺維護國家的基本制度和政治穩(wěn)定既是公民義務也是公民責任2.8240.0070.1400.040.24
10.當前,穩(wěn)定的政治局面對整個國家和個人的發(fā)展都是最有利的2.0640.0440.0800.000.16
注: 因受訪者對項目5(涉疆、涉藏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外國無權干涉)、7(釣魚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不容侵犯)的贊同率為100%,故在檢驗統(tǒng)計時不再計入。
從表4中的t值和均值差值來看,高校海外歸國青年教師群體對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國家意識和國情的認同狀況,在整體上優(yōu)于該群體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認同水平。其中,對項目5、7的認同度最高,達到了100%,然后是項目1、6、3、8、10,對項目2的認同度最低,然后項目4、9。同時,高校海外歸國青年教師群體對項目2和4的認同離散趨勢最為明顯。
值得指出的是,受訪者對項目2的認同度相當?shù)?,集中反映了部分受訪者對自己當前生活水平和生活條件表示不滿,以致對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所取得的成績表示懷疑。造成這種情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受訪群體對于當前收入水平偏低、社會保障水平不高和分配不公等社會現(xiàn)象表示不滿,應當引起相關方面的高度重視。
三、 結論
綜合調查結果可以初步判斷:當前,高校海外歸國青年教師群體思想狀況總體是好的,他們高度愛國且對當前形勢有一定的了解,認為當前國內的軟硬件環(huán)境對高端人才的吸引力顯著提高,對個人和國家的未來普遍抱有信心,認同遵守國家法律是公民的基本義務,對我國的現(xiàn)實國情有一定地了解。但是,受海外經歷、現(xiàn)實工作與生活環(huán)境和自身成長背景等多重因素影響,該群體在思想動態(tài)和政治傾向方面也存在著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 政治敏感度不高,思想多元化趨勢顯著
在與受訪者訪談過程中,可以清楚體會到這個群體的政治敏感度普遍不高;同時,該群體在思想上的自我防御心理比較明顯,不愿輕易表達自己的政治傾向和訴求;由于該群體普遍具有開闊的視野和較為豐富的閱歷,其思想多元化特征顯著[2],具體表現(xiàn)為對國內主流政治態(tài)度和意愿的主動感知與接受意愿較低,自我意識顯著。
(二) 國內外生活條件反差較大,易產生不滿
由于該群體曾經學習和工作過的國家多屬于發(fā)達國家,他們普遍對國內外生活條件的反差感覺明顯。該群體對國外生活環(huán)境的肯定,不是單純對國外發(fā)達的物質生活條件的推崇,更多的是基于對國外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文明關懷程度和人文環(huán)境的認可。同時,該群體普遍表示目前的工作和生活壓力較大,僅以住房政策為例,在一項滿分為5分的工作滿意度評價中,“與住房相關的補貼政策”僅得到1.7分的正面評價,在所有調研數(shù)據中排名倒數(shù)第一[3]。
(三) 個人思想與價值觀主動輸出傾向明顯
調查顯示,高校海外歸國青年教師群體是高級知識分子,是海外歸國人員與青年教師群體的多重特征復合體。一方面,他們思想敏銳、精力充沛,對青年學生的價值取向具有很強的引領作用;另一方面,他們內心十分重視自我尊嚴與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當他們認為自身的利益受到損害而得不到有效伸張時,容易把各種不滿通過多種渠道表達出來,如通過課堂、網絡、社交平臺等途徑發(fā)表個人言論,對學生群體的思想價值觀是有一定影響的。
(四) 更易受到社會負面信息的影響
當前,社會中層出不窮的負面新聞(消息)使得包括高校海外歸國青年教師群體在內的社會精英階層,對于國情的全面、客觀判斷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部分人員對于自己和國家未來的發(fā)展產生懷疑和自我否定。眾多負面新聞(消息)不能得到及時有效、令人信服的解答以及缺乏全面、客觀、可信的報道,均不利于及時有效地疏導該群體的思想問題,加大了他們偏聽偏信的機會和思想上的波動,影響到該群體的政治傾向和選擇。同時,該群體的“高知”特征,使其對于信息的理解和處理能力遠超普通群眾,如果一些負面新聞(消息)在該群體中達成共識,極易導致不良信息的迅速發(fā)酵,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
(五) 政治意識淡漠,缺乏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了解和認同
調查顯示,高校海外歸國青年教師群體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理解和認同情況不容樂觀,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復雜而多方面的:一是傳統(tǒng)的單向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不適應當前的現(xiàn)實情況;二是政治理論學習得不到該群體的普遍重視,正是因為缺乏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系統(tǒng)學習,造成了該群體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茫然和不解;三是思想教育和理論學習缺乏吸引力,對社會現(xiàn)象和矛盾缺乏說服力,造成了該群體對政治理論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普遍缺失;四是在利己主義思想和現(xiàn)實主義思潮的影響下,部分人員認為政治理論學習和思想意識、世界觀的改造是“不時之需”,而選擇有意地回避這個話題。
四、 對策與建議
在現(xiàn)有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各級領導和相關部門應積極探索既符合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又遵循高端人才隊伍建設和青年教師隊伍發(fā)展實際,彰顯“以人為本、科學發(fā)展”理念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創(chuàng)新。
(一) 堅持黨對海外歸國青年教師的思想引領和政治把握
各級黨組織應不斷加強對包括海外歸國青年教師在內的高校青年教師群體的思想引領和政治把握,統(tǒng)籌高端人才工作全局,把促進該群體的業(yè)務能力提升與政治素養(yǎng)培養(yǎng)統(tǒng)一起來。不斷豐富面向該群體特征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拓展工作思路、創(chuàng)新工作載體,因地制宜地開展有針對性的工作。例如,可以在高校中選派政治立場堅定、業(yè)務水平高、德高望重的資深黨員教師作為青年教師的師資導師,使他們成為青年教師業(yè)務提升、人生發(fā)展的引路人和思想導師,幫助其及時發(fā)現(xiàn)和修正思想偏差,實時解答人生疑惑。
(二) 以愛國主義旗幟引領海外歸國青年教師群體的工作全局
樸素真誠的愛國主義情懷,是團結和凝聚高校海外歸國青年教師群體的核心動力,也是開展有針對性工作的前提和著力點。在工作中,應倍加珍惜、肯定、激發(fā)和保護該群體的愛國主義情懷和積極性,在愛國的旗幟下循序漸進地分層次開展有目的思想引導和政治教育??梢酝ㄟ^組織該群體參加多層次的實踐考察和實地調研,以“不回避、不隱瞞”的實事求是態(tài)度,將真實的國情、省情、市情、校情客觀全景地展示在該群體面前,正面引導他們自覺地將個人發(fā)展同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結合在一起。
(三) 堅持求同存異,杜絕“先入為主”的思維誤區(qū)
在面向高校海外歸國青年教師群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時,應始終堅持求同存異、顧全大局的工作原則;尊重和理解該群體的思想差異和不同意見;客觀看待部分人員在思想意識上存在“雙重坐標系”的事實。在工作中,重視發(fā)現(xiàn)和發(fā)揮他們的專業(yè)技能和技術特長,充分肯定和鼓勵其愛國敬業(yè)的群體特點,逐步引導和教育該群體以國家、民族的立場分析、看待現(xiàn)實問題。堅決杜絕和反對“先入為主”式的工作思維,更多地學會傾聽和從工作對象的角度看問題,在尊重、理解、寬容的基礎上開展工作。當然,當涉及有違基本原則的問題時,要旗幟鮮明地表明立場,實行師德考核中的“一票否決制”;同時,也要有策略的化解矛盾,努力實現(xiàn)最廣泛的團結[4]。
(四) 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創(chuàng)造有利于海外歸國青年教師發(fā)揮才干的環(huán)境
高校海外歸國青年教師群體在思想上的波動通常與職稱、住房、收入等現(xiàn)實問題關系緊密,單純依靠思想政治工作而忽視解決實際問題,必然會降低工作的成效。因此,在該群體密集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中,應建立以學術評價體系為準繩、公平競爭為導向的職稱評聘與收入分配機制,真正做到職稱和收入真實客觀反映個人業(yè)績、貢獻與能力;推行崗位競爭制度,引入激勵競爭機制[5]。同時,認真解決該群體在福利待遇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加大社會優(yōu)撫力度,提高該群體的生活質量。
(五) 拓寬政治意愿表達渠道,建立暢通高效的溝通機制
建立有效的傾聽制度,如“領導接待日”“校長信箱”等,定期聽取和了解高校海外歸國青年教師的意見、建議和要求,并將處理意見及時反饋;充分發(fā)揮黨組織、工會、教代會(工代會)和群眾團體在表達利益訴求中的積極作用。對于制定和出臺涉及高校海外歸國青年教師群體切身利益的重大決策時,應設立民主監(jiān)督和廣泛聽證制度,允許他們充分表達個人意見,體現(xiàn)組織上對于該群體合理利益訴求的尊重與保護。
參考文獻
[1]解進,鄭松喬.論高校統(tǒng)戰(zhàn)工作在構建和諧校園中的作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88(6):103104.
[2]鄧大慶.試論高校統(tǒng)戰(zhàn)工作在促進和諧校園建設中的特殊作用\[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7(8):6061.
[3]廉思.高校青年教師思想狀況調查\[N\].學習時報,20111024(5).
[4]李玲.當前高校統(tǒng)戰(zhàn)工作與構建和諧校園芻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6):9091.
[5]賴繼年.留學回國人員對科研環(huán)境的認知調查及建議\[J\].中國科技論壇,2011(11):119125.
(責任編輯東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