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教育強調創(chuàng)新精神和學生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在任職教育中,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理論基礎與實踐經(jīng)驗,提高解決實際工作崗位中重點疑難問題的能力,是他們學習的重中之重。問題式案例教學就是提升任職教育質量效益的一種有效途徑。
一對任職教育中“問題式案例教學”的再認識
任職教育是以解決崗位任職所需的知識、能力、素質為目的的教育,崗位任職能力的培養(yǎng)是任職教育的根本。問題式案例教學就是以職業(yè)崗位能力需求為牽引,以解決崗位工作中面臨的實際難題為根本,以任務完成為教學導向的案例式教學。其本質就是帶著問題搞研究,帶著研究進課堂,在師生多向交流與研究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加深對某一問題的理解,培養(yǎng)學員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式案例教學能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和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自覺作用,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和主動學習,實現(xiàn)課堂教學師生的互動及探究合作。
問題式案例教學的核心關鍵在于“問題案例”的創(chuàng)設。問題是學習的起點,案例是問題的情境融入,基于案例可以提出問題,基于問題可以引出所學課程的基本知識、根本原理與解決方法。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通過案例問題的解決,不僅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較好地實現(xiàn)建構主義學習認知過程,完成學習目標,而且也能從中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推理判斷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二任職教育中“問題式案例教學”的實施步驟
第一步:分析需求,巧設疑案。任職教育培訓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崗位任職能力。在開展教學前,教師到工作一線,深入分析崗位能力需求,以需求為牽引,分析歸納出學生崗位任職能力培養(yǎng)的能力指標體系,以能力指標反觀得出教學實踐的重、難點問題。教師在對教學內(nèi)容總體認識和把握的基礎上,根據(jù)學生實際,將帶有能力培訓要點的疑難問題進行巧妙搭配,融入至案例的編寫過程中,讓案例處處體現(xiàn)問題,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將問題貫穿整個案例的解決過程中,以不斷的引導學生解疑釋惑。
第二步:情境營造,以疑導學。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在于問題式案例教學流程的合理設計與情境氛圍的營造。問題的呈現(xiàn)或提出要符合學生的認知,層層深入、前后連貫、逐層展開,創(chuàng)設的案例問題情境,要耐人尋味,引人入勝,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與探究答案的心理,引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有疑才會有思考,才會有探究,才會有鉆研,才會有對問題背后原因的探究和孜孜不倦的毅力。
第三步:探索求證,全面議疑。問題式案例教學在提出問題后,教師要積極引導,幫助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收集與問題有關的資料,鼓勵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分析、思考的基礎上,得出自己的結論或形成一定的見解、看法。以問題的多樣化解決為基準,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進行橫向交流,讓學生發(fā)表自己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并在學習討論中注意調控糾偏,引導學生正確處理解決問題,對發(fā)現(xiàn)生成新的問題要及時處理,以互相啟發(fā),推進問題式案例教學走向深入。
第四步:充分解疑,總體升華。教師對學生的討論、發(fā)言要認真對待,正確引導,對有難度的問題,對學生理解有偏差的地方,對教材知識的關鍵要根據(jù)情況和崗位任職的需要,將理論嵌入至實踐中,進行重點講解,擴展學生對理論前沿及實踐的認知,不斷增加處理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在相互討論的思想碰撞中,不斷完善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崗位任職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五步:反饋調查,又生新疑。問題式案例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崗位任職能力,而能力的提升需要由實踐不斷的檢驗與提高。為及時掌握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情況,教師要在培訓結束后,廣泛調查學生的崗位實際任職能力情況,對比能力指標體系,不斷分析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缺憾,找到新的問題所在,為后續(xù)的教學找到提高點。這種反饋機制的形成,不僅有利于教師及時進行教學反思,也有利于形成良性的教學機制,對提升任職教育的質量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三“問題式案例教學”的基本方式
一是崗位問題分析式。崗位問題分析式意在訓練學員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開展教學前,先將任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重難點問題,經(jīng)匯總歸類,形成若干個“問題”,并準備好相關資料。教學過程中,教師按照一般認知規(guī)律的基本要求,在完成基本理論知識講解,提供“問題”相關素材后,引導學員通過各種途徑收集與問題有關的資料,并展開多方位交流、討論研究,探索求證、自主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教師待學生形成方案后,按問題處置的一般規(guī)律,進行深入細致分析,引導學生通過分析與比較得出正確答案。
二是經(jīng)典案例討論式。教學準備階段,教師以與專業(yè)教學密切相關的經(jīng)典案例為依據(jù),選擇若干典型待研究問題,并設計若干情況處置方法,以供教學使用。教學實施階段,教師可通過情境再現(xiàn)、角色扮演等手段,讓學生展開沉浸式訓練,在整個過程中,授課教員負責穿針引線,不斷將各種觀點與方法,引入至案例中,啟發(fā)學員深入思考。當出現(xiàn)不同意見時,教師則以真實案例處置方案為基本導向,進行情況處置的調控糾偏,引導學生使用正常的方法進行處置,這樣不僅突出教學主題,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提升了理性思考、合理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是虛擬案例研討式。教師結合崗位任職需要,以適度超前的方法,虛擬出不同的問題事件,讓學員置身其中并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討論分別研究制定出處置虛擬問題事件的方案,并通過方案交流評判得出相關結論。虛擬事件研討式不僅可以在相互的思想碰撞中產(chǎn)生新的思想火花,完善學員的知識體系結構,其研究內(nèi)容的深度與跨度,也可以促進專業(yè)建設的不斷發(fā)展。該方法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較高,不僅要求學生要具備較強的理論知識,而且要求教師要具有較強的控局能力,以保障虛擬事件研討順利實施。
四關于任職教育“問題式案例教學”的實踐反思
任職教育問題式案例教學要講究藝術,教師既要根據(jù)能力需求及教學內(nèi)容要求進行教學中的有效“預設”,又要根據(jù)教學過程中的動態(tài)不確定因素進行科學合理的氣氛把握和調控。問題式案例教學問題教學是探索任職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的實踐模式。問題式案例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的灌輸式課堂教學,課堂教學的中心已開始逐步轉移為以學生為中心,以行動為導向。教師與學生地位的轉換要求教師注重課堂教學設計轉換與實踐方法的改變。
一是合理設置案例問題。問題式案例教學實質是以問題為牽引和導向,由師生通過相互合作、資源共享的方式,研究探尋解決問題方法的一種教學方式。案例的選擇要與學生的認知和能力相適應,要有較強的職業(yè)針對性,問題的設置不僅要具有代表性直指崗位任職需要,體現(xiàn)出專業(yè)知識的相互關聯(lián)性,還要具有時效性、綜合性、科學性和適度的超前性,這樣不僅可以全方位系統(tǒng)的向學生傳遞知識,還可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探索精神,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二是注重合作與資源共享。在問題式案例教學中,師生的相互合作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在設計問題式案例教學的課堂活動時,要考慮建立一定的信息差,以體現(xiàn)師生合作共享真實性。在實施過程中教員要注重所需的研究意識、能力和方法以及背景知識獲得的漸進性,在需要學生自主進行信息搜集的情況下,提高信息獲取能力時,教師僅提供知識搜集的方向,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疑難問題面前,教師要注重細節(jié)信息的給定以幫助學生做出正確的判斷與選擇。否則不僅會影響教與學的效果,還會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與探索性,以致達不到預期效果。
三是注重氛圍營造與體驗創(chuàng)造。問題式案例教學案例情境的真實再現(xiàn)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更有助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過程全面理解和體會實際工作中解決問題的壓力與困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語言表述、多媒體再現(xiàn)、壓力測試等多種手段綜合應用,為學生營造較為真實的體驗環(huán)境,逐層引導學生掌握處理問題的基本能力。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過程的互動性,可以通過主持人、特邀嘉賓的形式,引導學生運用知識進行真實交流,這不僅是一種體驗,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不僅讓學生在交流中掌握知識,更能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綜合提升。
四是注重動態(tài)角色互換。在問題式案例教學的互動性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都是動態(tài)的。教師主要是組織者和輔導者,負責幫助和指導學生參與活動,但同時,教師也是參與者,他們與學生形成平等關系,創(chuàng)設輕松和真實的實際交流環(huán)境;學生主要是活動的參與者,但也應該是組織者和輔導者。動態(tài)的角色互換,可以讓師生在動態(tài)的思想碰撞中不斷產(chǎn)生新的思想,新的解決方法,促進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李勇剛.任職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發(fā)展縱橫談[M].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2010:118-121
[2]趙志群.職業(yè)教育與培訓學習新概念[M].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3.
[3]李曉蕙.大學本科案例教學實踐反思[J].航海教育研究, 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