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玲玉
(廣西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廣西 桂林 541006)
關(guān)于“時候”與“時間”這對同義詞,學(xué)術(shù)界的專門研究很少。王小莘、張舸(1998)最早從語義、語法兩個方面專門對它們的區(qū)別作了些嘗試性探討,但還不是很深入、全面;胡培安(2006)則單從功能的角度考察了“時間”與“時候”的區(qū)別;其他研究一般都是在討論“時候”的文章中簡單提及“時候”與“時間”的差別,且傾向于對外漢語教學(xué)中的偏誤分析,如何一薇(2003)和耿楠(2006)。
這些已有研究的落腳點大多立于“時候”與“時間”單純的異同比較和辨析之上,對二者的使用情況尤其是互換使用的內(nèi)部考察還不夠深入細(xì)致。對此,本文將立足于“時候”與“時間”在語義、語法和語值三個方面的異同,在語言事實的基礎(chǔ)上,考察它們互換的條件和內(nèi)部情況,揭示二者互換使用的不對等性及其原因,希望能為漢語同義詞的深入研究和本民族漢語詞匯教學(xué)以及對外漢語教學(xué)提供些許參考和幫助。
本文語料主要來源于CCL北大語料庫,均注明了出處,其它尚未標(biāo)注的為自擬語例。
“時候”與“時間”均屬于一般名詞①,是命名時間范疇的同義詞②。二者基于同義關(guān)系,有時可以互換,且基本意思不變,如:
(1)a.他來的時候不巧 b.他來的時間不巧
(2)a.到時候請叫我一聲 b.到時間請叫我一聲
(3)a.時候不早了,大家快回去休息吧。(《編輯部的故事》)
b.時間不早了,大家快回去休息吧。
以上三個語例中的a都可以換成b,“時候”與“時間”可以通用互換,句子語義不變。
“時候”與“時間”可以互換使用,那么二者的互換是否有條件限制?答案是肯定的。正如張志毅(1965)所說,“同義詞的替換是有條件的,相對的?!奔热蝗绱耍敲此鼈兓Q的條件到底是什么呢?
同義詞在一定語境中可替換的前提是不改變句子的基本意義。因此,只有在具備共同語義基礎(chǔ)的前提下,“時候”與“時間”才能互相替換。
《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五版)關(guān)于“時間”一詞的解釋有三項:①物質(zhì)運(yùn)動中的一種存在方式,由過去、現(xiàn)在、將來構(gòu)成的連綿不斷的系統(tǒng)。是物質(zhì)的運(yùn)動、變化的持續(xù)性、順序性的表現(xiàn)。②有起點和有終點的一段時間:地球自轉(zhuǎn)一周的時間是二十四小時。︱蓋這么一所房子要多少時間?③時間里的某一點:現(xiàn)在的時間是三點十五分。關(guān)于“時候”一詞的解釋則有兩項:①時間②(即“時間”的第二個義項):你寫這篇文章用了多少時候?②時間③(即“時間”的第三個義項):現(xiàn)在是什么時候了?︱到時候請叫我一聲。
顯然,“時候”與“時間”的詞典釋義有兩個共同項,即“有起點和有終點的一段時間”、“時間里的某一點”。也就是說,“時候”與“時間”都表示時間范疇,都能表示時段義和時點義。如:
(4)a.陸小鳳的眼睛也亮了:“要多少時候才能做好?”(古龍《陸小鳳傳奇》)→ b.要多少時間才能做好?
(5)a.阿根:不用啦,黑三,我們該走啦。
胡四:我們待的時候不少了。(曹禺《日出》)
→ b.我們待的時間不少了。
(6)a.他總是這個時候來?!?b.他總是這個時間來。
(7)a.現(xiàn)在是什么時候了?→ b.現(xiàn)在是什么時間了?
例(4)(5)中的“時候”都是指“有起點和有終點的一段時間”,表示的是時段義,所以可以換成“時間”。例(6)(7)中的“時候”都是指“時間里的某一點”,表示具體時點義,所以也可換成“時間”。
可見,“時候”與“時間”在表示時段或具體時點時可以互換。
“時候”與“時間”之所以在一定情況下能夠互換,除了因為具有一定的語義基礎(chǔ)外,還因為二者在語法方面也存在相同點。
1.詞性和句法功能上
“時候”與“時間”詞性相同,都是一般名詞,且都能命名時間范疇。它們具有某些類似的句法功能:都能單獨(dú)作主語和賓語,有時可以互換。
如上文例(3)中的“時候”與“時間”都是作主語,例(2)中的“時候”與“時間”都是作賓語,又如:
(8)若今天買的東西少,時候又早,天氣又好,往往雇車到旗下營去,從繁熱的人笑里,閑看湖濱的暮靄與斜陽。(俞平伯《清河坊》)
(9)辛楣又把相片看一看,放進(jìn)皮夾,看手表,嚷道:“不得了,過了時候,孫小姐要生氣了!”(錢鐘書《圍城》)
這兩例中的“時候”分別單獨(dú)充當(dāng)主語和賓語,均能替換成“時間”。可見,當(dāng)“時候”單獨(dú)作主語或賓語時,句中的“時候”一般可換成“時間”,不過,這種情況下能夠互換的用例比較少。
2.詞語搭配的關(guān)系上
“時候”“時間”可以和“這(個)”“那(個)”構(gòu)成偏正結(jié)構(gòu)。例如:
(10)這(個)時侯 這(個)時間
(11)那(個)時候 那(個)時間
這種偏正結(jié)構(gòu)屬于時點時間詞,可作介詞“在”“于”“到”的賓語。(陸儉明,1991)
“時候”“時間”也可與介詞“在”、“從”等構(gòu)成“在……(的)時候/時間”格式。如:
(12)有些星原來很暗,肉眼很難看到,但在某個時候它的亮度突然增強(qiáng)了幾千到幾百萬倍(新星)……(《中國兒童百科全書》)
(13)五彩哈達(dá)是獻(xiàn)給菩薩的,這是最隆重的贄物,只在特定的時候和場合使用。(《中國兒童百科全書》)
例(12)(13)中的“時候”可換成“時間”,句義基本不變。
此外,“時候”“時間”都能受“多少”“什么”的修飾,在句中有些可以互換,如上文例(4)中的“多少時候”和“多少時間”,例(7)中的“什么時候”和“什么時間”。
“時候”和“時間”雖是同義詞,但在很多情況下卻不能互換,或者即使可以互換,但替換之后句子語義會發(fā)生變化。如:
(14)a.他來的時候沒有下雨
b.*他來的時間沒有下雨
(15)a.珍惜時間就等于珍惜生命
b.*珍惜時候就等于珍惜生命
(16)a.有時間我也想出去旅游
b.有時候我也想出去旅游
例(14)的“時候”不能替換成“時間”,而例(15)中的“時間”不能替換成“時候”,例(16)中的“時間”可以換成“時候”,但替換后句子語義發(fā)生了改變,a中“有時間”是一種假設(shè),其中“時間”是假設(shè)的對象或條件,該句強(qiáng)調(diào)的是時間概念本體,語義同“如果有時間(有空)我也想出去旅游”,而b中“有時候”只是一種陳述,其中“時候”在此表示的是某個時點或時段,語義相當(dāng)于“有的時候我也想出去旅游”。
可見,“時候”與“時間”的互換并不是完全互換,而是有條件的,或者說是不對等的互換,這就體現(xiàn)了二者互換的不對等性。下面從語義、語法和語值三個角度探析。
“時候”與“時間”是同義詞,但并非等義詞,二者在詞義的性質(zhì)和范圍上有所不同,在句中的語義功能也存在著較大差異。
1.詞義的不對等
在概念意義上,“時候”與“時間”不對等。一方面,“時間”的第一項概念義指“物質(zhì)運(yùn)動中的一種存在方式,由過去、現(xiàn)在、將來構(gòu)成的連綿不斷的系統(tǒng)。是物質(zhì)的運(yùn)動、變化的持續(xù)性、順序性的表現(xiàn)”,而“時候”沒有這個意義;另一方面,盡管“時候”與“時間”的詞典釋義都有“有起點和有終點的一段時間”和“時間里的某一點”這兩個共同義項,都能表示時段和時點,但二者語義仍有差別,其語義來源和詞義特點不同。
據(jù)《漢典》記載,“時候”在上古時期已經(jīng)出現(xiàn),本義為“季節(jié);節(jié)候”,是節(jié)令和節(jié)候的并列詞組。如:
(17)《公羊傳·莊公二十二年》:“冬,公如齊納幣?!睗h代何休注:“凡婚禮皆用雁,取其知時候。”
(18)九月衣衫,二月衣袍,與時候不相稱。(唐趙璘《因話錄·宮》)
這里的“時候”即指時令、節(jié)候。而時令通常是指一個較長的時段,節(jié)候也往往不只是眼前的一個短暫的時刻,因此當(dāng)“時候”到近代凝合成詞后,所表示的時點和時段往往也帶有比較模糊的特點,表示時段的跨度也比較靈活,可長可短。(王小莘、張舸,1998)如:
(19)俄止一深山,尚似二鼓時候。(清東軒主人《述異記·看燈遇仙》)
(20)(他)不夠吃一杯茶時候,便看完一部(書)。(《醒世恒言·張淑兒巧智脫楊生》)
例(19)中的“時候”表時點,但具體是“二鼓”中的哪一時點不是很精確,例(20)中的“時候”表時段,但“一杯茶”的時間可長可短,比較模糊。由此,當(dāng)“時候”發(fā)展到現(xiàn)代漢語中表時點或時段意義時,也就帶上了時間比較模糊、不確定的特點。
而“時間”始見于近代漢語,《漢典》中本義是表示眼下、一時,立即、馬上。如:
(21)時間尚在白衣,目下風(fēng)云未遂。(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
凌景埏校注:“時間,指目下,目前?!笨梢娺@里的“時間”是與“目下”互文見義。由此,當(dāng)“時間”發(fā)展為表時點和時段意義時,也就更多地帶有表示時間比較具體、明確的特點。
可見,“時候”與“時間”不同的語義來源從根本上說明了二者的詞義差異,它們的本義也就決定了二者詞義的特點和發(fā)展方向。如:
(22)我在巴黎學(xué)畫的時候,和一個科西嘉的女孩子很要好……(錢鐘書《圍城》)
(23)根據(jù)治喪委員會決定,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為各界人士瞻仰魯迅遺容時間。(鮑昌、邱文治《魯迅年譜》)
例(22)中“時候”所表時段的起點和終點是模糊不定的,而例(23)中“時間”表時段的起點和終點則明確寫了出來,而且非常具體,特指“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這段時間。因此,在這種語義情況下,盡管“時候”與“時間”都表時段,但二者是不對等的,不能進(jìn)行互換的。同樣在許多情況下,即使表示時點時,它們也并不等同,仍有細(xì)微差別,不能互換使用。如:
(24)這天秋分來到她家里,正是掌燈的時候。(孫犁《風(fēng)云初記》)
(25)時間是 1945年8月14日夜晚11點。(魏雅華《皇軍槍口對準(zhǔn)了天皇》)
例(24)中“時候”雖表示“掌燈”這個時點,但時間意義相對模糊,仍比較寬泛靈活,如果換用“時間”,那么“掌燈”這個時點就要顯得具體些。而例(25)中的“時間”同樣表示時點,但非常具體精確,且在語用上具有提示或強(qiáng)調(diào)時間的意味,因此句中“時間”不能換成“時候”。
在語體意義上,“時候”與“時間”也存在不對等?!皶r候”多用于口語,而“時間”兼用于書面語和口語。這一點我們將在下文的語用角度中加以說明。
2.語義功能的不對等
“時候”與“時間”在具體語境中的語義功能是不同的,或者說是不對等的,二者各有分工。
首先,“時候”在句中一般體現(xiàn)為定位或參照功能,表示謂語所述事件或事實的時間參照位置,且是對時間軸上時點的定位或參照。如:
(26)我記得當(dāng)時那女老師還穿著旗袍,留著短發(fā),就像電影里“五·四”時候那樣子。(馮驥才《一百個人的十年》)
(27)上班下班的時候,坐車的人活像罐頭沙甸魚般就自不在話下。(梁鳳儀《弄雪》)
當(dāng)然,它既可以專指時間鏈上明確的時點,如例(26)中的“時候”是對“五·四”的定位,時點明確;它也可以任指時間鏈上本身并不固定但又有條件頻頻出現(xiàn)的時點(耿楠,2006),如例(27)中的“上班下班”。這種情況下,句中“時候”一般不能換成“時間”。
“時間”在句中也能體現(xiàn)定位或參照功能,但是對時間鏈上時段的定位或參照。如:
(28)好!我們認(rèn)定了,這六年時間,我們好好念書,感情的事,不說,好嗎?(岑凱倫《蜜糖兒》)
(29)他結(jié)了婚,祖父有了孫媳,父親有了媳婦,我們有了嫂嫂,別的許多人也有了短時間的笑樂。(巴金《做大哥的人》)
(30)在往年,這是祁老人最快樂的一段時間。(老舍《四世同堂》)
以上三例中的“時間”都是對時段的定位或限定,只是有的時段明確,如例(28)中的“六年”,有的時段比較模糊,如例(29)中的“短”和例(30)中的“一段”,但此時的“時間”都不能與“時候”互換。
其次,“時間”在句中主要體現(xiàn)為計量功能和本體功能,而“時候”則基本不具備。
“時間”的計量功能在于“時間”與表示時間數(shù)量的時間詞或表示時間自身屬性的詞語如“長、短、一段”等構(gòu)成“時間”短語③,表達(dá)時間計量意義。如“一天時間、兩星期的時間、六年時間、一會兒時間,長時間、短時間、一段時間”等,表示的都是計量意義。而語言事實中,這類計量時間的短語中的“時間”不能替換成“時候”。
“時間”的本體功能在于“時間”一詞本身就能表示時間概念,“可以單獨(dú)指稱時間范疇本身”(胡培安,2006)。如:
(31)從這個意義上說,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在空間上溝通了東西方,在時間上連綴了古近代。(1993年11月份《人民日報》)
(32)時間漸漸移近正午,街上走的鄉(xiāng)下人已經(jīng)很少了……(茅盾《林家鋪子》)
(33)悠悠無盡的時間啊,不可思議!(《讀者》)
(34)后面唯有一長束橘紅色的余暉告訴人們,太陽是在這兒被不可抗拒的時間送走的。(《科幻世界》)
以上四例中“時間”都是指稱時間范疇本身,與“空間”相對,其中例(33)(34)中的修飾語“悠悠無盡”和“不可抗拒”還體現(xiàn)了“時間”的特點和屬性。由于“時候”不能指稱時間概念本身,所以也就不能替換句中的“時間”了。這一點同樣可以用來解釋前面例(16)a、b中的“時間”和“時候”雖可互換但互換后句義改變的事實。
“時候”與“時間”在語義上的不對等,決定了在句法功能和句法搭配上的使用也會出現(xiàn)不對等。這是由意義與形式的關(guān)系決定的。
1.句法功能上的不對等
“時候”在句中的句法功能比較簡單,其獨(dú)立充當(dāng)句法成分的能力比較弱,而粘附性比較強(qiáng)。雖能單獨(dú)充當(dāng)主語和賓語,但這種情況的實例很少,它最主要的句法功能是在定心短語中充任中心語,和它前面的詞或詞組一起組成“時候”短語④充當(dāng)句法成分,這也是由“時候”的詞義性質(zhì)和語義功能決定的。
“時間”豐富的語義功能,在句法中表現(xiàn)為較全面且靈活的句法能力,單獨(dú)使用的機(jī)會比“時候”要多,不僅可以獨(dú)立充當(dāng)主語或賓語,在定心短語中充任中心語,還能單獨(dú)做定語,而“時候”則不能單獨(dú)作定語。如:
(35)每至深夜,時間的腳步聲就分外清晰,逝者如斯,歷史或者時間究竟是什么呢?(徐春萍《林佩芬用小說詮釋歷史》)
類似短語還有“時間的心臟、時間的流水、時間的無情”等,而這些作定語時的“時間”不能換成“時候”。
2.句法搭配上的不對等
“時候”與“時間”句法功能的差異制約著二者在句法搭配上的不同,因而也就不能實現(xiàn)對等互換。
由于“時間”的句法功能相對比較靈活,所以一方面,“時間”可以和名詞、形容詞、指示代詞或數(shù)量結(jié)構(gòu)等搭配成定心短語,如“會議時間、寶貴的時間、這(個)時間、三天時間”等,或者和動詞組合成動賓短語或定心短語,如“珍惜時間、出發(fā)(的)時間”;另一方面,“時間”還可以充當(dāng)修飾語,去修飾其它詞語,如“時間概念、時間觀念、時間的腳步”等。而“時候”則不能充當(dāng)修飾語,只能充當(dāng)被修飾語。
語料顯示,“時候”短語中,“時候”前面的修飾語比較豐富,既可以是體詞性定語,也可以是謂詞性定語,而定語的具體類型情況如下:
①體詞性定語,即“時候”前面的定語可以是名詞、代詞或者數(shù)量結(jié)構(gòu)。
直接修飾“時候”的名詞一般為時間詞如“白天、傍晚、周末”等,或是某一特定歷史時期的名詞如“辛亥革命、文革、五四”等;代詞有疑問代詞“什么、多少”和指示代詞“這(個)、那(個)”;前為數(shù)量結(jié)構(gòu)時,如“四五歲的時候、幾歲的時候”。
②謂詞性定語
A.各類謂詞,包括動詞和形容詞。如“旅行的時候、年輕的時候”。
B.謂詞性結(jié)構(gòu),包括主謂結(jié)構(gòu)、述賓結(jié)構(gòu)和述補(bǔ)結(jié)構(gòu)。如“菠菜長了的時候、干活的時候、寫不出來的時候”。
C.固定短語和小句。如“兵荒馬亂的時候、他把畫兒交給我的時候”。
“時候”與以上各類定語搭配組成“時候”短語后,常與介詞“當(dāng)”或“在”構(gòu)成介詞結(jié)構(gòu),在句中作狀語,如以上兩大類“時候”短語的語例基本上都可以換成“當(dāng)/在……的時候”,且語義仍不變。
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時候”短語中的“時候”基本上都不能換成“時間”。而“時間”和介詞“在、從”等組合成介詞結(jié)構(gòu)在句中作狀語時,后面通常還要加上“上、中、里、內(nèi)”等方位詞。如“在時間上、在那段時間中、在一月稍多點的時間里、在短時間內(nèi)、從這個時間上(說)”。而“時候”則不能與這類方位詞組合,因而這種情況下的“時間”也就不能換成“時候”。
值得注意的是,“時候”一詞具有很強(qiáng)的粘附性,始終是“時候”短語中的后附單位,它的前面一般要加“的”,且一般都不能省略,即使少數(shù)能省,實際使用時也一般不省,而“時間”短語中“的”??墒÷?。如:
三天的時間→三天時間(→*三天時)幾歲的時候→*幾歲時候(→幾歲時)
寶貴的時間→寶貴時間(→*寶貴時)吃飯的時候→?吃飯時候(→吃飯時)
休息的時間→休息時間(→*休息時)休息的時候→*休息時候(→休息時)
可見,在語義不變的情況下,如果“時候”短語中的“的”可省去,那么“時候”就相當(dāng)于“時”,“時候”短語相當(dāng)于“時”字短語,而省去“的”的“時間”短語則不能變?yōu)椤皶r”字短語。
正因為“時候”的粘附性比較強(qiáng),這就意味著“時候”的移動性比較弱,所以基本上不具備構(gòu)詞能力;同時,“時候”與各類修飾語組合成“時候”短語后,在語義上表達(dá)的也只是定位功能。而“時間”的移動性卻很強(qiáng),且“時間”又能夠指稱時間概念本身,因此它還具備一定的構(gòu)詞能力,如“時間”可以構(gòu)成“時間差、時間詞、時間性”等詞;同時“時間”與各種修飾語組合成“時間”短語后,語義上表達(dá)的是計量功能和本體功能。
“一個語言符號存在的根據(jù)就在于它在自己所處的系統(tǒng)中有著獨(dú)特的價值,不然,它就會成為多余的東西,就會被淘汰?!?邢福義等,1990)可見,“時候”和“時間”雖是同義詞,但許多情況下不能互換或者互換后句義改變,其原因還在于二者不同的語用價值。
1.表意上的價值
從上文可知,“時候”與“時間”都能表示時點和時段,但二者不同的語義特點決定了二者在語用表達(dá)上的差異,即模糊表達(dá)與明確表達(dá)之別,這也就是二者不能互換或者互換后句義有所改變的語用原因。
語言交際既有精確表達(dá)的需要,也有模糊表達(dá)的需要,因此,一般來說,語言運(yùn)用中,在表示具體時點時,如果需要精確表達(dá),我們往往用“時間”,如例(23)中“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為各界人士瞻仰魯迅遺容時間”;如果需要模糊表達(dá),則往往用“時候”,如上文例(22)中“我在巴黎學(xué)畫的時候”。而當(dāng)沒有具體表達(dá)要求時,便會存在這樣一種情況,即“時候”與“時間”可以互換,但句義有所改變,如例(24)中“掌燈的時候”,表達(dá)的是模糊時點,互換之后,“掌燈的時間”所表時點則顯得具體一些。
2.語體上的價值
“時候”多用于口語,有時還帶兒化,如“時候兒”,而“時間”的使用范圍要廣,是語體上的中性詞,兼用于書面語和口語,且后面不帶兒化。
我們在CCL語料庫(現(xiàn)代漢語)對“時候兒”進(jìn)行了窮盡搜索,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了150例,且大多分布在1982年北京話調(diào)查資料和影視作品《編輯部的故事》中,而“時間兒”則無一例。如:
(36)就說上中學(xué)那時候兒,特別逗。(1982年北京話調(diào)查資料)
(37)戈:恩,到時候兒,小朋友不定高興成什么樣兒呢。(《編輯部的故事》)
以上例子口語色彩都很濃,“時候兒”在句中用得貼切而順口,如果把“時候”換成“時間”,則顯得不那么順口。
此外,“時間”還具有一定的修辭價值,可用于比喻句和比擬句中,顯得生動而形象,而“時候”則沒有。如:
(38)人們常常感嘆,時間如流水,一去不復(fù)返。(1995年人民日報)
(39)舉國上下包括她本人的無數(shù)遍的虔心相?!叭f壽無疆”并沒有阻擋住時間的腳步,李炳淑激動得鼻子直發(fā)酸。(南地《李炳淑為毛主席清唱娃娃調(diào)》)
由此可見,“時候”與“時間”在表意上、語體上和修辭值上都體現(xiàn)出了不對等性,這也就意味著二者的互換具有不對等性。換言之,語值上的不對等同樣也會制約著這對同義詞互換使用時的不對等。
附注
① 朱德熙(1982)和陸儉明(1991)都認(rèn)為“時間、時候、功夫”本身只是一般名詞,不是時間詞。
②胡培安在其博士學(xué)位論文《時間詞語的內(nèi)部組構(gòu)與表達(dá)功能研究》(2005)中認(rèn)為“時間、時候”是對時間范疇的命名,可以把它們叫做范疇命名詞。
③本文稱以“時間”為中心語的定心短語為“時間”短語,如“長時間、寶貴的時間”等。
④本文稱以“時候”為中心語的定心短語為“時候”短語,如“年輕的時候、干活的時候”等。
[1]耿楠.“時候”的多角度分析[J].安陽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6,(6):98 -101.
[2]何一薇.時間短語之偏誤分析[J].海南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3,(1):117 -121.
[3]胡培安.從功能的角度看“時間”與“時候”[J].社會科學(xué)輯刊,2006,(6):258 -263.
[4]胡培安.時間詞語的內(nèi)部組構(gòu)與表達(dá)功能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xué),2005.
[5]郎大地.“時候”·時位·多陳述偏正句[J].語言研究,1997,(l):50 -58.
[6]陸儉明.現(xiàn)代漢語時間詞略說[J].語言教學(xué)與研究,1991,(1):24 -37.
[7]王小莘,張舸.“時間”與“時候”[J].語言教學(xué)與研究,1998,(2):64 -69.
[8]邢福義,丁力,汪國勝,張邱林.時間詞“剛剛”的多角度考察[J].中國語文,1990,(1):15 -24.
[9]張志毅.確定同義詞的幾個基本觀點[J].吉林師大學(xué)報,1965,(1):62 -89.
[10]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 版)[Z].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5.
[11]朱德熙.語法講義[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