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福
(莆田市委黨校理論研究室,福建莆田 351100)
潘金蓮悲劇人生的社會啟迪*
李新福
(莆田市委黨校理論研究室,福建莆田 351100)
潘金蓮從一個“臉襯桃花、眉彎新月”天生麗質(zhì)的美女到一具心肝涂地的尸首,從一個追求幸福生活的少女到弒夫的蕩婦,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普通民婦到千古評說的名人,其短暫一生令人感慨,令人唏噓。在人類社會進程中,個人是社會的細胞,個人人生是社會狀態(tài)的反映;潘金蓮的悲劇人生給予后人、給予社會的啟迪,應(yīng)當(dāng)進行認真的總結(jié)。
潘金蓮;《水滸傳》;人生;社會啟迪
從一個“臉襯桃花、眉彎新月”天生麗質(zhì)的美女到一具心肝涂地的尸首,從一個追求幸福生活的少女到弒夫的蕩婦,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普通民婦到千古評說的名人,潘金蓮短暫的一生令人感慨,令人唏噓。潘金蓮的悲劇人生給予后人、給予社會的啟迪,應(yīng)當(dāng)進行認真的總結(jié)。
啟迪一:食、色是人類生存的本能,食、色競爭奠定了人性“惡”的基礎(chǔ),后天的教化是艱難的
潘金蓮本來過著平淡、安定的生活,挑簾巧遇西門慶,喚醒了她對性的追求。本能的放縱,鑄就了她的悲劇人生,也詮釋了人性“惡”的根源。
“人之初,性本善”的百年古訓(xùn),深深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意識形態(tài),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統(tǒng)治者的統(tǒng)治思想,影響著中華民族的發(fā)展?!靶员旧啤闭J為人出生時是善良的,但是后來因為教育與生長生活環(huán)境的不同,有的成為惡人。性善論掩蓋了人的最本質(zhì)的屬性,使人們低估了后天教育的艱巨性,使有的統(tǒng)治者忽視了從人的“利已”本質(zhì)出發(fā)來制定統(tǒng)治策略與社會規(guī)則,以使每個人的社會行為有利于自己的同時也有利于社會,促進社會的發(fā)展。
人之初只有本能,沒有思想和道德,本能是性惡的基礎(chǔ)。如果給人下定義,應(yīng)該是:人是有思維能力、有語言、能使用工具的動物。也就是說,盡管人是經(jīng)過漫長的年代在與其他動物競爭中脫穎而出的一種主宰地球的生靈,但人的本質(zhì)屬性還是動物。因此,人具有動物的一些基本共性,這就是動物本能。動物的本能是求生存和繁衍后代,具體表現(xiàn)是對食物和性的要求,古語“食色,性也”正是人性精辟的論斷。
馬斯洛曾對人的需要種類提出過上百種,并將人的需要分為若干個層次,其中七個層次說為我們所熟悉,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認知的需要、審美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主體需要作為一種意識的表現(xiàn),在人的心理活動中有如下幾類表現(xiàn):本能、欲望、興趣、目的、動機、行為和理想等。人的主體需要意識雖然豐富多樣,但概括起來分析,可分為兩個方面,即人的生理的需要和心理的需要。
人的本能即人的生理的需要或自然的需要。與人的出生俱來的是生存的本能,所以嬰兒一出生就知道尋求食物,這是非條件反射,在嬰幼兒階段,或者未成年時,這些維持生存的食物來自父母輩的庇護,但是,隨著他們成長,他們漸漸要靠自己的能力獲取生存所需要的這些食物,就是要與自然或人競爭。與自然的競爭,人依靠的是人的體能和智能,與人的競爭,在社會缺乏合理競爭機制的情況下,往往產(chǎn)生了欺騙、陰謀、奸詐、狠毒等“惡”的競爭手段,暴露出人性的本質(zhì),這就是人之初、性本惡的基礎(chǔ)。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揭示的是本性的頑固,因為它是人的本質(zhì)屬性。后天教育是人從善的途徑,是一個漫長的歷程。人的本性往往在社會控制不足的地方、個人社會意識薄弱的時候表現(xiàn)出來,比如饑寒生盜賊。因此,后天的社會教育可以引導(dǎo)人從善,一般是在基本生存條件能滿足的基礎(chǔ)上。但是人如果放縱自己的本性,再充裕的物質(zhì)生活條件也不能滿足個人欲望。所以,共產(chǎn)主義社會不但要有高度豐富的物質(zhì)條件,更重要的是人們能在長期的社會教化中遏制住人的貪得無厭等一些 “惡”性,這是非常艱難的,所以共產(chǎn)主義社會的實現(xiàn)任重而道遠。
達爾文的進化論揭示的是人類在自然中為了競爭生存,肢體器官的變異升華,這種升華并沒有改變“動物性”人的這種基本屬性。人類進入社會生活以后,雖然這種適應(yīng)生活環(huán)境的肢體器官的變異升華還在繼續(xù),但是社會的道德教育與法律規(guī)范,正在潛移默化地進行人類的另一種進化——思想進化,這種進化的終極目標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人類共產(chǎn)主義社會設(shè)想。這種以改變?nèi)说幕緦傩詾槟繕说乃枷肷鐣M化,必定是一個非常漫長的歷史進程。
啟迪二:一個人出生環(huán)境決定他的人生起點高低,命運論不是唯心主義,改變命運代價高昂
潘金蓮出生在一個窮裁縫家庭,幼年父親去世,九歲時被賣到王招宣府里,十五歲又被轉(zhuǎn)賣到張大戶家,被六旬以上的張大戶“收用”,因為“主家婆”不容她,張大戶賭氣把她嫁給又矮又丑的被街坊鄰居戲稱為“三寸丁谷樹皮”的武大郎。[1]如果不是因為挑簾巧遇西門慶,要不是王婆貪賄,為西門慶“潘驢鄧小閑”理論設(shè)計“定挨光”,她的一生循規(guī)蹈矩、波瀾不驚。但是,她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人生是存在命運的。這個命運就是他的出生,出生決定了一個人人生起點的環(huán)境和條件,起點環(huán)境決定他的性格。一個人的性格與遺傳以及兒童、少年時生活環(huán)境影響有關(guān),因此性格具有很大的穩(wěn)定性。俗語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說明一個成年人的性格不易改變。就像一個人的簽字,因為人的字跡與性格有關(guān),所以具有穩(wěn)定性,不可改變,可以作為專屬的依據(jù)。格言“性格決定命運”也說明了一個人的行為是一個人性格的自然體現(xiàn)。[2]性格難以改變,決定了其生活態(tài)度和處事方法,決定了其人生軌跡和方向。
一個人的人生起點一般決定其人生方向與高度。一個出生在社會底層的女性,基本決定她平民生活的一生。但是她擁有美貌的資源,使她有走捷徑改變命運的可能。所以當(dāng)她歷經(jīng)幼年、少年、少婦許多不如意后,當(dāng)財貌兩全的西門慶看上她時,她當(dāng)作改變自己命運的一次機會,演繹出令人扼腕嘆息的愛恨情仇,像一顆耀眼的流星,她驚動了世人,但也迅速燃盡了自己。
出身決定起點,起點決定理想,理想決定選擇,選擇決定成敗。[3]命運不是主觀的現(xiàn)象,而是客觀的存在,命運是可以通過主觀努力而改變,但改變命運必須付出更高的代價,這是人生社會生活的重要規(guī)律。
啟迪三:追求完美、幸福是每個人的美好理想,理想的實現(xiàn)有賴于社會的合理與進步
潘金蓮美若天仙,按照自然界動物的競爭法則,她的配偶應(yīng)當(dāng)是健壯或漂亮的異性,按照合理的社會競爭法則,她的配偶也應(yīng)當(dāng)是才貌出眾或高大健壯或財產(chǎn)豐富的男性才是公平。但是她的遭遇是:張大戶有財,但是年事已高,“主家婆”還不容她;武大郎相貌丑陋,也沒有才能、財產(chǎn);她羨慕威武雄壯的武松,又礙于社會的人為倫理,難于如愿。
從自然競爭的公平角度看,潘金蓮的遭遇是不公平的,也可以說明社會的不合理性或不公平性:郎才女貌或者郎壯女貌甚至郎財女貌都不能實現(xiàn)。悲劇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潘金蓮的人生就是一個悲劇人生。
郎才女貌是一個完美的、合理的、公平的結(jié)合,是一種平衡,如果不能郎才女貌,那就是社會存在某種缺陷:或者是強權(quán)當(dāng)?shù)溃蛘呤歉偁帣C制不合理,或者是審美觀點錯誤,或者是社會信息不通暢,或者兼而有之。如果一個美好的事業(yè)、美好的愿望、美好的人不能通過良性的競爭而實現(xiàn)或取得,美好的東西需要通過卑鄙的手段才能獲得,那就不是一個美好的社會。
當(dāng)然,以郎才女貌是否能夠?qū)崿F(xiàn)結(jié)合來衡量社會的合理性、完美性,前提是郎才是真才實學(xué),女貌不但健康、美麗,而且善良。潘金蓮在結(jié)識西門慶前并沒有不良表現(xiàn),后來成為弒夫淫婦,是她對在前不合理遭遇的爆發(fā)性反抗,社會不合理性、缺陷性是重要原因。假如真、善、美在社會生活中總是受到傷害,那么社會將充滿假、惡、丑。
啟迪四:人類如果沒有合理的競爭法則,惡性競爭將是人類滅亡的最終原因
西門慶為了與潘金蓮“長作夫妻”,采用王婆毒死武大的決策,買來砒霜,供潘金蓮下毒;潘金蓮為了滿足情欲,追求完美,改變命運,在毒性發(fā)作時動手捂死武大;武松為兄報仇,把潘金蓮剖腹挖心。這一系列的行為和結(jié)果,除了證明人性惡的原因外,另一個重要社會啟迪就是如果社會沒有合理的競爭法則,人類滅亡的最終原因?qū)⑹侨祟愖约骸?/p>
亞馬遜雨林里曾經(jīng)有一種動物,它有一個特性是會舍命救同伴,這個習(xí)性被獵人利用,獵人利用捕捉到的它的同類作誘餌,來大量捕捉它們,最終導(dǎo)致該動物的絕種。案例應(yīng)用到人類,昭示在人類惡性競爭中,善良、單純、情深、信用者必亡。
動物的自然競爭,是優(yōu)勝劣汰,良好基因得到保持,種族得以繁衍。這是有利于種族發(fā)展的競爭機制,是合理的競爭法則。人是有思維能力、有語言、能使用工具的動物,人與人的競爭比其他動物更加復(fù)雜。優(yōu)勝劣汰,更漂亮、更健壯者得到保存與發(fā)展也是人類競爭的基本目的,但是因為人的更高級的思維能力,使這種社會競爭的最高境界成為一種斗智活動,如果沒有合理的評價機制和競爭法則,這種斗智活動就會演變成為比陰謀、比奸詐的行為。動植物的自然生存競爭法則是更美麗、更強壯、更適應(yīng)自然環(huán)境;人類的社會生存競爭法則是更睿智、更健美。但是請注意,如果沒有正確的社會評價標準,人類的社會生存競爭將演變?yōu)楦苹?、更奸詐、更狠毒。最終結(jié)果不是更漂亮、更健壯、更有才者得到保存,而是更奸詐、更狠毒的陰謀家得以保存發(fā)展。
從中國封建社會的權(quán)力斗爭可以看到,權(quán)力競爭的極端,就是不擇手段:沒有信用,沒有良心,沒有善良,沒有感情,沒有親情。中國有一個寓言故事,張三、李四、王二麻子分別擁有一件寶貝,張三的寶貝能隨意愿變出山珍海味、綾羅綢緞或金銀珠寶;李四的寶貝能隨意愿殺人;王二麻子的寶貝是能隨意愿恢復(fù)人的生命。李四想積德行善,就把寶貝與王二麻子交換;王二麻子追求美味佳肴、物質(zhì)享受,又與張三對換寶貝。張三得到殺人寶貝后,就把李四和王二麻子都殺死,占有了所有的寶貝。
這就是人類惡性競爭的最高境界。從人類社會崇尚武力、崇尚權(quán)力的歷史與現(xiàn)狀,可以窺視人類可能的一種結(jié)局。
人生是一個無需總結(jié)的經(jīng)歷,因為人沒有來生;人生是一個無法自已的經(jīng)歷,因為人不能決定出身;人生是一個失去控制的經(jīng)歷,因為人難于選擇歸宿;人生是一個難于比較的經(jīng)歷,因為人生苦樂只有自己清楚。但是個人是社會的細胞,個人人生是社會狀態(tài)的反映,對后來人、對社會有重要的啟迪。生活中往往因為崇高而脫離現(xiàn)實,因為基本而被忽略,因為全面而失去重點,因為完美而難以實現(xiàn)。當(dāng)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社會應(yīng)當(dāng)遵循“損己利人是超人,不利己而利人是高人,損人利己是小人,害人利己是罪人,損人不利己是病人,利己又利人是常人” 的基本社會生活標準,從人的本質(zhì)出發(fā),制定合理社會競爭規(guī)則,推進社會發(fā)展。
[1]蘭陵笑笑生.金瓶梅[M].北京:三泰書社,1991:100.
[2]李新福.我國死刑將長期存在的必然性——對立即、盡快廢除死刑主張的幾點質(zhì)疑[J].齊齊哈爾大學(xué)學(xué)報,2011,(2).
[3]中國中外名人文化研究會.中華名人格言[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0:358.
(責(zé)任編輯:王建)
OnSocialEnlightenmentofPanJinlian'sLife
LI Xin-fu
(Theory Research Office,Putian Municipal Party School,Putian Fujian 351100,China)
Pan Jinlian from a born beauty of " face like peach blossom, eyebrow curved as crescent" to a corse of giving up heart and liver, from a happy girl to the slut murder her husband, from an unknown to the public of the ordinary housewife to a celebrity comment on through the ages, the short life of Pan Jinlian is sighing with emotion.In the process of human society, the individual is the cell of society, personal life is a reflection of social status.Pan Jinlian's tragic life may give us, give the society enlightenment, shall earnestly summarize.
Pan Jinlian;Shuihuzhuan; life; social enlightenment
1673-2103(2013)06-0031-03
2013-06-25
李新福(1956-),男,福建莆田人,莆田市委黨校、莆田市行政學(xué)院理論研究室副教授,研究方向:法學(xué)。
C9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