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偉
自從《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方案》出臺后,社會媒體重點解讀的,學校、教師主要關注的,學生家長熱切關心的,都在課改后高考將如何考上。這不得不讓我想起高中語文教材上唯一的中學教師形象——契訶夫筆下的別里科夫。在他的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從事教育的人警惕的地方。
“啊,古希臘語是多么響亮動聽,多么美妙!”別里科夫是希臘文教師,他教授希臘文,并沉浸其中,完全將其和現(xiàn)實隔絕開來,成為他職業(yè)的套子。而我們教授了不同的學科,不少學科明明與社會生活發(fā)生著重大的聯(lián)系,但我們眼中只有高考這個套子,其余的,便是閑話,便是無價值。這樣的學習,使得本身充滿樂趣和探險意味的求知,變成了被動地尋求標準答案;使得本該是學生在學習中不斷豐富自己完善自己,變成了學了就要變成分數(shù)的急功近利;使得豐富多彩的求學經(jīng)歷,變成了枯燥乏味的教室生活——而能否坐住,成了衡量一個學生好壞的套子。
“難道中學教師和小姐騎自行車還成體統(tǒng)嗎?”別里科夫不能容忍春游中教師科瓦連科和他姐姐華連卡享受騎自行車的快樂,也不能容忍科瓦連科平時“穿著繡花襯衫出門”“在大街上拿著書走來走去”的“馬虎”行為,于是積極地對其進行規(guī)勸,嚴格加以要求,試圖把教師的生活都規(guī)范到套子里去。同樣,我們拿別里科夫式的套子對學生行為進行嚴格規(guī)范。我們是不是經(jīng)常這樣對學生說:“大家一定要遵守校紀校規(guī)!沒有規(guī)定的事,堅決不能這么做!”我們是不是經(jīng)??床粦T學生的發(fā)型?是不是常常責問他們怎么又在看“閑雜”書……教師自然可以自稱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然而,這些“培養(yǎng)”,哪些是合理的,哪些只是為方便管理而形成的套子,需要認真加以清理。
“千萬別鬧出什么亂子!”這是別里科夫“教育思想”的套子。為了防止出現(xiàn)種種亂子,他對學生、對同事、對所在的學校和城市進行多方面的轄制。轄制人,成為別里科夫“教育”的核心??v觀現(xiàn)在的教育,“千萬別出啥問題”就成了現(xiàn)在學校的管理套子。在這樣的套子下,很多學校,原來的春游、秋游不見了,“危險”的運動項目都取消了,甚至課間出來跑跳嬉鬧也絕跡了。為什么學校變得如此安靜?那是人人都害怕出問題的結(jié)果啊!一位教師說:“學生都怕我!”說這話時他帶著驕傲的神情。更為可怕的是,這卻成了不少教師求而不得的“真功夫”,有這樣本事的教師,居然能讓不少教師羨慕。
很多人將課改難以推進的矛頭指向高考制度,認為高考制度不改革,素質(zhì)教育缺乏外部環(huán)境,新課改理念就很難實現(xiàn)。記得有一次我跟學生說,考大學也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卻聽見一陣怪笑。為什么?因為在應試教育的體系內(nèi),我們從幼兒園起就開始競爭,早已把“一個好分數(shù)、一份好工作”當成了學習的終極目標。試問,有多少學生真正了解上大學對自己的意義?有多少學生還記得最初的夢想呢?
印度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中,男主角蘭喬在學校里完全是個“異類”,在他看來“學習是為了完善人生,而不是為了享受人生”。有了他的鼓勵,在攝影方面有天賦的好友法函也勇敢地向父親說出了自己的夢想,“爸,我做一名攝影師又會怎樣呢?掙得少一點,房子小一點,車子小一點,但我會很快樂,會真正幸福。”把男主角蘭喬視為眼中釘?shù)牟闋枅D是典型的“好學生”形象。在學校里,他把書本背得滾瓜爛熟,為了“第一”常常爭得頭破血流,畢業(yè)后的十年,他開名車、住豪宅、賺大錢,完成了當下中國最典型的“成功模式”。當他得意洋洋地去找老同學蘭喬比拼時,卻發(fā)現(xiàn)對方已經(jīng)是擁有400項專利的科學家,而自己的飯碗還得仰仗對方的新專利授權(quán)。
當我們不再把課改裝進套子里,而試圖從學生身上找到青春的光彩和生命的活力,讓他們勇敢、自信而健康地向著自己理想的目標發(fā)展,或許就找到了教育真正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