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馬克思正義觀對諾奇克占有正義的超越

      2013-04-11 05:15:40黃海洋
      關鍵詞:正義工人馬克思

      黃海洋,楊 彬

      (1.遼寧大學 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遼寧沈陽 110036;2.沈陽師范大學法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馬克思正義觀對諾奇克占有正義的超越

      黃海洋1,楊 彬2

      (1.遼寧大學 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遼寧沈陽 110036;2.沈陽師范大學法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作為極端自由主義的代表諾奇克提出以權利為核心的占有正義,強調(diào)國家不能以平等為理由而侵犯合法取得的財產(chǎn)權利。占有正義堅定地維護私有制,為其尋找合法的理論依據(jù),同時也因為沒有對社會弱者給予應有的關注,而飽受詬病。馬克思的正義觀則以勞動為核心,將勞動的解放視為正義的內(nèi)涵,以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解讀正義,指出政治解放只是人類解放的一個階段,勞動的解放才是正義的最終實現(xiàn)。

      正義;權利;占有;勞動

      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解放了生產(chǎn)力,創(chuàng)造了舉世矚目的經(jīng)濟奇跡,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社會問題的凸顯,人們對正義的呼喚此起彼伏,但如果不能厘清正義的發(fā)展脈絡,無疑會陷入人云亦云的境地,南轅北轍,甚至離目標越來越遠。采用何種正義理論,實現(xiàn)何種正義,對中國的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在西方政治哲學中,自由、平等被視為正義的基本內(nèi)涵。諾奇克作為自由主義的代表之一,強調(diào)權利的保護,反對為達到平等對財富進行再分配,主張只要財產(chǎn)的取得符合正義的條件,就不能以任何理由加以剝奪。馬克思對資產(chǎn)階級正義觀進行了深度批判,而諾奇克也針鋒相對予以反駁。運用馬克思勞動正義觀對其占有正義理論進行積極回應,揭示資產(chǎn)階級正義觀的局限性,對實現(xiàn)中國的社會正義具有重大意義。

      一、諾奇克的占有正義觀

      “個人擁有權利,而且有一些事情是任何人或任何群體都不能對他們做的。”[1]1諾奇克這句話充分地表達了其對人的權利保護的特殊關注?!皺嗬背蔀橹Z奇克正義理論的核心和出發(fā)點。諾奇克指出這些權利是每個人都具有的權利,禁止他人或國家的可能的侵犯。權利是諾奇克式的正義的前提條件,是絕對權利。

      諾奇克主張占有的正義,主要分為三個層次。首先,占有權的初始獲得。涉及對無主物占有的合法性問題,在諾奇克看來,必須要解決無主物的占有是否會有損他人利益。他否定了先占的原則,而是以勞動創(chuàng)造出了對物的改善價值為占有的依據(jù),占有是因勞動而創(chuàng)造的價值,而且還需要進行必要的限制,即不可以因占有而損害他人的利益。其次,占有物的轉讓。轉讓的前提即物的所有權的取得必須是正義的,進行物之所有權的轉移主體必須具有轉讓物的資格。轉讓的行為應是正義的,包括自愿的交換、財產(chǎn)的饋贈、財產(chǎn)的繼承等。只有依據(jù)占有的正義原則獲得的對物的占有,才可以取得合法的所有權;只有依據(jù)轉讓的正義原則,由有資格的持有者合法的轉移給他人,從而獲得的所有權是合法的。再次,占有的非正義的修正。一個人如果不依據(jù)上述兩個原則而對物的占有就不被視為正義的占有。但不正義的占有是客觀存在的,必須對不正義的占有予以糾正。因此,諾奇克的正義就是“如果每一個人對該分配中所擁有的持有都是有資格的,那么一種分配就是正義的?!盵1]181但正如諾奇克本人也認識到完成對不正義的矯正頗具理想化傾向,存有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

      二、諾奇克對馬克思平等、剝削理論的批判

      (一)諾奇克對馬克思平等理論的批判

      諾奇克的占有正義重點強調(diào)權利的不可侵犯性,從而反對任何平等的主張,而認為財富在社會中平等的分配不具有合法性。在批判威廉姆斯的分配需求論(人們的需要是分配的標準)時,指出其僅僅關注如何分配,而沒有解釋所分派之物從何而來,對于已歸屬某人的利益,只能由其自身來決定給予方式[1]281。諾奇克進一步對平等進行了反駁。為他人提供更好的機會同樣會損及占有者的權利。如同聰明和美貌都是天生的而不是個人所“應得”的,那么因這樣的條件差異而導致的求婚失敗不能抱怨為不正義。因此,他認為也不能以機會平等為借口而侵犯人的權利。他還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人的自尊心和妒忌會因為不平等而感到痛苦,因此就會有拉平他人的優(yōu)勢地位,而達到平等的心態(tài)。但自尊卻以差別為依托的,只有差別的存在,人才可在自己優(yōu)勢方面獲得自尊。諾奇克認為在共產(chǎn)主義社會,如果每個人都具有亞里士多德、馬克思等人的境界,并不會給人增加自尊和成就感。如果差別在不斷地消失,人們因此獲得自尊的機會就會減少。為此,應該增加每個人在不同方面獲得優(yōu)勝的機會??梢?,諾奇克認為人性自私、妒忌,因此證明平等不是正義的最好選擇。以此為出發(fā)點,論證工作的意義。他不認為聽從別人指揮并處于權威之下的工作會損害人的自尊。而有些人降低自尊可能由于沒有充分的認識到:發(fā)布命令這僅是有資格決定資源的分配,這種資格是可轉讓的,而非其具有個人的優(yōu)越性。他認為工人在工作中沒有獨立的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不是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所獨有的。即使在社會主義,仍然存在工作任務如何組織的問題,而社會主義政府也不可能把它的看法強加于有著不同目標的人。而資本主義企業(yè)同樣有能力為工人提供有意義的工作[1]300。如果工人的決策權力破壞了所有權,那么這種模式就是不可能的。他設想在工人民主管理的合作企業(yè),并在工人的掌控下,做他們喜歡的項目,因此他們效率高,但如果通過民主方式投票決定企業(yè)的發(fā)展,可能會因為工人想擁有現(xiàn)金或退休等原因導致缺乏長遠投資。由于只注重平均利潤,而忽視總利潤的增加,導致雇傭工人數(shù)減少,同時不同的工廠之間的工人也會造成新的不平等。反之,這樣的企業(yè)生產(chǎn)效率低,如果沒有外部力量的支持,就會被淘汰。但他認為投資者是利己的而非利他的,他們按照個人利益行事,而非出自階級利益。

      (二)諾奇克對馬克思剝削理論的批判

      諾奇克對馬克思的剝削理論進行了批判,他認為馬克思的剝削理論主要依據(jù)是工人的勞動與生產(chǎn)資料相分離,因自己無法生產(chǎn),所以被迫向資本家出賣自己的勞動。因此,只要證明工人如果不是被強制的與資本家發(fā)生關系,對勞動者的剝削就不存在[1]304。他提出一個假設的條件,在生產(chǎn)資料公有和生產(chǎn)資料私有并存的條件下,自愿在私人占有生產(chǎn)資料的企業(yè)工作的工人(因高工資、符合自己愿望的工作等原因),就不是被迫的,因而不存在剝削。諾奇克認為所有人在其權利范圍內(nèi)選擇中,并不是所有的選擇都會令人滿意,但不能表明這種選擇不是自愿的,如同工人面臨的選擇,饑餓還是工作,從而得出工人與資本家的交換是自愿的。并進一步假設,由工人聯(lián)合控制的企業(yè)的發(fā)展在與資本家的競爭中逐漸落敗,規(guī)??s小且占全社會的比重非常小,那么在私人企業(yè)工作的工人就不能說受到剝削。諾奇克從資本家承擔風險的角度來為資本主義進行辯護。他認為工人是可以通過個人的現(xiàn)金儲備進行投資,創(chuàng)辦工人共同擁有的企業(yè),但他們因為不愿冒投資風險而不推動這樣的事業(yè)。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的企業(yè)風險由企業(yè)承擔,而工人不會因企業(yè)的風險而使工資減少。而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的企業(yè)風險因生產(chǎn)資料公有,風險則必須由全體工人分擔。因此,不愿擔投資風險,還想從成功投資中分取利潤,是不合理的,侵犯了投資家即資本家的權利,資本家因承擔了風險,所以占有利潤是正義的。

      諾奇克通過一些反例證明馬克思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價值是錯誤的。如自然物的發(fā)現(xiàn)、因稀有而昂貴的物品、供求關系導致的變化、多年釀造的美酒等。諾奇克提出為一個具有非常微小使用價值的物品耗費巨量的時間,那么這個物品的價值就不是由勞動時間決定的。關于對于生產(chǎn)的無法賣出的剩余產(chǎn)品,馬克思認為是勞動的無效使用。因此,諾奇克斷定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本質是由競爭性市場決定的。因此,在社會主義企業(yè)中,不會按照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給付工人報酬,而是由市場的看不見的手決定產(chǎn)品的價值,具有不確定的風險。諾奇克認為“若一種制度容許人們轉移他們不愿承擔的風險,容許他們得到某種固定數(shù)額的報酬,而無論這種風險過程的結果怎樣,那么顯然這種制度具有優(yōu)勢”[1]313。

      諾奇克對馬克思的理論的質疑主要通過一些反例來證明的,在資本主義的制度框架下,確立以權利理論為基礎的占有正義觀,為資本主義進行辯護,認為社會主義是無法實現(xiàn)的。作為對馬克思理論的挑戰(zhàn),做出有針對性地令人信服的回應,無疑會豐富馬克思正義觀的內(nèi)涵。

      三、馬克思勞動正義對諾奇克持有正義的超越

      諾奇克的正義理論是以個人的權利為核心,堅決反對國家通過再分配達到羅爾斯的平等,因為在他看來再分配之物是他人“擁有的”,因此是不合法的。不平等是不可消除的,一切旨在平均財富以達到平等的行動都是對權利的侵犯。諾奇克也因此被廣為詬病。雖然,其理論存在局限性,但其對分配正義的挑戰(zhàn)還是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諾奇克的正義理論主要是為財產(chǎn)私有制進行辯護,他通過對財產(chǎn)取得的歷史追溯,最終目的是證明現(xiàn)實的私有制的合法性。因此,他必然要面對馬克思對私有制的批判。諾奇克針對馬克思的批判提出了質疑,被視為反馬克思的有力理論武器。用馬克思正義理論反駁諾奇克的挑戰(zhàn),對于展現(xiàn)正義的實質,把握社會發(fā)展的趨勢具有時代意義。

      (一)馬克思勞動史觀對諾奇克的權利的歷史取得的超越

      諾奇克認為自己的資格理論是歷史的,判斷分配是否正義,關鍵“依賴于它是如何發(fā)生的”[1]184,對即時原則(按現(xiàn)有的狀態(tài)進行分配的原則)持否定態(tài)度,他認為“過去的狀況和人們的行為能夠產(chǎn)生對事物的不同資格或不同應得”[1]186。諾奇克試圖通過歷史的追溯,而確認財產(chǎn)的持有合法性,但這種追溯無疑是按其想象的歷史作為根據(jù)的。馬克思認為人類的歷史就是勞動發(fā)展的歷史,恩格斯將之稱為“關于現(xiàn)實的人及其歷史發(fā)展的科學”[2]。在歷史中的人,不是離群索居的人,而是現(xiàn)實的人,是社會的人。因此,勞動也不是孤立的、封閉的,“勞動只有作為社會的勞動”,“才能成為財富和文化的源泉”[3]17。諾奇克的勞動是脫離社會的勞動,而馬克思則在社會的勞動中發(fā)現(xiàn)“隨著勞動的社會性的發(fā)展,以及由此而來的勞動之成為財富和文化的源泉,勞動者方面的貧窮和愚昧、非勞動者方面的財富和文化也發(fā)展起來”[3]17。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用譏諷的口吻批判了所謂的資格理論。富人是因為勤勞和節(jié)儉,窮人的產(chǎn)生是因為懶惰。馬克思一針見血的指出,征服、奴役、劫掠、殺戮,總之,暴力起著巨大作用[4]782。財富的取得并非符合諾奇克的合法取得原則,是人們勞動的產(chǎn)物。而對于非法取得,其矯正原則也不過成為一種裝飾,無法在現(xiàn)實中實現(xiàn)。因此,利益的斗爭一直貫穿于歷史,在勞動者和不勞而獲者之間不斷進行。正是這樣的斗爭使工人的地位逐漸得到改善,在斗爭中,斗爭的兩方意識到自己不再是單獨的個體,而是各自階級的成員,于是就產(chǎn)生了階級意識。諾奇克向歷史需求證據(jù),無非是想證明財產(chǎn)私有的的合法性,虛構了財產(chǎn)獲得的前提,勞動在這里成為脫離歷史的勞動。馬克思則無時無刻不將人、將人的勞動置放于歷史中,從而得出勞動是推動歷史的動力,勞動的發(fā)展水平制約著人的發(fā)展。認為正義是歷史的范疇,只有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在一定的生產(chǎn)關系中才能正確解讀正義。私有財產(chǎn)的產(chǎn)生是伴隨著勞動的分工和勞動產(chǎn)品的剩余而出現(xiàn)的,私有制是勞動的產(chǎn)物,也是勞動的外在實現(xiàn)。資本同樣是勞動的累積,是勞動者辛苦勞動的結晶。馬克思勞動史觀承認私有制是歷史的產(chǎn)物,私有制是人類勞動的發(fā)展的表現(xiàn),但也涵蓋了了對人的本質的否定,“只有對私有財產(chǎn)的積極揚棄才是對人的本質的真正占有”[5]81。

      (二)馬克思勞動的解放對諾奇克勞動的自愿選擇的超越

      諾奇克否認馬克思的剝削理論,認為馬克思認定剝削的關鍵事實就是工人無法得到生產(chǎn)資料,而不得不為資本家工作。那么由此可以得出,在一個工人并非被迫同資本家打交道的社會里,對勞動的剝削就不會存在[1]304。認為工人選擇在工人自己控制的工廠工作,還是在資本家的工廠工作時,無疑意志是自由的,他們選擇的標準取決于利益的大小,因此,工人勞動是自愿的而非被迫的,在資本家企業(yè)工作的工人不能說受到剝削。當然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也就是正義的了。諾奇克對馬克思的批評還是停留在現(xiàn)象層面,沒有從生產(chǎn)關系的維度看待勞動,僅把勞動看作是工人個人的行為。馬克思認為工人的勞動是被迫的,從市場平等交換的角度看,資本家付出工資,工人出賣勞動,是平等的、自愿的,甚至,資本家因此以救世主自居。但在馬克思看來,工人越是通過自己的勞動占有外部世界、感性自然界,他就越是在兩個方面失去生活資料:第一,感性的外部世界越來越不成為屬于他的勞動對象,不成為他的勞動的生活資料;第二,感性的外部世界越來越不給他提供直接意義的生活資料,即維持工人的肉體生存手段[5]53。因為無法占有生產(chǎn)資料,自愿的選擇無非是在饑餓和工作中的選擇。在這樣的異化勞動下,工人無法在勞動中肯定自己,感到的是折磨,只有在勞動之外才獲得自由的感覺。工人的勞動只有和生產(chǎn)資料的結合才能實現(xiàn)勞動的對象化,而資本家由于占有生產(chǎn)資料,也就控制了工人的勞動。所以,工人的自愿是被迫作出的。諾奇克的“自愿”還是在形式上的自愿,選擇到哪里工作的意愿。馬克思說的被迫勞動,意指勞動者無法逃避非人性的勞動,勞動的解放才是馬克思正義的追求。勞動的解放就是私有財產(chǎn)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因而是通過人并且為了人而對人的本質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會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復歸,這種復歸是完全的,自覺地和以往發(fā)展的全部財富的范圍內(nèi)生成的[5]81。勞動成為人的一種享受,不再受物的意志支配,是人的對象化活動,確證人的本質力量。

      (三)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對諾奇克需求決定價值理論的超越

      開創(chuàng)一個新企業(yè)是冒風險的[1]305。諾奇克認為資本家承擔了投資風險,因此占有多余的勞動是對資本家的補償。在馬克思看來資本是勞動的物化積累,外化為貨幣,貨幣來源于商品,商品則是勞動的結果,因而資本家用來投資的資本就是勞動者的勞動創(chuàng)造出來的。諾奇克實際上將財富的積累歸之為勤勞、聰明的、節(jié)儉的中堅人物累積。而馬克思揭示了資本積累的奧秘:所謂原始積累只不過是生產(chǎn)者和生產(chǎn)資料分離的歷史過程[4]783。資本的目的是增值,但離開勞動者,資本是不會產(chǎn)生一分錢的利潤。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論述了資本的流通并不會產(chǎn)生利潤,利潤來源于工人的剩余勞動。諾奇克僅以單個人投資的風險為出發(fā)點,相反應該以全社會的總資本為出發(fā)點,所謂的風險是資本與資本的博弈,是資本的競爭和淘汰。尤其在社會化大生產(chǎn)的條件下,為獲取更大的利潤,固定資產(chǎn)規(guī)模龐大,工人的儲蓄不可能投資現(xiàn)代化的企業(yè),工人很難成為諾奇克所設想的資本家,他混淆了工人和資本家的界限。

      諾奇克否認物品的價值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而是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在這里,諾奇克舉了幾個例子如多年釀造的酒、稀有物品等。馬克思認為人的勞動和自然的結合創(chuàng)造了人化的自然,人的勞動凝聚在勞動對象中,產(chǎn)品因人的勞動具有價值。上衣、麻布以及任何一種不是天然存在的物質財富要素,總是必須通過某種專門的、使特殊的自然物適合于特殊人類的需要的、有目的的生產(chǎn)活動創(chuàng)造出來[4]56。馬克思認為從勞動產(chǎn)品中抽出有用性,剩下的只是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單純凝結,也就是價值。因此決定商品價值的是在現(xiàn)有的社會正常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4]52。諾奇克混淆了價格與價值,供求關系決定的是價格,不是恒定的,而是多種因素交織影響的結果,但不可否認這些產(chǎn)品中凝結了勞動,即使是來自天然的礦物、水等,也有人類探尋、鑒別、挖掘、挑選等勞動在其中凝聚。這些產(chǎn)品中包含的勞動抽象為一般勞動,衡量一般勞動的尺度不是個別的勞動時間,而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諾奇克認為葡萄酒經(jīng)過多年,價值提高不是因為勞動而是因為時間,來否定勞動和價值的關系。葡萄酒的釀造并不像他認為的那么簡單,陳年的酒確實升值了,但其儲存地的費用、保管的費用都是需要以貨幣的方式支付,貨幣則“作為人類勞動的社會化身,它是價值尺度”[4]116。也就是說,葡萄酒的升值包含了其他的勞動,在社會化的生產(chǎn)中,產(chǎn)品的價值很多情況下是由多個人的勞動的共同產(chǎn)物。將酒升值歸為時間的結論無疑是荒謬的。同樣是一個皮包,手工制作的價值會高于機器制造的,是因為手工包耗費的勞動時間長,付出的勞動多。當我們談論價值時一定是在社會的條件下,個人的生產(chǎn)是社會生產(chǎn)的一部分,一定處于商品的交換過程中,價值成為一般人類勞動的化身。供求關系只是會影響價格的上下波動,而凝結在商品中的一般人類勞動才是基礎。諾奇克否認勞動價值論的目的是否認財富是由勞動創(chuàng)造的。在人類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中須臾也離不開人類的勞動,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揭示了資本增值的秘密,將矛頭直指私有制,從而批判了維護私有制的正義的虛偽性。

      諾奇克的正義觀以權利為核心,而馬克思的正義觀以勞動為核心。馬克思從未否認過權利的重要性,認為政治解放所獲得的自由是人類的進步,但人類的真正解放是勞動的解放。

      [1]羅伯特·諾奇克.無政府、國家和烏托邦[M].姚大志,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334.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4]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5]馬克思: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A1

      A

      1674-5450(2013)02-0020-04

      2012-11-12

      遼寧省教育廳人文社科課題(W2011-073)

      黃海洋(1972-),男,遼寧沈陽人,遼寧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博士研究生;楊彬(1973-),女,遼寧遼陽人,沈陽師范大學副教授,法學博士。

      【責任編輯 趙 偉】

      猜你喜歡
      正義工人馬克思
      為了不吃預制菜,打工人有多努力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寶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從出文看《毛詩正義》單疏本到十行本的演變
      天一閣文叢(2020年0期)2020-11-05 08:28:16
      有了正義就要喊出來
      山東青年(2016年3期)2016-02-28 14:25:49
      馬克思的“知本”積累與發(fā)現(xiàn)
      湖湘論壇(2015年4期)2015-12-01 09:29:51
      倒逼的正義與溫情
      調(diào)配工人
      讀寫算(下)(2015年11期)2015-11-07 07:21:09
      基層關工人的夢
      中國火炬(2015年11期)2015-07-31 17:28:41
      苏州市| 孟津县| 济宁市| 双牌县| 崇明县| 高要市| 汾西县| 昌图县| 登封市| 祥云县| 永善县| 同心县| 溆浦县| 溧阳市| 正镶白旗| 通辽市| 五寨县| 平顺县| 松原市| 朝阳市| 康马县| 西安市| 永福县| 舟曲县| 从江县| 获嘉县| 始兴县| 潼南县| 象山县| 香河县| 若羌县| 会东县| 胶南市| 廊坊市| 石阡县| 安达市| 泽库县| 惠州市| 安多县| 平塘县| 会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