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wèi)東
文化是一個民族在全球化進程中的名片、身份證和識別碼,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血脈,是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和精神家園。當今綜合國力競爭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越來越多的國家把提高文化軟實力作為發(fā)展戰(zhàn)略的重要內容。2011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稕Q定》提出要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并提出了到2020年的文化改革發(fā)展奮斗目標。由此推斷,當代我國“大力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大力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將會進入到一個嶄新發(fā)展的歷史階段。
大學作為文化發(fā)展的重要載體,既是傳承文化最重要的場所,同時又是創(chuàng)新文化最重要的源泉。大學不是單純適應社會的產(chǎn)物,而是開啟智慧、追求真理、傳播知識、弘揚文化的重要場所,擔當起引領社會發(fā)展方向的神圣使命[1]。大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一種優(yōu)秀大學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過程。而作為高等教育事業(yè)重要組成部分的大學體育,是遵循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形成的一種身體教育活動和社會文化活動。它具有公認的人文價值,是全面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基本內容和重要手段;它與德育、智育緊密結合,在培養(yǎng)既有強健體魄,又具有現(xiàn)代競爭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并有實踐能力的開拓性人才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西安交通大學校長鄭南寧在西安交大建校115周年發(fā)表演講時就曾說過,“在人才培養(yǎng)的過程中,體育是一種特殊的教育,是其他知識教育所無法替代的,體育精神和文化對年輕人的心智成長和行為養(yǎng)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睆拇私嵌壬现v,大學體育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與功能,是大學文化傳承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
大學體育文化的內涵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個層次去理解。從廣義上講,大學體育文化是在學校這一特定的人造環(huán)境中,為校園社會團體公認、共有、共享的所有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方式文化的總和。它主要包括學校運動場館、器材設施、體育報刊和體育科研、體育教學、訓練等物質文化和由學習體育活動中表現(xiàn)出的行為規(guī)范、體育價值觀、體育輿論等精神文化以及以規(guī)章制度、運動團體組織和張貼體育海報等的方式文化[3]。從狹義上講,大學體育文化主要是指大學生在體育課堂教學、課外活動、課余訓練和運動競賽等活動中所展現(xiàn)出來的一種思想、精神和品格。其核心價值在于參與者所感受到的體育運動或體育活動中所蘊含的人文理念、道德修養(yǎng)、精神追求和價值取向上等方面的熏陶和教育[4]。大學體育文化是大學文化中最活躍、參與人數(shù)最多、持續(xù)時間最長、對大學生產(chǎn)生深遠影響的文化活動。
大學體育文化的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體育物質文化的功能。體育物質文化的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在大學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經(jīng)過多年提煉、沉淀而孕育出的大學體育哲學、格言和運動口號,以及體育人文景觀、體育標志性人物等對大學生們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二是大學生在參與體育教學與訓練中肌體所產(chǎn)生的在形態(tài)結構、生理機能等方面一系列的適應性良好反應,從而有效地促進大學生們的身體健康狀況的功能。2)體育核心價值的功能。體育核心價值的功能主要是指大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尤其是在運動競賽活動中所受到的“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奮發(fā)有為的拼搏精神、公平公正的道德理念、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價值取向”等精神文化方面的熏陶和教育[5]。重視挖掘、弘揚、發(fā)展體育文化的核心價值,發(fā)揮體育文化核心價值的功能,對于豐富大學文化、內化大學理念、弘揚大學精神、凝煉大學思想內涵等有著重要意義。
體育教學和運動競賽除了有效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外,另一個重要功能就是進行體育精神文化的傳承。反過來一經(jīng)形成的體育精神文化,對學校的體育教學和運動競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體育精神能使人的精神得以升華,使人的價值得以確證,尤其是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體育競賽活動,能夠使大學生們在爭取集體榮譽的過程中,體驗到作為集體成員的一種尊嚴,融洽人際關系,鍛煉集體協(xié)作精神,激發(fā)他們的熱情,溝通他們的心靈[6]。
體育教育工作者與組織者在體育教學或運動競賽的組織中直接面對廣大學生,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耳濡目染地影響。因而,作為體育教育工作者與組織者在體育教學或運動競賽中首先應轉變觀念,要樹立通過體育運動,對學生進行品格和精神教育的思想和理念;其次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不斷改進大學體育教育和體育競賽的觀念與方法,使學生主動投入到體育運動中來,并最終形成終身體育思想,掌握終身體育知識和技能。
體育榜樣人物是一所大學體育文化的重要體現(xiàn),因為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美國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兩所高校就非常重視對該校優(yōu)秀運動員和教練員群體的正面宣傳,在這些大學的官方網(wǎng)站上可以很容易地查到體育人物的個人檔案。哈佛大學在其官網(wǎng)上還設有專門的體育英雄榜,榜上所列全是該校出類拔萃的運動員和教練員,他們一部分是取得了優(yōu)異的比賽成績和名次,為哈佛大學或者美國爭得了榮譽的一些人;另一部分是取得了體育比賽成績和學術成果雙豐收的英雄們[7]。這些體育榜樣人物激勵著哈佛大學的廣大師生投身于體育運動。
運動哲學是一所大學體育文化的重要標志,國外的一些高校都有自己的運動哲學,并凝煉成富有代表性的體育口號。哈佛大學的運動哲學和體育口號可以概括為:“人人參與,贏得榮譽,創(chuàng)造歷史,體學兼優(yōu)”[8]。耶魯大學的運動哲學和體育口號可以將其概括為:“人人參與,培養(yǎng)人才,凝聚共識[8]。”概括而言,哈佛和耶魯?shù)倪\動哲學均認為,“富有挑戰(zhàn)性的、愉悅的課外活動是通識教育的一部分,運動屬于所有人(Aihletics for All)?!边@些鮮明的運動哲學和體育口號對體育文化的傳承起著潛移默化地作用。因而,各所高校在大學體育文化傳承中,除了要注重對學校體育榜樣人物及其英雄事跡的宣傳報道外,還要結合學校自身特點,凝煉出富有代表性和易于傳播的運動哲學和體育口號,為大學體育文化傳承起到引領和指導作用。
體育場館、設施器材以及體育建筑等作為大學體育教學和大學生們參加課外鍛煉的物質載體,其好壞不僅直接渲染出大學校園的體育物質文化環(huán)境氛圍,而且能讓學生一走進校園就感受到體育物質文化環(huán)境的熏陶和教育,從而對學生心靈產(chǎn)生沖擊和引起學生對體育運動的向往。具體來說,這種體育物質文化環(huán)境對大學體育文化傳承的影響,首先表現(xiàn)在其外觀性,這種外觀性能較大激發(fā)出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和熱情,增強學生參加運動的自豪感;其次體現(xiàn)在其實用性,這種實用性能滿足不同學生個體的運動需求,使學生在輕松快樂的運動中增強身體機能,提高運動技能和心理素質;再次呈現(xiàn)在其豐富的想象性,這種想象性能使學生受到一種體育美的熏陶和健康向上的教育。因此,各所高校應加大經(jīng)費投入,充分利用校園的空間,開辟好學生的活動場所,并對場館設施進行合理布局,提高場館的利用效率,增加和改善學校體育的基礎設施,為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和傳承體育文化創(chuàng)造有利的物質基礎和保障條件。
體育制度文化是指在體育教學、娛樂、競賽等活動中要求學生共同遵守的規(guī)程和行動準則。大學體育制度文化是在大學體育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fā)展起來,并通過條文固定下來,要求大學生共同遵守的制度文化體系。其具有高度的科學性、概括性和規(guī)范性等基本特征。形成制度文化以及遵守制度文化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一個文化沉淀和文化傳承的過程。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大學體育制度文化對大學生的體育思想和行為具有調節(jié)、約束、規(guī)范和導向作用,它能引導大學生在約定俗成的規(guī)則下進行競賽和競爭等一系列競技較量活動,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養(yǎng)成遵章守紀的良好行為習慣。因而,各所高校要加強體育制度文化建設為大學體育文化傳承營造出規(guī)范有序的制度文化環(huán)境。
當今的大學校園里,大學精神、大學文化、大學思想、人文理念都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功利主義、享樂主義、官本位思想正在侵染純潔的象牙塔。大學體育文化對于凝煉大學文化特色、豐富大學文化內容、發(fā)揮大學文化功能、弘揚大學精神、深厚大學底蘊,重塑大學形象都將發(fā)揮重要作用[9]。因而作為大學體育文化傳承的引領者——大學體育教師,一定要轉變觀念,應充分認識到體育教師在大學文化價值觀構建、大學體育文化建設和傳承等方面的神圣職責和莊嚴使命;同時應該加強學習和主動參加培訓,努力將自己塑造成為一個有著豐富文化內涵和深厚文化底蘊的高素質的文化人,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適應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才能在大學體育文化傳承中起主導作用;再者在從事體育教學中,應結合學生興趣、愛好、思想和情感,精心選擇教學內容,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同時讓學生認識到體育教育對人格完善和素質培養(yǎng)具有的重要促進作用。只有這樣,大學體育才可能真正成為大學文化傳承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大學體育文化內涵和功能也才可能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出來。
[1]孫華清.奧林匹克精神對我國大學校園體育文化的影響[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5):44-45.
[2]鄭南寧.大學要培養(yǎng)體育精神[N].人民日報,2011-4-15.
[3]周愛光,宋亨國.對體育文化內涵的思考[J].體育與科學,2010,25(4):10-12.
[4]蔣國勤,翟 春.科學發(fā)展觀視閾下高校體育文化創(chuàng)新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0,29(6):37-40.
[5]潘紹偉.我心目中理想的大學體育[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1,24(4):7-10.
[6]胡啟良,蘭自力,王云玲.論高校校園體育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動的策略[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22(2):70-73.
[7]姜志明,劉甄悅.中外大學校園體育文化比較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0(9):105-108.
[8]夏曉勤,藍勁松.中美兩國大學體育文化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05(10):47-51.
[9]王月芝,李照和.大學體育文化的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6):54-56.